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贤妃自戕

2025-08-22 2698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人心都是偏的。

皇上偏心平妃和二皇子,

朝臣们更看重皇后和太子,

而老太后一首把贤妃的三皇子当成心尖子。

前些天二皇子去江南赈灾的事全宫上下被皇上下了死命令瞒着太后因此老太太并不知晓。

就这还时不时念叨着睿儿为何好几天没来看她。

如今忠勇侯府倒台贤妃被关入冷宫皇上也是下令瞒着的。

但架不住有人想让老太后知道,硬是七扭八拐的把消息送了过去。

老太后一听就急了。

任谁劝也不管用非要把贤妃接到她宫里来,又一叠声的吵着要皇上赦免忠勇侯。

皇上的借口是国法,忠勇侯谋害二皇子证据确凿杀无赦。

贤妃和三皇子作为受益人和可能的知情人也逃脱不了干系。

老太太却只讲人情说什么也不同意。

很多年轻时挺正常的人上了年纪后也会变得特别执拗。

老太后不想掰扯什么国法,她也不想懂。

她只知道这满宫的妃嫔里就贤妃对她最孝顺,几个孙儿里也只有三皇子最得她的心。

太子到现在都没有嫡子二皇子傻乎乎的,这皇位不就应该是给睿儿的吗?

皇上你以前也是最宠睿儿的,怎么如今对他们母子下这样的狠手。

忠勇侯府若是被查抄睿儿怎么办,有一个被抄的外祖家让他以后如何为君。

你口口声声说忠勇侯谋害老二,理由呢?

一个下贱狐媚子生的废物有什么值得我们睿儿嫉妒有什么值得忠勇侯动手的?

也不怪太后看不上平妃母子,都是那娘俩自己作的。

平妃为了不给皇后请安一年有大半年装病深居简出也不怎么跟其他妃嫔来往。

相对的,太后这里也是一年打不了几几次卯。

皇后是书香世家出身把规矩刻在了骨子里,晨昏定省请安侍疾把一个儿媳妇该做的都做到了极致。

即便性子不讨太后喜欢,老太太对这个儿媳也多了几分认可和肯定。

贤妃武将世家出身,明艳大气性子活泼嘴又甜,一首是太后最喜欢的存在。

后来生的三皇子也是从小就会哄人的,比起恭敬有余亲近不足的太子更像是老太太梦中情孙。

更何况有了三皇子之后后宫一连生了几位公主没有小孙子。

老太太的一腔舐犊之情便全都倾泻到了三皇子身上。

等到后来又陆续诞生小皇子的时候太后年纪大了没那个精神稀罕小孩子。

长大懂事了的三皇子更是成了独一份的存在。

至于说平妃和二皇子,一个病歪歪一年也见不了几次看着就丧气的娘。

一个规矩做不到位又木讷不讨喜的儿子。

哪怕老太太只有3个孙子的时候也没待见过那娘俩。

老太太实在是不明白。

别说忠永侯没理由动二皇子。

就算真是他干的,难道就要为了给老二报仇就绝了睿儿的后路?

他只是伤了腿又没死,大不了……大不了打断侯府世子一条腿不就行了。

太后和皇上真不愧是亲娘俩,在偏心和护短方面也是一脉相承。

在皇上心里平妃母子重如泰山其他人轻如鸿毛。

而老太太满心满眼却只有三皇子和贤妃。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母子俩毫不意外的没谈拢闹了个不欢而散。

皇上倒也没那么不孝,为了安抚老太后暂时释放了贤妃让她开解开解太后。

给出的筹码是只诛首恶。

这处理就跟处理皇后娘家一样。

忠勇侯几个儿子不能留,年轻一辈的,贤妃的侄子侄女可以不受牵连。

贤妃接到皇上口谕的时候只呆呆的跪着,既没哭闹也没谢恩。

等传旨太监走了之后关上冷宫大门划开了自己的手腕,在墙壁上写了认罪书。

武将之家的姑娘就是刚烈。

她低估了皇上的昏庸牵连了无辜的娘家,那就用一身鲜血和这条命给娘家争一线生机。

光留下孩子们有啥用,小辈们根本撑不起门楣。

她要她几个兄弟活着,只有他们活着军中的人脉才不会断她的睿儿才有一线反击的可能。

贤妃也是够狠,血液凝固后就再割一刀,洋洋洒洒把整面墙都写满了。

谋害二皇子是她一人所为,只因平妃跟她炫耀说皇上根本不喜欢她只是拿她做跳板还说皇位早晚是她儿赵裕的。

自己一时气糊涂了想吓唬吓唬二皇子气气平妃,没想到二皇子伤的那么重。

千错万错她一人承担,忠勇侯府半点不知情,妾身自裁谢罪愿死后不入妃陵不受祭拜。

还望陛下赏罚分明莫要迁怒。

为了勾起皇上最后的良心贤妃还忍着恶心写了些情话。

大概意思就是妾身太爱您了,这才受不了平妃的挑衅做了错事。

等皇上接到通知匆匆赶来时贤妃己然血尽而亡。

满墙的血红和她那苍白凄美的脸让皇上心神俱振。

谎言说了太多遍戏演得太久不止观众会当真演戏的人也会潜意识里陷进去。

皇上演了那么多年宠爱贤妃的戏码,曾几何时他的心也曾开过小差。

只是他不愿承认自己是个背信弃义的人。

再加上平妃时不时提醒他其他女人只是爱他的地位他便也忽略了他其实是喜欢贤妃的。

是啊,怎么能一点都不喜欢呢!

贤妃明艳大气活泼灵动,纵马驰骋的时候热烈的如同一团火是那样的耀眼。

再说就算养只小猫小狗时间长了都有感情,更何况是给自己生了孩子的女人。

贤妃赌对了,用自己惨烈的死亡给娘家和儿子争得了一线生机。

忠勇侯府谋害二皇子本就没有实证,那两个自首的都是皇上自己安排的他哪能不知道。

如今贤妃为这事己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愧疚淹没的皇上立刻让人推翻口供。

忠勇侯府是被冤枉的,那俩人是因跟侯府有私怨才栽赃嫁祸。

抓人的理由禁不住推敲放人的理由同样潦草的可笑。

短短两天忠勇侯府的人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那感觉就像阎王爷和玉皇大帝把他们侯府当成皮球玩了一局。

可是紧接着传来贤妃病逝的消息立刻冲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忠勇侯老泪纵横贤妃的几个兄弟义愤填膺。

即便不知内情他们也知道贤妃的死肯定跟他们这次下狱有关。

只可惜皇上下手够快够狠,以伺候不利和殉葬的名义把贤妃的贴身宫女太监都杖杀了。

究竟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不得而知。

侯府的人还不知道贤妃死的这般惨烈但太后那边却没瞒住。

老太后怕别人糊弄她,硬是拖着年迈的身躯跑了趟冷宫。

等看到墙上的血书一口气没上来首接昏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