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王福

2025-08-21 2413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武牧走进里屋,眼前一张雕花床上铺着柔软的被褥,正躺着一个年纪不大的胖小子。

这孩子的脸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眉头紧锁,像是睡着了一般。

李凤栖站在床边,心疼地凝视着自己的小儿,眼中充满了忧虑。

“先生,这就是小儿李庆。自从几天前染上重病之后,他就一首昏迷不醒。还请先生你出手救治,如果能保住小儿的性命,我李某人必定会重重酬谢。”

武牧走到床边,仔细观察着李庆的状况。他伸出手搭在孩子的脉搏上,先从脉象判断病情。

“先生,不知小儿的病情如何?还有没有得救啊?”李凤炽满脸愁容,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问道。

“员外莫急!”武牧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进一步确认病情。

大约过了半炷香的时间,武牧缓缓站起身来,在药箱中取出了一个小巧的瓷瓶,对李凤栖说道:“令郎所患的确实是伤寒之病,不过病情尚算稳定。只要按照我的嘱托去做,不出十日,他的病就能痊愈。”

李凤栖听到武牧的话,先是一愣,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忙不迭地问道:“先生所言当真?”

武牧笑着解释道:“这药叫‘香兰丸’,是我取十余种药材精心研磨而成的。虽不能让人起死回生,但对于伤寒、疟疾等病症,却有着极佳的疗效。”

李凤栖听闻之后,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惊讶地问道:“此等灵药真有如此神效?”

“若是先生真能治愈小儿的病,那可真是我李家的大恩人啊!老夫也不夸大其词,我李家的产业不计其数,邸店园宅更是数不胜数。如果先生能够治好小儿的病,我愿将半数家产赠予先生,以表谢意!”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怀疑,毕竟伤寒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许多名医良士都对其束手无策。一旦染上这些不治之症的人不是投河自尽,就是僵卧孤村,一杯黄土井中埋。

面对李凤栖如此慷慨的承诺,武牧说道:“员外不必如此言重,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本就是我分内之事。令郎的病症我己有掌握,只要按时服用‘香兰丸’,不出几日病情便会有所好转。当然,这药费不需多给,一百两即可。”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抗生素,但是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牧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连等药材精心炼制而成的“香兰丸”,虽然中药的作用机制与西药不完全相同,但也有六七成药效,应该足以医治此病。

“太好了!”李凤栖声音也不禁微微颤抖起来:“先生不仅医术高超,更是一位心怀仁义之人!实在是令李某人由衷地敬佩!”说罢,他双手抱拳,深深地向武牧鞠了一躬,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谢意。

武牧见状,上前扶起李凤栖,道:“员外,你实在是太客气了。可莫要折煞了小人。”

随后,他在李员外的陪同下,用膳之后,便前往客房休息。

……

翌日,李凤栖亲自出门相送,看着武牧坐着马车向着阳谷县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马车在官道上疾驰,车轮滚滚。武牧心情愉悦,轻轻掀开窗帘,目光投向这广袤无垠的大好河山。那一寸土、一寸草,仿佛都在向自己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令他不禁思绪纷纭。

车夫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名叫王福。他身材魁梧,面庞黝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精明强干。李凤栖对他甚是器重,此次特意指派他护送武牧平安返回阳谷县。

一路上,王福沉默寡言,只是专心驾车。然而,当马车行至一处偏僻之地时,他突然开口说道:“先生,小人有个冒昧的请求,还望先生能慷慨相助。”

武牧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听到王福的话,道:“王兄弟,有何事?你但说无妨。”

王福叹息一声,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之色,道:“不怕先生见笑,小人与浑家成亲己有三载,却始终未能诞下一儿半女。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夫妇二人求过名医,拜过神灵,可依然未能如愿。”

“没有子孙延续香火,实乃大不孝,我死后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说到这里,王福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满是辛酸和无奈。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先生医术高超,请你一定要帮帮我。如果先生能治好浑家的怪病,小人愿做牛做马报答先生的大恩大德。”

武牧琢磨了一下王福的话,心里大致有了个底,不由得轻笑出声:“王兄弟,你也切莫焦虑。生育之事,涉及诸多因素,未必是疾病所致。我虽不才,但略通医理。”

“这样吧,等你哪天闲暇的时候,不妨带着你的妻子到我那‘青囊堂’来,我会亲自给你们夫妇切脉诊病,或许能找到症结所在。只要你们俩的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相信要怀上孩子应该不会太困难。”

王福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先生,这可真是太好了!择日不如撞日,我家就住在前面的王家坪,离这里也不远,要不先生就顺道过去看看吧?”

武牧想了想,爽快地答应道:“行,那我就随你走一趟吧。”

王福闻言,心中的感激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声音略微有些哽咽:“多谢先生抬举!你真是我王福的大恩人啊!如果不是遇到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

很快,王福驾驶着马车驶入王家坪。

走进院子,武牧就看到了一座简陋的瓦房,周围种满了各种蔬菜和农作物。王福见妻子不在,便将武牧带到屋里,让他稍作休息,自己则去地里喊妻子回来。

不多久,王妻随着王福匆匆赶回家。

武牧一眼见到王妻,只见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皮肤黝黑粗糙,显然是常年在田间劳作所致。然而,她的一双眼睛却明亮有神,透露出一种朴实和善良,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

随后,武牧首先为王福号脉,经过一番诊断,发现王福的身体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只是气血稍有不足。

于是,他开了一道调养的方子,嘱咐王福按照方子抓药。

接着,武牧又为王妻号脉。然而,无论如何诊断,都看不出她有任何身体上的问题。其脉象平稳,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适。

这让武牧不禁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