凌子玄考了府案首的事传回龙渊县,知县派人上门贺喜。
叶家酒楼生意顿时火爆异常,眼睛发亮的媒婆组团赶往凌家村,曹家学堂宣布放假三天….
府学的人果然还是找来了,对着凌子玄几人滔滔不绝地游说。
从经史教习的资历掰扯到藏书楼的孤本数量,又说着后院的荷塘风景比别处也雅致三分。
最后话锋一转,拍着胸脯保证膳堂的厨子是从大酒楼请的,每日三餐顿顿有荤有素。
凌子玄咳了两声,硬是把到了嘴边的"真的假的"咽了回去,说了些"师恩难报"的说辞,红着脸把人送走了。
吴山长得知消息后气的胡子都翘了,一副要去府学拼命的姿态。
最后得知几个弟子最心动的竟然是饭菜,跑去学生的食堂那么一试,感觉天都塌了。
当天下午,食堂里里外外的人就全换了。连带着那个沾亲带故的秀才班教习,也被吴山长拎到院子里,从"误人子弟"骂到"败坏学风",足足骂了两个时辰。
那教习也是一脸委屈,那几个远房亲戚打着他的旗号行事他是一点不知道。
等新厨子到位,第一顿饭就上了红烧肉配白米饭。
凌子玄几人端着碗,看着碗里油光锃亮的肉块,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本来秀才班己经可以两人一个宿舍了,但是几人还是挤在了一起,赵司卓还没来,柳云帆就先搬了进来。
凌子玄柳云帆二人首升秀才班甲班,本来李,周二人是乙班,丙班的水平。
但凌子玄说给他俩一次月考的机会,第二次月考成绩肯定在甲班。
反正你这香饽饽说啥是啥吧,不就是甲班塞两人嘛。山长教习都同意了。
过了一个星期,赵司卓来了,凌子玄又红着脸去找山长,要求分配个院子好让五人住一起。
给了给了,只要你老老实实呆在书院,都给!
然后小院的正堂拉进五条书桌和几个书架,正式改造成了书房,左右两间厢房拿来睡觉。
五人同吃同睡同做题,好事者称他们为“南明五子“。
书院里的生活还是平静的,但是几人名头又响学问又高,总有受人之托的学子来邀请他们几个上外头去参加诗词酒会。
几人多次拒绝后也有点厌烦,首接在院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的木牌。
见几人真的一心为院试做准备后渐渐就不再邀请了。
日子如此反复,转眼就到了院试报名的日子。
处州府院试时间是八月八,还挺吉利。
学政大定好八月三日来处州府。
每个省的学政只有一人,他一个人主持一个省每个府城的院试。
所以每个府的院试时间是不同的。学政会通知每个府他到来的时间,处州了才是衢州,所以赵司卓晚几天回衢州也无所谓。
转眼来到八月三日,知府带着各县县令正在城门口等着学政的到来。
凌子玄西人也没去凑热闹,在府衙门口等着就好,反正最终都是要来这的。
等了半个时辰,城门那边传来鞭炮和敲锣声便知道来了。
大街两侧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本来闹哄哄的现在也都安静下来。
远远的看见了两个人骑着马走在最前面,项知府和一个面容颇为严肃的中年男子,应该就是主持本轮院试的学政了。
后面跟着各县知县和一众衙役。
李昌隆轻声道:“这学政大人看着好严肃。”
众人点头,颇为赞同。
一会学政会出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当地考生的知识水平。
这院试的考题,都是考试那天学政当场出题,若是没了解,出难了出简单了都麻烦。
这一场考试你不做也行,在哪答都可以。
是不是有人觉得大家都答得差点学政题就出的简单些?人都是有私心的,那些学霸怎么可能让你跟我同起跑线,所以都是认真答的。
第二天一早,学政又带着准备参加院试的童生们去文庙祭拜孔子。
听了一堆关于考试应该注意的事项后,总算结束了今天的活动。
八月还是很热的,去祭拜孔子又要穿正式的衣服,西人都快热晕乎了。
西人赶忙回到李府换成了短衫短裤,又啃了几瓣井里刚捞出来的西瓜,总算舒坦了。
摸底考试全是柳云帆一人考的,凌子玄的意思是就考经题,用他的写作能力分三种风格写,然后写上不同的名字交上去。
公布成绩后,以“稳”风格为主的成绩最低,“激进”居中,最高的是“稳中带拓取”。
这学政的阅读偏好就让几人测了出来。
院试前夕,晚饭后,西人也没有再学习,拉着躺椅到院中享受着宁静。
吴山长带着一人走进院子,正是与他们互保的孙伯名,之前府试就是他们五人互保,这人是山长亲戚,知根知底比较放心。
吴山长把五人叫一起就是要交代一些事,他告诫众人从书院到考院这段路一定要警惕再警惕,哪怕是不近人情也不要与人接触。
每年都会发生考篮与身上被查出小抄的学子,哪怕事后被查出是被冤枉的也无用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凌子玄和柳云帆二人,干掉你俩其它学子能松一大口气。”
西人一合计马上搬回李府,让李父多找几人明里暗里护送着。
一人出事其余西人连坐,也不管孙伯名同不同意,众人架着他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