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考完等待

2025-08-22 2637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韩锦程换考题的目的达成也有心思开玩笑了。

几句话让吴忧吃了个瘪逗的皇帝龙颜大悦。

坐在一边监考的官员和众学子心里都在暗暗咂舌。

看看人家小韩大人,人家成为天子宠臣还真不是没有道理。

就这情商他们拍马也赶不上。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个宠臣就该着他做。

皇上心情好外甥又在他也懒得去处理那些枯燥的朝政了。

最终把韩锦程留下监考自己带着吴忧去了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估计是想跟太后前后夹击拿婚事再逗逗吴忧,也算是借着小辈彩衣娱亲。

太后娘娘哪都好就是有些偏心三皇子,每次他一去话题就不自觉的往三皇子家的小孙孙身上拐。

皇上不爱听。

但碍于孝道又不能反驳什么渐渐的便不太爱往太后跟前凑。

可到底是亲娘老太太又一把年纪有今天没明天的了。

他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回头自己后悔。

正好今天吴忧来了能转移一下火力,他也去跟太后聊聊天孝顺孝顺。

皇帝一走这间大殿主事的就成了韩锦程。

这货勾起一抹坏笑背着手穿梭在众学子之间,时不时的站在一些人身后看几眼。

若是皇帝巡察站在谁身后恐怕妈学子得紧张的握不住笔。

韩锦程就不一样了,众学子只有高兴的份儿。

甚至有人觉得小韩大人在身边站的时间越长自己这波成绩越稳。

这可是文曲星下凡,临时蹭点文气儿都算开挂了。

也就江瑾瑜浑身别扭,韩锦程站在他身边的时候险些一笔写错污了考卷。

可偏偏韩锦程还就不走了,大有你不继续写老子就不动的架势。

江瑾瑜心乱如麻脑子里打好的腹稿都开始乱了起来,憋了半天硬是一个字都写不出。

韩锦程看他脸上冷汗首冒笔尖哆嗦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往下巡查。

知道你答得不好我就安心了,你别管安的什么心。

其他学子可不知道江瑾瑜和小韩大人是什么关系,见韩锦程在他身旁驻足时间最久纷纷对他投来嫉妒的目光。

文人相轻!

韩锦程己经达到这些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只有羡慕生不出嫉妒之心。

而江瑾瑜作为同科学子,即便学问比他们水平高他们也只有嫉妒和不服。

有时候恶意来的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韩锦程不过多站了站,不光搞乱了江瑾瑜的心态还让他无形中被同科举子们孤立了。

周围若有若无的刺骨目光看的江瑾瑜浑身难受,他特别想怒吼一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你们一个个的都知道个屁!

那混蛋不是什么文曲星他就是个灾星,他再扰乱我的考试你们看不出来吗?

一个小崽子走了狗屎运提前几年中了进士有什么好得意的。

你们跪舔他他就能高看你们一眼了?

蠢货,愚昧。白痴,活该你们一辈子没出息。

可事实上是,别人会不会没出息不一定他这科算是完了。

他的心态彻底被搞乱了,脑子里一团乱麻怎么都静不下心。

最后收卷的时候勉强答完水平却比平时还差了一大截。

完了,还没开始阅卷他己经知道自己完了!

江瑾瑜的后背己经被冷汗浸湿站起身时腿都是软的,面色苍白双目赤红死死的忍耐着。

这还多亏了现在的江瑾瑜是从快40的年纪魂穿回来的。

若是20多岁的心态估计会忍不住跟韩锦程吵起来。

若真是那样他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无论你平时是什么身份,在这里你是考生韩大人是考官。

人家正常巡查没跟你说话也没碰你卷子,你跟考官吵起来再对也是你不对。

至于说人家站在你身边就是搞你心态?

那可就太可笑了,小韩大人又不是只站了你一个人的身后。

怎么人家都没被搞心态就你破防了?

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你考什么科举当什么官,才学再好也是个上不得台面的。

收卷后众学子退到大殿外等着,小太监己经去请皇上了。

在侧殿等待的大儒们依次进场,每人一摞试卷开始批复。

韩锦程到底年轻皇上只让他监考并未让他批卷,但等前十名的试卷收上来后还是询问他的意见。

韩锦程略微扫了一下,见前十名里并未有江瑾瑜莞尔一笑,十分客观的指出每张卷子的优缺点。

公平公正,没有半点儿藏私。

负责批复这些试卷的老大人们频频点头表示认可,明确表示小韩大人所言不错。

甚至戏言韩锦程的水平和学问足够做阅卷官,他们可以退位让贤了。

皇上听了这话分外得意,谦虚了两句眼中满是骄傲,不知道的还以为韩锦程是他儿子呢。

也许这就是养成的快乐。

韩锦程初入官场行事难免青涩处理问题也稍显稚嫩。

老皇帝喜欢他聪明起了爱财之心,手把手的教导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得到别人的认可他这个当老师的自然与有荣焉。

那种感觉跟一个当父亲的听到别人夸自己儿子也差不多。

他那些儿子们一个个都惦记着他屁股底下的椅子盼着他早死。

相对的,依靠他得高官厚禄盼着他长命百岁的韩锦程便显得讨喜多了。

孩子小的时候皇帝喜欢别人夸他儿子,如今嘛,真想拍皇上马屁还真不如夸韩锦程和吴忧。

此次殿试的名单很快就出了。

八股文不像数学丁是丁卯是卯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这玩意儿有点像文学作品,差的五花八门好的各有千秋。

有时候别说一甲三人水平不相伯仲,便是前十名的卷子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在科举这件事上运气绝对是实力的一部分。

能得到什么名次有时候全看阅卷官喜不喜欢你的文风。

如果你赶上个迂腐的老学究而你自己言辞犀利,那他肯定二话不说就把你刷掉学问再好也是白搭。

若是遇上激进派的阅卷官,你若老成持重就成了尸位素餐不求进取。

为了不让你这样混吃等死的货当官他也会把你刷下去。

关键是这种事情还没道理可讲。

八股文章除了格式字迹之外好坏全看阅卷官的主观意识。

我认为和你认为,谁对谁错看的只是身份地位。

参与阅卷的是十位大儒每人把自己那一摞里认为最好的一篇挑上来给皇帝。

而这些家乡人心中的小骄傲能不能成为这朝堂上的边角料皆在皇上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