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爱心的传递下·春信

2025-08-16 1983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正月十五的灯笼还没撤下,孤儿院的槐树上就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杜雨欣踩着满地的鞭炮碎屑进门时,正撞见丫丫举着支红梅往布娃娃头上插——那是今早去后山摘的,花瓣上还沾着露水,映得娃娃的红裙子愈发鲜亮。

“雨欣姐姐!”小胖墩从活动室冲出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张院长说这是养老院的爷爷奶奶托人带的信!”纸条边缘卷了角,上面是王奶奶歪歪扭扭的字:“梅花开了,盼孩子们来尝新茶。”

雨欣展开纸条时,指尖触到点的墨迹。李婶端着刚蒸好的糯米团子从厨房出来,蒸笼盖一掀,白汽裹着桂花的甜香漫了满屋:“这是用去年晒的桂花做的,带去给老人家们尝尝。”她往雨欣手里塞了双新纳的布鞋,“给李爷爷的,他总说脚冷,这鞋底纳了三层,暖和。”

孩子们往帆布包里装着“礼物”:阿木把画了一冬天的货车图集塞进去,每辆车上都画了红灯笼;小远包了 handful 炒瓜子,是他跟着李婶学炒的,说要让李爷爷就着茶吃;念念把自己织的毛线小球挂在布娃娃手上,说要送给周奶奶的“囡囡”当玩具。

往养老院走的路上,风里带着泥土的腥气。路边的迎春花开得金灿灿的,丫丫摘了两枝,一枝插在自己辫子上,一枝递给念念。念念捏着花枝,忽然小跑几步追上雨欣,把花枝往她手里塞:“姐姐戴,好看。”

养老院的木门上新刷了红漆,门环上还挂着春节时的红绸带。推开时撞见王奶奶在院里晒被子,蓝布被单在风里鼓成个圆包,她举着竹竿拍打被面,棉絮的飞尘在阳光里跳舞:“哎哟,说曹操曹操到!”

活动室里,李爷爷正给几位老人读报,读到“春耕”两个字时特意提高了嗓门:“我年轻时候种的麦子,一亩地能收三百斤呢!”见孩子们进来,立刻把报纸一折,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给,这是我孙子从西藏寄来的酥糖,硬得很,得慢慢嚼。”

周奶奶坐在藤椅上,怀里抱着念念上次送的布娃娃裙子,看见雨欣怀里的红梅,眼睛亮了亮。雨欣把花枝插进桌上的空瓶里,刚要说话,就见周奶奶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摸出颗糖,剥开糖纸往她嘴里送:“囡囡……吃糖。”

这次,雨欣没有纠正她。含着糖的甜味,帮周奶奶把花白的头发别到耳后——老人的耳垂上有个小小的耳洞,王奶奶说那是年轻时穿的,后来为了干活方便就长住了。“奶奶,”雨欣轻声说,“等天气暖了,我给您戴银耳环好不好?”周奶奶的嘴角慢慢弯起来,像朵被春风吹开的皱纹菊。

王奶奶泡的新茶在玻璃杯里舒展,碧绿色的茶叶打着旋儿沉底。她给孩子们分茶时,说起自己年轻时采茶的光景:“那时候天不亮就上山,露水打湿裤脚,却觉得浑身是劲。采回来的茶要连夜炒,满屋子都是香的。”

小远捧着茶杯,忽然说:“我爸爸以前跑运输,路过茶山时,会给我带茶叶做的糖。”他的声音比以前响亮多了,“他说茶叶泡在水里会跳舞,像在赶路。”李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孩子,赶路的人心里都有个盼头。”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棋盘上,阿木和李爷爷对弈,小远蹲在旁边支招,时不时被李爷爷笑着敲脑袋;丫丫教王奶奶用彩纸折梅花,红纸在两人手里翻飞,落了一地碎纸屑;念念把毛线小球放在周奶奶手心里,看着老人用枯瘦的手指慢慢捏着,忽然凑过去,在她手背上轻轻亲了一下。

周奶奶的手抖了抖,眼泪忽然掉了下来。护工赶紧递过手帕,她却摆了摆手,把毛线小球往念念怀里塞:“好孩子……奶奶给你讲故事。”她讲的是年轻时哄囡囡的童谣,调子软软的,像浸了蜜的春茶。

临走时,老人们往孩子们包里塞着东西:王奶奶给的新采的茶叶,用牛皮纸包着,系着红绳;李爷爷把西藏寄来的酥糖分了大半,说“孩子长身体”;周奶奶非要把自己的银镯子摘下来,套在念念手腕上,镯子晃悠悠的,却透着温润的光。

夕阳把回家的路染成了金红色。阿木举着李爷爷送的象棋子,说要在院里画个大棋盘;丫丫的辫子上还别着迎春花,花瓣蹭得脖子痒痒的;小远把酥糖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了一颗,说要等下次和李爷爷一起吃;念念摸着手腕上的银镯子,忽然仰起头对雨欣说:“姐姐,周奶奶的手好暖。”

雨欣低头看着她,忽然想起今早出门时,李婶说的“春天是攒了一冬的念想冒头的时候”。是啊,那些藏在寒冬里的牵挂,那些在炉火边传递的暖意,到了春天,都变成了枝头的绿芽、杯里的新茶、老人眼角的笑纹、孩子手里的糖。

路过后山时,孩子们摘了大把的野花,说要插在孤儿院和养老院的窗台上。风拂过花海,带着甜丝丝的香气,像在说:这爱心的传递,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像这春天一样,一轮轮地来,一年年地长,从旧岁的暖里,长出新年的芽,再从新芽上,开出满世界的花。

雨欣摸了摸帆布包里的茶叶,忽然加快了脚步。明天要教孩子们学炒茶,用李婶去年晒的桂花,还要告诉他们,那些被好好珍藏的心意,就像这春茶,放得越久,泡出的滋味就越醇,暖得能让人记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