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爱心的传递·远行

2025-08-16 1762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清明刚过,杜雨欣的帆布包换了个新的,比之前的更大些,里面塞着叠好的剪纸工具、几本儿童绘本,还有李婶连夜烙的芝麻饼——说是路上饿了垫肚子。孤儿院的槐花开得正盛,落了她一肩头的白,像撒了把碎雪。

“姐姐真的要走吗?”丫丫拽着她的衣角,辫子上的红绳蹭过帆布包的带子。阿木把自己画了半年的货车图集塞进包里,封面歪歪扭扭写着“平安”;小远攥着颗李爷爷送的酥糖,塞到雨欣手心:“这个能提神。”念念抱着布娃娃,把娃娃的红裙子往雨欣包上蹭,像是在留下点什么。

李婶往她包里塞了包晒干的桂花:“到了别处,泡水喝,想家了就闻闻。”她眼圈有点红,却笑着挥手,“去吧,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把咱们这儿的暖带给更多孩子。”

第一站是南方的江城。孤儿院临江而建,白墙黛瓦爬满了青藤,孩子们正在院里用竹竿拨弄柚子树上的新叶。院长是位圆脸的阿姨,领着雨欣往里走时,指着墙上的照片:“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爸妈在外打工,一年见不了几次面。”

活动室里,几个孩子正围着张旧木桌拼拼图,最小的那个扎着羊角辫,看见雨欣就往桌底钻。雨欣把带来的芝麻饼分给大家,饼香飘开时,桌底的小姑娘悄悄探出头,眼睛亮得像江里的星星。

教孩子们剪纸时,雨欣发现他们总爱剪小船,船帆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家”字。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剪得最慢,却在船底藏了串小脚印。“这是在找爸爸妈妈吗?”雨欣蹲在她身边问,小姑娘点点头,把剪纸往她手里塞,声音细得像蚊子哼:“姐姐帮它找。”

离开江城那天,孩子们往她包里塞了些晒干的柚子皮,说泡水能去火;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送了她幅画,画里的江面上漂着好多小船,每艘船上都坐着个笑脸;院长给了她张地图,圈出了下一站的孤儿院地址,旁边写着“那里的孩子爱听故事”。

往北走的火车摇摇晃晃,雨欣翻开阿木的货车图集,忽然觉得那些歪歪扭扭的货车,正载着她往更远的地方去。第二站是古都,孤儿院在老胡同深处,红漆大门上的铜环磨得发亮,院里的石榴树刚抽出新枝。

这里的孩子不爱说话,却爱听故事。雨欣把带来的绘本摊在桌上,围过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个总低着头的小男孩,手指反复着绘本上的火车图案。“你喜欢火车?”雨欣问,他点点头,忽然在桌上画了条铁轨,尽头画着个小房子。

后来才知道,男孩的爸爸是火车司机,去年出了事故。雨欣教他剪火车时,他剪得格外认真,车厢里画了好多小人,说“这样爸爸就不孤单了”。离开那天,他送了雨欣个纸折的火车头,里面塞着片石榴叶,说是“留作纪念”。

一路走,一路停。在海边城市的孤儿院,教孩子们剪贝壳,他们总往贝壳里塞细沙,说“这样就带着海的味道”;在高原小城的孤儿院,围着火炉给孩子们读故事,他们会把晒干的牦牛肉塞给她,说“吃了有力气走路”;在西北的戈壁边缘,和孩子们一起种向日葵,他们说“等花开了,就像太阳跟着姐姐走”。

帆布包越来越沉,里面塞满了各地孩子的心意:海边的贝壳、高原的石头、戈壁的种子,还有张被得发软的地图,上面圈满了红点点。每到一个地方,雨欣都会寄回封信,告诉孤儿院的孩子们,外面有好多和他们一样的孩子,也在盼着温暖;告诉养老院的爷爷奶奶,她把他们教的手艺,传给了更多人。

秋末时,雨欣站在北方的雪地里,看着眼前孤儿院的孩子们堆雪人。雪人的围巾是用碎布头拼的,像极了周奶奶缝的样子;雪人手里举着个剪纸星星,是丫丫教的折法。忽然觉得,这一路的远行,从来不是独自往前走,而是带着身后的牵挂,把那些温暖的种子,撒到更多土壤里。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颗桂花糖,是李婶做的,还剩最后一颗。剥开糖纸时,甜香漫出来,像闻到了孤儿院的槐花香。明年春天,她想回去看看,告诉孩子们,那些被传递的爱心,就像蒲公英的种子,看似飘向了远方,却在每个角落,悄悄发了芽,开成了花。

雪越下越大,孩子们的笑声在雪地里荡开。雨欣抬头望向南方,仿佛看见孤儿院的槐树下,丫丫在跳皮筋,阿木在画货车,小远在教念念剪星星;养老院的葡萄架下,王奶奶在纳鞋底,李爷爷在擦军功章,周奶奶在晒太阳。

原来爱心的传递,从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你带着我的牵挂走向远方,我守着你的念想等着归来,就像这漫天的雪,落在不同的地方,却都藏着同一个春天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