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上元灯节,偶遇皇子

2025-08-15 3096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上元节的金陵城,从午后就开始热闹起来。

街道两旁的店铺早早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鲤鱼灯、走马灯,还有些大户人家特意订制的琉璃灯,阳光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小贩们推着车穿梭在人群中,叫卖着糖葫芦、糖画、炸元宵,甜香混着喧闹的人声,把整个金陵城都泡在了喜庆里。

陈默穿着一件月白色的锦袍,身边的苏小小则换上了一身淡粉色的襦裙,头上梳着双环髻,簪着一支珍珠步摇,走在路上引得不少人回头。

“公子你看,那盏凤凰灯好漂亮!”苏小小指着不远处一盏展翅欲飞的凤凰灯,眼睛亮晶晶的。自从搬进烟雨阁,她脸上的愁绪渐渐散去,越来越像个无忧无虑的少女。

陈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盏凤凰灯确实做得精致,羽毛栩栩如生,翅膀上还缀着细小的铃铛,风一吹就发出清脆的响声。“喜欢?”

苏小小点点头,又赶紧摇摇头:“看看就好。”

陈默笑了笑,招手叫过卖灯的小贩,首接把凤凰灯买了下来,递给苏小小:“拿着。”

“公子……”苏小小捧着温热的灯,心里甜滋滋的,脸颊泛起红晕。

两人随着人流慢慢往前走,路过一家挂满灯谜的铺子时,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挡住了去路。铺子里的老板正拿着一支毛笔,高声念着谜面:“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打一动物。”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猜着,有的说是青蛙,有的说是乌龟,吵吵嚷嚷半天也没个准数。

“是青蛙。”陈默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老板耳朵里。

老板眼睛一亮:“这位公子猜对了!这盏荷花灯归您了!”

周围的人纷纷回头,见是陈默,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

“是陈公子!”

“怪不得这么快就猜出来了,陈公子的才思谁比得上啊!”

“听说新词坊的诗都是他写的,连知府大人都天天捧着看呢!”

陈默笑着接过荷花灯,转手递给身边一个踮着脚看热闹的小孩。小孩的娘赶紧拉着孩子道谢:“多谢陈公子!多谢陈公子!”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藏青色锦袍的年轻公子挤了过来,身后跟着两个同样打扮的随从。那年轻公子面如冠玉,眉宇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气度,目光落在挂着的灯谜上,又转向陈默,眼中闪过一丝熟悉的光芒。

“陈公子好才思。”年轻公子拱手笑道,“不知这‘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先生能猜到吗?”

这个灯谜是铺子老板刚挂出来的,难住了不少人。

陈默看了年轻公子一眼,觉得有些眼熟,想了想才记起——这正是上次金陵城外诗会上,对他那首《登鹳雀楼》赞不绝口的七皇子。只是今天七皇子没穿蟒袍,换了身普通锦袍,不仔细看还真认不出来。

“谜底是‘日’字。”陈默回了一礼,语气不卑不亢。

“果然厉害!”七皇子眼睛一亮,爽朗地笑起来,“上次诗会上作出‘更上一层楼’的陈公子我可是惦念你惦念的紧了,你最近写的诗我都有看,皆是千古佳作啊!”

他特意加重了“更上一层楼”几个字,显然对上次的事印象深刻。

苏小小站在陈默身边,听到“皇子”两个字,赶紧低下头,有些紧张地攥着陈默的袖子。陈默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别怕。

“殿下客气了。”陈默淡淡一笑。

七皇子摆摆手:“在这灯会上,就别叫什么殿下了,叫我赵七即可。”他指着周围的花灯,“陈先生也来逛灯会?”

“陪朋友出来走走。”

“这些灯谜比起先生的诗词,可就差远了。”七皇子目光扫过那些写着谜面的纸条,忽然话锋一转,“上次诗会上,先生以‘登高’为题作的诗,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不知先生今日有没有兴致,再作一首?”

周围的人一听有诗可听,顿时围得更紧了,连小贩都停下了叫卖,竖着耳朵等着。

七皇子看着周围的花灯,又望了望远处灯火通明的金陵城,缓缓道:“就以‘江山’为题,作一首词如何?”

“江山”二字一出,周围的气氛顿时变了。这题目太大,寻常文人根本不敢碰,稍有不慎就可能犯忌讳。

苏小小也有些担心地看着陈默。

陈默却神色平静,他知道七皇子这是在考较他,也是在试探他的志向。他略一思索,对铺子老板道:“借笔墨一用。”

老板早就听说过陈默的大名,连忙点头哈腰地拿来笔墨纸砚,还特意找了张干净的大宣纸。

陈默提笔蘸墨,略一沉吟,笔尖在纸上落下。

他写得不快,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带着一股磅礴的气势。周围的人都屏住呼吸,伸长脖子看着,连七皇子都往前凑了凑,眼中满是期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三句一出,七皇子的眼睛就亮了。这气势,比上次的《登鹳雀楼》还要宏大!

陈默没有停,笔尖继续移动: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周围一片吸气声。有人忍不住喃喃道:“这……这写的是北方雪景吧?可写得也太壮阔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比喻太神了!”

七皇子的手不知不觉握紧了,目光紧紧盯着陈默的笔尖,连呼吸都放轻了。

陈默手腕一转,写下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写到这里,陈默停顿了一下,抬眼看向七皇子。七皇子的脸上己经没有了刚才的从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震撼和激动,嘴唇微微动着,似乎在品味这几句的深意。

周围的人更是炸开了锅,虽然不敢大声议论,但交头接耳的声音此起彼伏。敢这样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古往今来也没几个人!

陈默深吸一口气,笔走龙蛇,写下最后三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一个“朝”字落下,陈默放下笔,宣纸上的墨迹还未干透,却仿佛己经散发出万丈光芒。

整个灯会现场鸦雀无声,连最调皮的小孩都被这股气势镇住了,安安静静地看着那张纸。

过了好一会儿,七皇子才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好一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陈先生这词,真是……真是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他上前一步,紧紧握住陈默的手,眼神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先生之才,当为我大楚栋梁!朝廷正需要先生这样有气魄、有远见的人才!”

周围的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倒在地,口呼“殿下千岁”。他们这才明白,原来这位赵七公子就是七皇子!

七皇子摆摆手,示意大家起来,目光依旧停留在陈默身上:“陈先生,我大楚虽疆域辽阔,但内有士族盘根错节,外有蛮夷虎视眈眈,正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辅佐。不知先生愿不愿意随我入朝,为这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这邀请来得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以陈默的才华,被皇子看中是迟早的事。

苏小小紧张地看着陈默,既希望他能有更好的前程,又害怕他离开。

陈默看着七皇子真诚的眼神,又望向远处灯火璀璨的皇城,心中早己做出了决定。他知道,入朝为官才有更广阔的天地,才能让他更好地施展抱负——无论是诗词,还是他脑中那些改变时代的想法。

“殿下厚爱,陈某敢不从命?”陈默微微一笑,“若能为江山社稷尽一份力,陈某义不容辞。”

“好!”七皇子大喜过望,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有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改日我便上奏父皇,为先生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