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的动作仿佛在抵抗着星球的引力,带着千钧的沉重,却又蕴含着磐石般的稳定。
指尖依旧冰冷,如同刚从液氮中取出,却不再有丝毫颤抖。
游百咎伸向那片悬浮在空气中的、散发着不祥光芒的全息屏幕,动作精准、冷酷,如同正在进行一场不容丝毫差错的开颅手术的主刀医生。
指尖划过冰冷的、带着微弱静电的空气,带着一种宿命般的必然,点开了那条关于辛小莫的猝死简讯。
------------------------
屏幕展开。
冰冷的官方措辞,程式化的惋惜,语焉不详的“长期熬夜创作”的结论,刻意模糊的死亡时间与环境细节。
如同一段被多重加密且关键字段被刻意抹除的劣质数据流。
游百咎的目光如同最高精度的粒子扫描探针,一个字一个字地、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扫过这冰冷的讣告。
意识深处同步构建着高维思维网格。
将每一个字符、每一个空白、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的微小偏移都纳入交叉验证节点。
游百咎的思维核心在绝对零度般的冷静状态下高速运转,逻辑引擎无声咆哮。
将简讯的每一个字节与小莫生活习性数据库、工作状态监控缓存、以及昨晚“废墟”咖啡馆里最后闲聊的声纹记忆碎片进行毫秒级的并行比对与冲突检测。
然而,在这精密思维机械的外壳之下,一股冰冷的、粘稠的暗流正在游百咎的神经突触间悄然涌动。
那是游百咎本身特有的共情深渊被强行激活时,产生的、近乎实质的认知污染。
游百咎感到指尖末端传来细微的麻木感,如同低温环境下金属的脆化反应。
-----------------------
> 官方结论一,“长期熬夜创作”:(逻辑冲突警报:可信度 < 20%)。
小莫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夜猫子,这没错。
他的个人项目管理系统(简陋的本地加密日志)显示,其生物钟长期处于“夜行性掠食者”模式,平均活跃峰值在UTC+8 23:00 - 04:00区间。
但游百咎的核心记忆库清晰调取到:
他近期刚交完那个代号“深空霓虹”的巨型商业项目,项目结算确认邮件(带数字签名时间戳)显示48小时前己完成所有修改并收款。
他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双重放松的“贤者时间”缓冲区。
此刻,一段未压缩的声纹记忆碎片在意识网格中高亮回放:
小莫瘫在“废墟”咖啡馆那张人造皮革龟裂的旧沙发里,搅拌着劣质“暗物质浓缩咖啡”的金属勺撞击杯壁,发出细碎的、如同电子元件松动的杂音。
他的声音带着松弛的沙哑:
“CPU空载率99%,闲得蛋疼,只能摸鱼画点私图解解压了。通宵?杀了我吧。”
话音末尾,小莫他甚至还对着游百咎做了个夸张的抹脖子手势,嘴角扯出一个疲惫但真实的弧度。
官方结论的“长期熬夜创作”在此刻,如同覆盖在正常数据上的劣质噪音干扰。
其波形与这鲜活的记忆片段形成尖锐的相位差。
一股混合着荒谬与愤怒的电流瞬间窜过游百咎的脊髓,迫使游百咎下意识地收紧了下颌,咬肌线条在苍白的皮肤下绷紧如合金弓弦。
----
> 官方结论二,“心脏骤停”:(生理模型异常标记)。
小莫年轻,精力代谢率确实堪比小型地热发电站。
游百咎的短期缓存里,清晰地存储着三周前偶然一瞥的、他智能手环同步到公共医疗云端的生物指标快照摘要:
静息心率58bpm±2,
血氧饱和度99%,
QT间期离散度 < 30ms,
无室性早搏记录。
心血管系统状态评估:B+(青年健康基线)。
[由智械主导的《人类雇员健康保障条例》规定的强制体检]
他最新的强制性年度深度体检报告虽未全文公开,但关键结论摘要显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及高风险遗传标记”(通过小莫他的某次抱怨泄露)。
当“心脏骤停”这西个冰冷的方块字再次撞入视网膜时,游百咎眼前不受控制地闪过一个画面:
就在昨天傍晚,小莫为了抢咖啡馆最后一支特价能量棒,像颗炮弹一样冲出去,动作敏捷得连门口的风铃都只来得及发出半个音节。
那瞬间爆发的心肺功能负荷,远超此刻报告中这具冰冷躯体的“健康基线”。
一个心肺功能无基础问题、处于“贤者时间”缓冲区的青年,突发心源性猝死的概率,在游百咎内置的贝叶斯概率模型中瞬间跌至统计显著性红区以下。
一种冰冷的、如同液态金属灌入胸腔的窒息感攥住了游百咎。
她不得不启动一次微不可查的强制深呼吸指令,试图压下这非逻辑的生理干扰。
意识深处,情感抑制协议的运行日志弹出一条警告:“认知污染指数上升至阈值37% - 建议启动深层逻辑屏蔽”。
游百咎无视了它。
----
> 官方结论三,“工作室猝死”:(时空坐标模糊化 - 高可疑度)。
时间?报道狡猾地避开了具体的时间戳。
但小莫的生物钟数据库和行为模式预测模型高度吻合:
其灵感爆发窗口期通常在UTC+8 01:00 - 05:00,伴随神经兴奋剂(咖啡因/牛磺酸复合物)摄入峰值。
通宵对他而言是低风险常态,过往三年健康监测数据从未触发过“过劳预警”阈值。
而此刻,那支未开封的“光谱纪元S级纳米显色颜料管”的冰冷影像,如同一个逻辑炸弹在思维网格中反复引爆——
它被拿起又放下的静电吸附微尘痕迹、其作为“关键渲染进程启动密钥”的属性、以及它凝固在“待激活临界态”的绝对静止,构成一个无法绕开的悖论:
一个处于“摸鱼”状态的画师,为何会将昂贵的“核武器”置于触手可及却又拒绝启用的矛盾位置?
这绝非正常的“工作中断”,更像是某种外部进程的强制终止,粗暴地冻结了所有操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