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府试

2025-08-19 274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一场考帖经。

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意揭开一页,将左右两边盖住,中间开一行,然后用纸帖盖住需要答题的部分。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完型填空,把一些段落摘出来,给你扣掉几句几字让你填上。

这一场主要靠记忆力与书法。

凌子玄把东西摆好,一边磨墨一边看着考题。

考题上字很多,空白也很多,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敲锣声响起,示意可以开始答题。

帖经题一共一百道题。

这掐头去尾考中间,有时候中间还给你遮掉几个字或者一句话,就算是他在一些段落都要想好一会。

特别是古文太多的之乎者也,容易造成错乱。

答到第六十题时凌子玄看了眼天色,招手唤来差役,说自己要饭食和热水。

差役点点头,下去了。

他揉了揉手腕,收拾了下桌子。

差役很快就带着两个碗回来了,一碗热水,一碗两个馒头,馒头底下有少许酱菜。

凌子玄也没法挑,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然后就拿起馒头啃起来。

吃完饭把两个碗放旁边等差役收走就好自己不用管。

又休息了半柱香凌子玄继续开始答题。

答到最后有一题空的太多他实在想不到,只能按照经验推断是出自《礼记》。

看了眼天色应该还有时间,于是他用了最笨的方法,从头慢慢背诵将近十万字的《礼记》。

最后在《礼记·礼器篇》里对应上了。

呼~凌子玄长舒一口气,运气好,还真是《礼记》。

凌子玄检查了一遍然后把最后一道题的答案由草稿转移到试卷上就交卷了。

他憋得慌,叫差役赶紧带他去茅房。

考官们无聊一天了,期间只能起身转转,看终于来活了,都想抢着来阅这第一张卷。

虽然这个完形填空是有固定答案的,不需要动脑。

最后知府大人轻咳一声试卷就到了他案桌上。

嗯,字不错。突然他眼神一凝,最后一道竟然答出来了。

试卷是知府出的,发卷后考官们看到试卷最后一道小声讨论半天也没结果,只能心里想是知府故意为难人的。

从茅房回来的凌子玄见堂上知府大人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

凌子玄不明所以,恭敬行个礼后刚想坐下只见那项知府挥了挥手示意他过去。

项知府指着他试卷最后一题道:“此题你是如何解开的?”

凌子玄也没夸大其词,实事求是说道:

“本是不会的,学生看时间还够啊,也只剩这一题,死马当活马医,把《礼记》从头默背了一遍,背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时在《礼记·礼器》篇里找到。”

一个考官这时插嘴:

“礼记全书九万九千字,你这小子说话不怕闪了舌头敢说全书背诵,怕是从娘胎里就开始也无法做到吧?”

“大人尽管考校。”凌子玄不卑不亢。

问:“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答:“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问:“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几个考官就这么七嘴八舌问了好几个段落,凌子玄都能迅速说出下文。

项知府在旁听的眼睛越来越亮,最后叫停了众人。

然后用蘸了朱砂的毛笔在他试卷上画了个圆圈,在考官没核对其它题目答案的情况下他第一场就被取中了。

坐在下头包括柳云帆在内其余九名县案首,眼神复杂的盯着行礼后退下来的凌子玄。

听完全程对话的他们感叹:案首亦有差距啊。

有些人考一百分是他只会这一百分。

有些人考一百分是试卷只有一百分。

随着夜幕低垂,差役们从前面收好的卷子陆续送来,知府大人率着众考官们也去往后头开始批改了。

堂里众人也不敢交头接耳,用了晚饭后,纷纷示意差役拿来席子被子睡觉了 。

虽然还是不舒服总比那小屋里好。

第二天考杂文,今天的是最简单的,引经据典加点自己想法就行了。

题目:题目:“论‘敬慎’之道”。

凌子玄迅速写了个开头定好基调。

“《诗经》有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论语》亦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二句虽殊,其义一也:敬慎者,修身之基,处世之要也。”

……

对于几个案首来说第二天是最简单的了,不到半天纷纷交卷了然后坐在堂内大眼瞪小眼。

凌子玄想了想,为什么府试就要留宿考场里面了,前世历史是这样的吗。

也不知道昌隆和文杰挤在那小房子里怎么样了,会不会抽到臭号啊?

胡思乱想了半天一看天色还大亮,最后只能开始背诵起唐诗三百首,他不忘初心,以后一定要人前显圣。

第三天考策论,一策一论。

策,就是问你这事该怎么解决。

论,就是问你对这事的看法。

策还好,答差了无非就是给的方法不行啊不实际不能实施啊。

论就不行了,这个是首击价值观的,歪一点就回家了,再歪一点家没了,要是写上头了,九族家没了。

听柳云帆说以前府试考西天的,这一策一论考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缩短了。

所以时间还是紧张的。

策题:“乡村社仓之改良”。

字面意思是乡村地区用于储备粮食、应对灾荒或接济百姓的公益粮仓该怎么改良。

既然是改良那就肯定是有问题,比如说管理混乱,粮食被挪用等等,找出问题再想出办法解决。

凌子玄就按照这个思路写起来。

写完策题,该吃午饭了。

吃午饭的间隙看论题。

论题:“府县官亲民之要”。

意思是府、县两级的官员作为首接治理地方、接触百姓的基层官吏,其施政的核心关键在于“亲民”——即贴近民众、了解民情、以百姓的实际需求和利益为根本来处理政务。

凌子玄边啃着馒头边摸着下巴想这最重要的一题,怎么样写能让知府大人眼前一亮。

知府眼前会不会亮不知道,凌子玄的眼睛亮了,顾不上啃馒头了,马上下笔写下几行字。

开篇:破题立论,点明“亲民”之重要性

主体:分层论述“亲民之要”的具体内涵与实践方法。

一、“知民”为亲民之本——如何体察民情。

二、“利民”为亲民之实——如何解民之困。

三、“化民”为亲民之远——如何导民向善。

结尾:总结升华,强调“亲民”之效。

把这几点引经据典充实完整,有意无意再拍下知府大人的马屁不就行了吗?

凌子玄下笔如有神助。

感谢细细TV,感谢新闻联播,感谢党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