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焦点之外
大巴车缓缓驶离依旧有些混乱的事故现场,车厢内的气氛却与来时截然不同。惊险过后,是一种带着些许疲惫的宁静。小蓝标依旧沉浸在父亲刚才“徒手抬车”的英雄壮举里,小脸上兴奋未退,叽叽喳喳地小声问着问题。
“爸爸,你刚才是不是像超人一样?” “爸爸,那个小哥哥的腿会好吗?” “爸爸,你力气怎么那么大呀?”
蓝十五耐心地一一回答,安抚着儿子,心中却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刚好在场,能力刚好能用上最恰当的地方。妻子秦月轻轻握了握他的手,眼神交汇间,无需多言,尽是理解与支持。父母蓝大山和林静怡则在后怕之余,低声感慨着世事无常和儿子的果敢。
他们并不知道,马路对面,一个身影正低头审视着相机屏幕,眉头微蹙。
那是一个穿着冲锋衣、戴着鸭舌帽的年轻人,看起来像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或者小报记者,追逐热点新闻。他的佳能EOS R5相机上,装着白色的100-400mm长焦镜头。
他快速回放着刚刚连拍到的照片。 第一张:蓝十五拨开人群,眼神锐利,步伐坚定。 第二张:他蹲下身检查伤情,侧脸线条冷静得不像常人。 第三张:他指挥众人抬车,手臂肌肉绷紧,但表情没有丝毫吃力感。 第西张:(这是最关键的一张)车身抬起瞬间,他的右手探入车底。年轻人的摄影眼捕捉到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细节——在蓝十五的指尖触及男孩腿部的刹那,画面出现了极其细微的、非镜頭抖動造成的扭曲感,仿佛那里的空气密度瞬间发生了变化。而且,蓝十五当时的眼神,是一种极致专注下的空洞,仿佛所有的精神都凝聚在了指尖那一点上,完全超脱了现场混乱的环境。 第五张:男孩被拖出后,他盖衣服、搭脉搏,表情恢复平静,但仔细观察,能发现他额头连一滴汗都没有,呼吸平稳得如同刚刚散步归来。
“奇怪……”年轻人喃喃自语,将第西张照片放大再放大。那种诡异的扭曲感在像素下变得有些模糊,但确实存在。“是热浪?不对,傍晚了,而且位置不对……是PS(后期处理)也做不出的效果……”
他翻过相机,看着蓝十五和家人上车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屏幕上那张专注到近乎诡异的脸。
出于一种职业性的敏感(或者说是猎奇心态),他没有立刻上前纠缠采访,而是快速在相机里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街头救援异常】,将这些可疑的照片全都归拢进去。
“力气大得离谱,手法专业得不像话,现场止血效果惊人,还有这照片……”年轻人摸着下巴,“这人肯定不简单。不像医生,倒像是……经历过什么的?”
他并未想到什么超能力或外星科技,只是本能地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值得挖掘的“新闻点”,或许能搞个“民间奇人”之类的专题。他记下了大巴车的车牌号和小部分特征。
与此同时,蓝十五一家终于回到了小区。经历了路上的波折,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倦意袭来。洗漱完毕,将玩疯后很快熟睡的儿子和早己入睡的女儿安顿好,蓝十五和秦月才终于有了独处的片刻。
“今天吓到了吧?”蓝十五轻声问,搂着妻子的肩膀。
“有一点,”秦月靠在他怀里,老实承认,“但更多的是担心你。那么重的车……不过,看到你那么镇定,我就知道你有分寸。”她顿了顿,抬头看他,眼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只是……现在到处都是手机摄像头,你那样……会不会太显眼了?”
蓝十五沉默了一下,回想当时的细节,确认自己没有动用任何显眼的光影效果,力量也极度内敛。“应该没事,最多被人觉得力气大、懂急救。情况紧急,顾不上那么多。”
秦月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更紧地依偎着他。她知道丈夫的能力意味着责任,也必然伴随着风险。作为妻子,她能做的就是支持和守护好这个家,让他无论何时归来,都有一盏温暖的灯。
夜渐深。
城市另一端,那个年轻的摄影师己经回到住处,将照片导入了电脑。在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上,那张“扭曲”的照片显得更加明显。他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完全违背了他的摄影常识。
鬼使神差地,他没有将照片投稿给任何媒体,而是将其加密压缩,通过一个匿名的网络通道,发送到了一个他偶然得知的、据说专门接收“无法解释现象”资料的奇特邮箱地址,附言只有一句:“今日傍晚中山路十字路口车祸救援现场拍摄,主体人物行为及影像存在无法解释的疑点,仅供参考。”
他并不知道这个邮箱属于某个高度保密的民间异常现象研究小组,而这个小组的某些外围报告,偶尔会被更高层级的神秘部门所筛选取样。
发送完毕,他便将这事抛诸脑后,继续他的日常生活。
然而,这组加密的照片,却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虽然微小,却己经开始漾起一圈圈极细微的、暂时无人察觉的涟漪。
蓝十五的身影,在一次出于善意的救援中,意外地落入了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好奇的视野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