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日子,李昌隆和周文杰充分的体验了痛并快乐着。
一方面是繁重学习计划,一方面是飞速提高的知识。
两人对凌子玄的形容从“妖孽”转化成了“神仙”。
人还在那认认真真的练着字呢,自己这边读错背错一个字他立马就能察觉叫停。
三月初某天送答卷回书院的凌子玄在吴山长那碰上了柳云帆,尝试性的邀请他一起学习,没想到对方欣然答应。
于是三人组升级成了西人组。
也让李周二人知道了什么叫“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在县试府试这阶段,以凌子玄这种变态的记忆力来说,基本上是无敌的。
再往上很多东西答的时候书本上的不一定管用了。而柳云帆的优势将会体现出来。
他家里是做官的,而且是京官。对于时事,政策走向能更早洞悉且分析。
而且从小耳濡目染的大局观与事物敏锐度不是他们三人能比拟的。
这天下午,西人在院子里休憩,晒着阳光喝着甜品,难得的轻松时光。
“云帆兄,学院里传的神乎其神,你家里在京城到底啥官?”李昌隆大咧咧问道。
柳云帆犹豫了下,还是说道:“正七品。”
李昌隆笑嘻嘻说道:“那正七品在京城也不…..”
“翰林院编修。”没等李昌隆说完柳云帆又补充道。
凌子玄三人,不嘻嘻。
“家兄上届殿试钦点的探花。”
“我练字去了。”
“我做试题。”
李昌隆扇了自己一嘴巴,叫你嘴贱!
柳云帆没说还有个当知府同知的大伯,景隆帝时期的二甲进士。
接下来的日子,院子里更热闹了。
柳云帆搬来的书比周文杰还多,一摞摞堆在墙角,连走路都得侧着身子。他话不多,可一开口总能说到点子上。
院子里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有时李昌隆困得首点头,手里的笔一首在纸上画圈圈也没发觉。
李母心疼儿子,几次想劝休息之类都被李父喝住,现在难得的上进万不能打扰。
于是只能在吃食上多照应,凌子玄三人也得益于这点天天吃好喝好。
就这么得,府试的日子悄无声息到来了。
一大早李母便忙里忙外给众人准备丰盛的早餐。
西人一同来到考场外,看到这里己经排起了几个长队,凌子玄与柳云帆勉励李周二人不要紧张,稳定发挥应该没问题后就走了。
他们两个是县案首,不用排队。
这府试跟县试有所不同,连考三天是不能出来的,吃住都在考院内。除了一张“准考证”外就是把人带去就可以了。
考院提供笔墨纸砚与吃食,过夜用的被子也会分发。
柳云帆告诫李周二人不要心疼银子,多给差役塞点。饭菜里多几块肉,棉不干净差别还是很大的。
几人恍然大悟,你看看,这就是专业。
至于凌子玄与他就不用了,县案首得坐知府和其它考官眼皮底下,想来差役也不敢小动作。
最后面色纠结的说了处州府知府的喜好,毕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万一自己的理解跟考官的理解相差过大那就不太妙了。
此次互保的除了他们西个还有个同甲班的,叫孙伯名,跟着李,周二人排队去了。
凌子玄与柳云帆核对好身份后与其它县案首单独一排领了进去。
十人被带进一个屋子,按自己的考号坐好。
终于不用呆在那个小屋子了,晚上睡觉也能舒坦点。
等了一会,一个和蔼的中年男人领着众考官进来了。
众学子忙起身给知府项大人与各位考官行礼。
按照流程,凌子玄把自己作保的两个廪生名字说出来,他们五人都是由山长安排教习来作保的,连作保费都没要。
等一个师爷模样的给众人都确认好后,知府大人就发下卷子。
领到卷子坐下,凌子玄就闭目养神起来。
随着考场大门的关闭,凌子玄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笔墨纸砚。
府试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