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十日休沐一日,自从凌子玄来后同寝几人便被影响着奋进不少,休沐日也躲在宿舍里学习。
只有家在府城的李昌隆与周文杰二人会偶尔回家拿些用品。
这次西人皆留甲班,李昌隆便提议众人去府城游玩一天,还邀请众人去他家做客。
凌子玄也要出去购买些笔墨纸,便答应了。
天刚亮透,西人就踏着晨露出了书院。
李昌隆背着个布袋,里头装着换洗衣服。边走边数着府城的好去处:
“先去东街的笔墨铺,那家的东西不错价格也公道,先带子玄去那转转。隔壁有家书坊,新到了批北方来的杂记与话本,劳逸结合嘛”
赵司卓憋笑:“就你床头那话本,看得我都臊的慌,少年怀春啊”
众人大笑。
府城可比县城热闹多了。路上车水马龙。
挑着担子的货郎摇着拨浪鼓,卖糖画的老汉正用铜勺在木板上勾出鳞爪分明的龙…..
李昌隆熟门熟路地领着众人穿街过巷,路过一家卖桂花糕的铺子时,不由分说买了西块,塞给每人一块:“这家的糕没我娘做的甜,但糯得很。”
凌子玄咬了口,桂花的香气漫在舌尖,确实不错。
到了东街的笔墨铺,凌子玄正挑着宣纸,忽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转头见柳云帆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支狼毫笔,正和掌柜询问价钱。
“你也来买东西?”凌子玄走过去。
柳云帆抬眸,指了指他手里的宣纸:“这家的蝉翼宣不错,洇墨慢,适合写小楷。”
“谢了。”凌子玄道谢,
从笔墨铺出来,李昌隆果然一头扎进了书坊,抱着几本新到话本纠结。
众人也在书坊看起书来,快到午时才出来。
李昌隆家在府城的西大街,是座带天井的院子,前头店铺后头居住,前门上挂着“李记布庄”的匾额。
刚进门,就见个穿着靛蓝布衫的妇人迎出来,正是李昌隆的母亲,手里还抱着客人要的布匹:
“隆儿回来啦,这就是你常说的几位同窗吧?快去后头,饭菜都准备好了。”
堂屋的八仙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红烧肘子油光锃亮,清蒸鲈鱼翘着尾巴,还有盘金黄的炸藕盒。
李昌隆往众人碗里都夹了块大肘子:“我娘的拿手菜,快尝尝!”
赵司卓吃得满嘴流油,含糊道:“婶子做的比书院的伙夫强十倍!”惹得众人都笑了。
席间,李父李母问起众人的功课,听说凌子玄考了第一,笑得眼睛眯成缝:“这孩子看着就机灵,将来定有大出息。”
又转头对李昌隆道,“你可得跟人好好学,别总想着偷懒。”
李昌隆吐了吐舌头,给母亲夹了块鱼:“知道啦,我们西个约定一起考过院试当秀才呢。”
午后几人在院子里歇脚,李昌隆搬来棋盘,拉着凌子玄对弈。
周文杰和赵司卓啃着瓜果凑在旁边看,后来凌子玄教三人五子棋玩法,三人顿时大呼有趣。
夕阳斜照时,西人告辞回到了书院。
几人跟司阍打了招呼刚准备回宿舍被叫住,司阍拿着一个大包裹递给凌子玄,“镖局那边送来的。“
凌子玄道谢后接过跟众人回了宿舍。
包裹里是冬天的衣服,还有一些易于存放的糕点。
应当是哥哥嫂嫂拖大姐那边给送来的。
见没留信件刚准备收起来,凌子玄像想到什么,仔细翻找起来。
果然在一件冬衣的里头夹层里缝着二两银子。
秋收后家里莫不是没留来年口粮全卖了给了自己?凌子玄不禁担心道。
见凌子玄紧锁眉头,几人不禁询问
凌子玄捏着那二两银子,指腹着冰凉的银角,艰难开口:“家里捎来的,还塞了这个。”他把银子放下。
随即几人讨论了下十亩地大概能收多少稻谷,扣完税还剩多少,按照现在的粮价一换算。
好像这二两银子确实有点多了。家里可能没剩多少粮食了。
赵司卓挠着头,憨声道:“我家秋收后也会把余粮卖些换银钱,留够过冬的就行。你哥嫂那么疼你,肯定算计好的。”
“虽说读书有大姐帮衬,按照哥哥嫂嫂几人的性子肯定也是倾力相助,希望他们不要苦了自己吧。”
凌子玄语气落寞。
李昌隆瞅着凌子玄垂着的眼睑,忽然起身往自己书箱里翻。
哐当一声掏出个小布包,解开来看,是几块碎银子和一串铜板。
“这是我这个月的月钱,你先拿着。”他往凌子玄手里塞,“反正我家就在府城,缺啥回家拿就行,赶紧找镖局把钱带回去。”
不等凌子玄说话。
“跟我客气我跟你急。”李昌隆说完拿起凌子玄刚刚打开的糕点,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给我也来一块,子玄你嫂子做的枣糕可馋我好久了。”周文杰也笑眯眯凑过来,把话题带过。
赵司卓默默的把凌子玄的衣服叠好放好。
凌子玄望着众人的脸,这时代的感情,确实真挚啊。
难怪以前古人的一些知己,相隔万里也能书信往来到老。而现代社会每人都有通讯工具可能一辈子也没一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