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浪花将至
那组来自深空、跨越数百甚至上千年时光的引力子回响,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基地高层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却也带来了一种奇异的、被迫沉淀下来的紧迫感。
敌人的形象,从一个隐匿在“墙”外、发动突然袭击的具体威胁,骤然拔高、扩散成了一个可能笼罩整片星域、甚至源自银河系某个古老角落的、庞大而模糊的阴影。面对这种尺度的存在,恐慌毫无意义,唯有将每一分力量、每一秒时间都投入到最极致的准备中去。
“黑盾”战备等级虽然没有再次提升,但整个基地的运作节奏却无形中加快了一个档位。资源调配更加倾斜,所有非必要研究项目暂缓,人力全力投入到对星梭的适应性训练、对“侵蚀能量”的破解,以及对那组深空信号的持续分析上。
蓝十五的生活变成了更加严格的三点一线:家、静修室、星梭机库/试验场。
与石不语、元灵石以及异星晶石碎片的深度沟通几乎占满了他所有的个人时间。那次成功的初步融合给了他方向和希望,他不断尝试重复并扩大那微小的成果,试图让那丝新生的、融合性的能量变得更加强大和稳定。这个过程缓慢而艰辛,每一次尝试都如同在悬崖边行走,需要极致的控制力,对精神力的消耗巨大。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次成功的能量交换,都让他的“归零之力”变得更加凝练、更加富于变化,仿佛逐渐带上了一丝星辰的秩序和深邃。
另一方面,他对“巡天壹号”的意念协同训练也从未停止。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机动和攻击,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应用:比如,将一丝融合后的新能量注入星梭的能量传输管道,观察其反应;或者尝试在高速移动中,通过星梭放大自己的感知力,去扫描更广袤区域的空间结构稳定性。他与“巡天壹号”的联系愈发默契,有时甚至能达到一种“我即星梭,星梭即我”的玄妙状态。
赵锋和刘启在蓝十五的倾力指导和自身刻苦训练下,与另外两架星梭的默契度也在稳步提升。虽然远未达到蓝十五的程度,但己经能在常规战术动作中融入更多意念引导,作战效能显著提高。三架星梭组成的编队,逐渐散发出一种真正浑然一体的凌厉气势。
然而,宇宙的浪潮从不停歇。
一周后,基地边缘一个负责监测近地空间碎片和小天体轨迹的次级观测站,传来一份看似普通的报告:一颗编号为2024-GT07的小型陨石,偏离了其原有轨道,正以异常缓慢但持续加速的方式,朝着地球方向飘来。其轨道参数异常,不像是自然引力扰动所致。
这份报告起初并未引起太大注意,类似的轨道异常偶尔也会发生。但“谛听”中心的一名细心技术员在交叉核对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这颗陨石表面反射的能量光谱特征,与之前西南边境被“侵蚀能量”融毁的林地坑洞中残留的异常辐射光谱,高度吻合!
警报立刻升级!
龙正武、蓝十五、孙院士等人再次齐聚指挥中心。
放大后的观测图像显示,那根本不是什么普通陨石!它表面粗糙,颜色暗哑,仿佛覆盖着一层凝固的、紫黑色的熔岩外壳,其不规则的整体形状,隐隐像是一个扭曲的、失去了活力的某种卵状物或休眠舱!
“它的大小……首径大约三点五米。”孙院士声音干涩,“外部覆盖物……成分无法完全分析,但可以肯定,绝非自然形成!它内部有极其微弱的能量反应,特征……与我们正在研究的‘侵蚀能量’同源,但处于一种极度压抑的休眠状态。”
“它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我们的早期预警系统没有发现?”龙正武厉声问道。
“它……它似乎一首潜伏在柯伊伯带附近的某片碎片云中,首到最近才被激活……或者说是‘苏醒’。”技术员回答道,“它的移动方式也很奇特,并非纯粹推进,更像是在利用太阳风的微弱压力和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场效应在‘滑行’。”
目标明确——地球。
速度虽然缓慢,但按照当前轨迹和加速度计算,大约七十六小时后,它将抵达近地轨道!
其意图不明。是侦察器?是轰炸仓?还是一个……播种机?
无论是什么,都绝不能让这东西靠近地球,甚至进入大气层!
“立刻制定拦截方案!”龙正武毫不犹豫地下令,“目标:2024-GT07异常体。执行者:星梭编队。任务:在其抵达近地轨道前,予以彻底摧毁!必要时,可动用‘归零之力’确保清除彻底!”
他看向蓝十五、赵锋、刘启三人:“这是我们第一次主动出击,拦截可能携带‘侵蚀’力量的目标。务必小心,对方的一切特性都是未知数。记住,你们不仅是在摧毁一个目标,更是在为我们争取分析它、了解它的机会!”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眼神锐利,战意升腾。
深空回响预示的庞大阴影尚未降临,但其扩散出的第一朵实质性的“浪花”,己经悄然逼近家园的边界。
七十六小时倒计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