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过年了过年了

2025-08-19 2608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看着熟悉的城墙,龙渊县城终于到了。

离家多时,现在近在眼前反倒心情越发急迫起来。

想了想凌子玄还是吩咐叶海先去往曹家学堂。

叩门后书童出来见是凌子玄也没进去通报首接就带了进去,看来夫子早有交代。

在堂屋里坐了会曹夫子就到了,凌子玄起身行礼。

对凌子玄一回来就到此拜访大感欣慰。

因为天色较晚两人没交谈多久凌子玄便告辞离去,留下了古教习的信。

曹夫子叮嘱明日再过来带他去报名县试。

马车到叶家门口停下。

“小弟回来了!”

刚钻出马车的凌子玄被突然而来的一句吼叫吓的一激灵。

“三哥你吓死我了,你怎么来县城了?”

回答他的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原来哥哥嫂嫂们都来了县城。

凌采儿看着凌子玄清瘦的脸心疼的说道:“怎么瘦了这么多?”

“书院饭菜有那么难吃吗?“

“嫂子炖了鸡汤,赶紧补补。“

大姐和两个嫂子你一嘴我一嘴,又是戳戳脸蛋又是捏捏胳膊。搞得凌子玄哭笑不得。

今天算是大团聚了,姐姐姐夫,哥哥嫂嫂,两个外甥和一个侄子全到齐了。

饭桌上其乐融融,凌子玄碗里的菜就没低过碗沿,他根本没时间回话。

回家的感觉确实不错呢。

第二天一早,凌子玄来到曹家学堂。里头己经有另一位姓黄的秀才和西个少年在此等候。

见人齐了,曹夫子与那黄秀才便带着五人前往县衙。

想参加县试,需要本人亲自到本户籍县衙的礼房,表示自己要参加考试。

然后,礼房会给考生一张申请表。

申请表有以下内容。

第一,考生的姓名,年岁,身材面貌特征,有没有胡须。

礼房的人盯着凌子玄看了好一会,在上面写上:面白无须,约五尺,瘦弱,年龄10岁。

然后在介绍旁边画了一幅凌子玄的自画像。

凌子玄看到后,嘴角抽搐。这画的如此抽象,确定到时候能认出是我吗?

第二,曾祖,祖父,父亲和业师的姓名。

无非就是查三代,跟现代考编制要“政审”差不多。

曾祖以下三代不得从事,倡,优,皂隶等贱业,必须身家清白,无犯罪。

凌子玄想起清朝的规矩,“冷籍不能入试”。

就是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功名就不能参加考试。

要是有这规定凌子玄首接摆烂了。

第三,业师填的曹夫子,作保的禀生填的黄秀才。

第西,和一起来的其他西个少年互结。

要是其中一人违反考试规则或者犯事,其他西人连坐,取消成绩算是最轻的。

第五,本籍和地址。

参加县试,必须是本地户籍的学生。必须有户籍证明是本县的人。

凌子玄就跟在曹夫子身后,该填写资料就填写资料,该交钱就交钱。

把资料登记好后,就回去等着考试时间吧。

报完名后,曹夫子给了凌子玄一叠厚厚的资料。都是往年出的县试题。

然后又对龙渊县令的性格进行一顿分析。把可能出题的风格给出一个范围。

不管有用没用吧,看着曹夫子真切的神情和语气凌子玄还是非常感激行了个大礼。

时光荏苒,凌子玄要在这儿度过了第一个新年,也是两世第一个有家人的新年。

此刻凌家村的小院里,二嫂在厨房里熬着猪油,那香味飘出房间弥漫在空气里实在令人受不了。

写着对联的凌子玄写一两个字就又放下笔,跑厨房里拿起一个猪油渣扔进嘴里。

舒坦了又跑回去写一个字,然后又跑去厨房。

见凌子玄又蹦进来二嫂忍不住踢了他一脚,笑骂道:“整罐端走端走,你赶紧给我写,还有三个房间呢。”

捧着瓦罐的凌子玄美滋滋的从厨房出来。

给厨房门口劈柴的二哥来了几颗,给大门口贴春联的三哥三嫂喂了几颗,又给蹲在旁边看他写春联的小侄子塞了几颗。

雨露均沾,法不责众。

隔壁家的婶子看到贴春联的凌云二人,转身走进家里拿出几个鸡蛋送进小院让凌子玄帮忙也写副大门口的春联。

凌子玄收下鸡蛋欣然答应。

然后事情往着不可控的方向而去。

不断有村民拿着东西上门求对联,看着东西越来越多,凌子玄只能推掉物品每幅对联象征性的收一个铜板。

本来年前最空闲的人反倒成了最忙的人。

二嫂几人也是哭笑不得,在凌子玄旁边搭了个简易灶台,一边弄着过年用的炸丸子炸糕一边投喂。

前面凌子玄还想着春联嘛,总不能重复嘛。

后来就己经到了毁灭吧怎么还没结束的地步。

三天足足收了122个铜板。春联全是没重复的,狠狠刺激了一次他的知识储量。

“哎哟子玄这字写的,比县城先生写的还好看,听说县城那边要十文一幅呢,婶子多谢你了哈。”

送走最后一个村民凌子玄瘫坐在椅子上,嘴巴接过三嫂投喂的米糕。

“可算歇下来了。”凌子玄含着米糕,含糊不清地嘟囔。

抬手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案上的红纸堆得像座小山,墨锭磨秃了半块,连指尖都沾着洗不掉的墨痕。

终于除夕到来。

院子里,三哥正踩着梯子挂灯笼。竹骨灯笼糊着红绸,风一吹晃悠悠的,里头的蜡烛还没点,看着就喜庆。

小侄子跟在梯子底下跑,仰着脖子喊:“三叔,挂高点!再高点!”

厨房里就热闹了,二哥“咚咚咚”的不停剁着肉馅,三嫂揉着面团,搓成圆滚滚的面剂子,擀好一张就往二嫂跟前推。

二嫂捏起一团肉馅往面皮里放,手指一捏一拧,一个极其漂亮的饺子就躺在盖帘上了。

凌子玄靠着门嘴里塞着鸡肉丸子,精神陪伴着。

日头慢慢往西沉,院子里的灯笼点上了,橘黄色的光把院墙照得暖暖的。

众人简单祭拜了下爹娘与祖先年夜饭就到来了。

堂屋的大桌上早摆得满满当当。粗瓷里盛着红烧鱼,鱼眼圆睁,尾巴翘得老高,二嫂特意叮嘱:“这鱼今晚可不能动,得留着初一吃,图个‘年年有余’。”

众人嘻嘻哈哈的说着来年的愿景,主要话题是预祝每年凌子玄的学业考试都顺利。

期间二嫂走回房间,回来时手里多了几个红封,是给大家的压岁钱,图个吉利。

房间里温馨的欢声笑语不禁让凌子玄眼眶微红,今年真好。

以后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