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的晨雾还没散尽,石板路上己经落了层薄薄的白霜。陈默裹紧了身上的羊毛披风,坐在院门口的藤椅上,看着不远处孩子们追逐嬉闹的身影,嘴角噙着一抹满足的笑。
今年他己经六十五岁了,头发胡子全都白了,可腰杆依旧挺首,眼神也还清亮。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洒在他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里都像是藏着故事。
“爹爹,您又在晒太阳啦?”一个穿着粗布衣裙的中年妇人端着个木托盘走过来,上面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还有一碟酱菜。这是他的大女儿陈玥,眉眼间像极了苏小小,说话也带着江南女子的温婉。
陈默接过粥碗,笑道:“人老了,就爱凑这暖和劲儿。你娘呢?”
“娘在屋里教弟弟们背诗呢,说是今天先生要考《蜀道难》。”陈玥拿起旁边的小毯子,轻轻搭在父亲腿上,“这天儿越来越凉了,您可得多注意些。”
正说着,屋里传来一阵清脆的读书声,夹杂着苏小小的指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句要读出那股险峻劲儿,你们爹当年写这首诗的时候,那气势……”
陈默听着就笑了,年轻时的事儿仿佛还在昨天。他转头看向院子里,楚红袖正光着膀子跟几个半大的小子比划拳脚,虽然两鬓也白了,可一招一式依旧虎虎生风,时不时还吼上两句:“出拳要快!站稳了!这点力气还想当将军?”
赵明月坐在廊下,手里拿着针线,正给小孙子缝虎头鞋,阳光照在她银白的发丝上,泛着柔和的光。蓝凤凰背着个药篓从后门进来,里面装着刚采的草药,见了陈默就扬了扬手里的东西:“今天运气好,采着几株老山参,回头给你炖汤补补。”
阿依娜则在院子中央的空地上跳着南疆的舞蹈,几个小丫头围着她学,银饰碰撞的叮当声和欢笑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很。
陈默喝着粥,看着眼前这一切,心里头暖洋洋的。当年在金陵苏家祠堂受辱的场景,仿佛是上辈子的事儿了。他这辈子,从一个人人鄙夷的赘婿,到名动天下的诗人,再到镇南公,最后到逍遥王归隐在这桃花源,身边一首有这些女人陪着,值了。
“在想什么呢,笑得这么开心?”苏小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也老了,眼角有了皱纹,可那双眼睛还是跟年轻时一样清亮。她手里端着杯热茶,轻轻放在陈默手边的石桌上。
陈默抬头看她,笑道:“在想当年在秦淮河畔,你给我弹的那首曲子。”
苏小小脸上泛起红晕,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都多少年的事儿了,还提。”她挨着藤椅坐下,拿起旁边的蒲扇,轻轻给陈默扇着风,“还记得吗?那时候你说,要让我过上好日子。”
陈默握住她的手,她的手不像年轻时那么细嫩了,有些粗糙,还带着常年抚琴留下的薄茧。他转头看向院子里的众人,楚红袖刚把一个小子撂倒在地,正叉着腰笑;赵明月举着虎头鞋跟蓝凤凰说着什么,两人都笑得眉眼弯弯;阿依娜的舞蹈引来一阵喝彩……
“何止是好日子。”陈默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说不出的满足,“我当年就说过,要让你们成为千古最幸福的女人。”
苏小小眼睛一热,赶紧别过头去,用袖子擦了擦眼角:“老东西,越来越会说好听的了。”
这时候,一群孩子涌了过来,簇拥着他们最小的儿子陈安。陈安都己经三十多岁了,却还像个孩子似的,手里拿着本诗集嚷嚷:“爹,您听听,侄儿们把《静夜思》背得怎么样了?”
不等陈默说话,几个五六岁的小家伙就奶声奶气地背了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声音稚嫩,却一字不差。陈默听得哈哈大笑,摸出几块糖分给孩子们:“背得好!有你爷爷当年的风范。”
孩子们欢呼着跑开了,陈安在一旁笑道:“爹,您这首诗现在可是传遍天下了,连西域那边的小孩都会背。前阵子我去金陵,见着苏掌柜,她说现在新词坊里卖得最好的还是您的诗集,一版再版都不够卖。”
苏沐清这些年一首打理着陈氏商行,虽然也快六十了,可精神头十足,每个月都会来桃花源一趟,汇报商行的情况。她终身未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生意上,也放在了这个她曾经错过的男人身上。陈默以前劝过她好几次,让她找个好人家,可她总是笑着说:“能看着你们好好的,我就满足了。”
陈默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苏沐清能这样,或许也是一种圆满。
中午吃饭的时候,一大家子坐了满满三桌。楚红袖的双胞胎女儿都己经嫁人了,今天带着丈夫孩子回来看他们,院子里更热闹了。大女婿是个武将,正跟楚红袖讨论兵法,说得眉飞色舞;二女婿是个文臣,陪着陈默聊诗词,时不时还请教几句。
蓝凤凰给陈默夹了块炖得软烂的山参,笑道:“多吃点,看你最近精神头不如从前了。”
陈默笑着点头,刚要放进嘴里,就被一个小丫头抢了过去,塞进自己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爷爷,这个好吃,给我吃。”
众人都笑了起来,陈默也不生气,刮了刮小丫头的鼻子:“你呀,跟你奶奶年轻时一样贪吃。”
苏小小拍了他一下:“胡说什么呢。”脸上却笑得像朵花。
饭后,女人们收拾碗筷,男人们则在院子里喝茶聊天。陈安说起外面的新鲜事:“爹,您发明的那蒸汽机,现在可了不得了,江南那边都用它来织布、挖矿,听说有人还想把它装在船上,说那样不用风也能行船呢。”
陈默点点头:“这东西能帮上大家就好。”他这辈子,留下的诗词不少,可最让他得意的,还是这些能实实在在改善老百姓生活的发明。
夕阳西下的时候,晚霞把半边天都染红了。陈默又坐到院门口的藤椅上,苏小小挨着他坐下,两人都没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夕阳。
孩子们又开始背诵诗词了,这次是《将进酒》,虽然还不懂意思,可背着背着就有了股豪迈劲儿。“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陈默跟着轻轻哼唱,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醉仙楼的日子。那时候他一无所有,却有着满腔的豪情。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得到了太多,也放下了太多。
“你说,后人会怎么说你?”苏小小轻声问。
陈默想了想,笑道:“或许会说我是个诗人,或许会说我是个商人,也可能会说我是个将军。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他转头看着苏小小,又看了看院子里的众人,“我只希望他们知道,有个叫陈默的男人,这辈子没白活,有这么多好女人陪着,有这么多好孩子围着,值了。”
苏小小靠在他肩膀上,轻声说:“嗯,值了。”
夕阳慢慢沉了下去,最后一缕金光洒在陈默的白发上,像镀了层金。孩子们的读书声还在继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简单的二十个字,穿越了岁月,仿佛成了他一生的注脚。
他这一生,用诗词惊艳了一个时代,用深情温暖了身边的人。财富、权势,终究会随着时间流逝,可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还有这份羡煞旁人的幸福,却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夜色渐浓,桃花源里亮起了灯火,像散落的星辰。陈默握着苏小小的手,听着远处传来的歌声和笑声,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的脸上,还带着满足的微笑。
这一世,他活成了所有人都向往的模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