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沙洲烟火气里的晨光

2025-08-20 244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光刺破戈壁的凛冽,将敦煌城头那面重新飘扬的唐旗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边。阎朝身披半旧的玄色明光铠,未着披风,只带着几名亲随,缓步走在敦煌城残破却生机勃发的街道上。每一步踏在夯实的黄土路上,都仿佛能感受到这座饱经摧残的城池在脚下微弱而坚韧的脉动。

十年围城,如同地狱的磨盘,碾碎了太多东西。目光所及,断壁残垣随处可见,焦黑的梁木从瓦砾堆中刺出,无声诉说着惨烈的巷战。许多房屋只剩下半堵泥墙,用破毡、草席勉强遮挡着风沙。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气味:新翻泥土的微腥、未散尽的焦糊味、草药苦涩的芬芳,还有……久违的、淡淡的炊烟气息。这炊烟,便是希望。

“将军!”

“阎将军!”

所过之处,无论是正在清理废墟的民夫,还是修补城墙的士兵,或是倚在门边晒太阳的老人,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而热切地向他行礼。他们的脸庞大多黝黑、瘦削,布满风霜刻痕,但望向他的眼神里,却不再是围城后期那种近乎绝望的麻木,而是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由衷的感激。

阎朝微微颔首,沉声道:“不必多礼,忙你们的。”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沙场淬炼出的稳定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拐过一个街角,眼前景象让阎朝紧绷的下颌线略微松弛。一处相对完好的空地上,几个妇人正围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忙碌,锅里翻滚着浓稠的粟米粥,香气。旁边堆放着几袋印有“户部监制”和“卢”字标记的粮袋。一个半大孩子捧着粗陶碗,眼巴巴地盯着锅,嘴角亮晶晶的。

“小石头,急什么!还没好呢!” 一个系着围裙的妇人笑骂道,用长勺搅动着粥。

“阿娘,香!比沙枣花蜜还香!” 叫小石头的孩子吸溜着鼻子,大声说道,引来周围善意的笑声。

阎朝驻足,目光扫过那些珍贵的粮袋。户部的官粮,卢家的私粮……他脑海中浮现女儿阎如雪那日抚摸着堆积如山的粮袋,眼中含泪的模样。正是这些粮食,如同甘霖,浇熄了敦煌即将爆发的最后一点绝望之火。

“将军,您尝尝?” 那妇人见阎朝停下,有些局促地擦擦手,盛了小半碗稠粥,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是…是郡主和卢家送来的救命粮熬的,加了点野菜,可香了!”

阎朝没有推辞,接过粗陶碗。温热的触感透过碗壁传来。他低头喝了一口。粥很烫,很粗糙,带着野菜的微涩,但那股纯粹的谷物香气和暖意,却顺着喉咙一首熨帖到心里。这不仅仅是一碗粥,是活命的滋味,是希望的滋味。

“嗯,很好。” 阎朝将碗递回,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辛苦你们了。告诉大伙儿,粮草会持续供应,安心。”

“谢将军!谢郡主!谢朝廷!” 妇人们连声道谢,脸上洋溢着真切的喜悦。

离开粥棚,阎朝转向伤兵营的方向。空气中草药的味道愈发浓重。在一顶用旧帐篷布和木棍勉强支撑起的大棚下,阎如雪的身影映入眼帘。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衣裙,长发简单地挽起,正俯身在一个年轻士兵的腿伤处仔细地换药、包扎。阳光透过帐篷的破洞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而坚毅的线条。她身边围着几个十来岁的孩子,睁大眼睛看着她的动作。

“……这样,用煮过的布条裹紧,但不要太紧,看到没?要能伸进去一根手指头,这样血脉才通。” 阎如雪的声音清晰而温和,一边包扎,一边耐心地讲解给孩子们听,“这药粉是白及和地榆根磨的,止血生肌最好。记下了吗?”

“记下了,阎姐姐!” 孩子们齐声应道,其中一个胆子大的男孩补充道,“阎姐姐,等我长大了,也要跟你学救人!”

阎如雪抬头,正对上父亲的目光。她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明亮的神采。她朝父亲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又继续手中的工作。

阎朝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女儿瘦了,下巴更尖了,但那双眼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坚定,如同在灰烬中重燃的星火。她守护的不仅是父亲的性命,更是这满城的生民,以及那些从战火中抢救出来的、承载着文明火种的医书典籍。看到她在伤兵与孩童间的身影,阎朝心中那股因十年血战和无数牺牲而淤积的沉重,似乎被这充满生机的景象悄然化开了一丝。

他转身,走向正在加固的城墙。高大的城墙伤痕累累,许多垛口坍塌,露出狰狞的夯土内芯。一群士兵和征召的民夫正喊着号子,将巨大的石块和装满泥土的麻袋运上城头。其中,赫然夹杂着几个穿着吐蕃破旧皮袄的身影,在唐军士兵的监督下,沉默地搬运着土石——这是投降的吐蕃战俘。

一个负责监工的低级校尉看到阎朝,连忙跑下土坡,抱拳行礼:“将军!”

“进度如何?” 阎朝抬头,目光锐利地扫过城墙。

“回将军!东段损毁最重,但地基尚稳。按现在的速度,再有月余,主体便可修复完毕!弟兄们和乡亲们干劲足着呢!” 校尉抹了把汗,脸上带着自豪,“有了粮,有了盼头,这城墙修得都快!”

“好。” 阎朝拍了拍校尉的肩膀,那沉重的力道让校尉挺首了脊背,“城墙要固,人心更要固。告诉兄弟们,辛苦了。吐蕃俘虏看管好,不得虐待,但亦不得松懈。”

“诺!将军放心!” 校尉大声应道。

阎朝登上半修复的城头,极目远眺。城外,是广袤无垠、黄沙莽莽的戈壁,那是敌人曾经盘踞的地方。几缕新绿顽强地从沙砾中钻出,昭示着春天的力量。城内,是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叮叮当当的修复声,是孩童的嬉闹,是士兵的号子……一种混杂着伤痛与希望、疲惫与坚韧的气息在空气中流淌。

他粗糙的大手按在冰冷的城垛上,感受着砖石的粗糙与坚实。十年血与火,这座城和他一样,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粮草给了喘息之机,女儿带来了生的技艺与守护文明的信念,将士和百姓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敦煌……” 阎朝低声自语,声音被戈壁的风卷走,“只要这口气还在,这旗……就永远倒不了。”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投向城内那片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景象,玄甲在晨光中折射出冷硬的光芒,而他的眼神深处,却燃烧着守护这片复苏之地的、永不熄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