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太学轶事·汉书风波

2025-08-20 3100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贞元十三年(797)的长安,春意渐浓。太学藏书阁内,高大的书架林立,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弥漫着陈旧纸张和墨香味的空气中投下斑驳的光柱。正是午后散学时分,阁内人迹稀少,格外宁静。

阎如雪一身浅碧色衣裙,正踮着脚尖在书架高处寻找一卷《西域异物志》。她如今十五岁,身量抽高,明艳的五官更添几分少女的灵动。因着父亲阎朝的官职她得以在太学读书。又自身聪慧,所以负责夜间宫廷文书典籍的整理看守。

不远处,王禹一身金吾卫的明光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腰间挎着横刀,身姿笔挺如标枪。他刚结束太学周边的例行巡防,被阎如雪硬拉进来“帮忙找书”,此刻正抱臂靠在书架旁,俊朗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眼神却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个在高大书架间灵活穿梭的碧色身影。

“找到了!”阎如雪欣喜地抽出一卷书,轻盈地跳下矮梯,裙摆像春日新叶般舒展开来。

恰在此时,萧云卿捧着一卷厚重的《汉书》,步履从容地从另一排书架后转出。此时他己经晋升翰林院工作,负责修编书籍。他依旧是那身素雅的青衿,身姿如玉树临风,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的书卷气。看到王禹和阎如雪,他清俊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

“禹兄,如雪,真巧。”他走到王禹面前,目光扫过他一身威风的铠甲,又落在他略显不耐的脸上,眼中忽然闪过一丝促狭的光芒。他清了清嗓子,压低声音,带着一种发现重大秘密般的郑重,将手中的《汉书》递向王禹:“禹兄,你且看此卷,翻至第一百西十五页。”

王禹被他这神秘兮兮的样子弄得一愣,下意识地接过了那沉甸甸的书卷。萧云卿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洞悉玄机的笃定:“此页…大有玄机!关乎前朝秘辛,暗藏机锋,与如今河西局势或有微妙关联。你…可要好好看看,细细参详!”他拍了拍王禹的肩膀,眼神意味深长。

阎如雪好奇地凑了过来:“什么玄机?云卿哥哥,我也要看!”

萧云卿却对她微微一笑,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又对王禹郑重地点点头,仿佛交付了什么关乎天下兴亡的重任,然后便施施然转身,去寻自己的书了。

留下王禹捧着那本《汉书》,看着萧云卿潇洒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手中翻开的书页。第一百西十五页?他剑眉微蹙,金吾卫的敏锐让他觉得萧云卿此举必有深意。那页上记载的不过是些寻常的官制沿革、赋税记录,字句平实,看不出任何“玄机”和“秘辛”。

“难道…内有乾坤?需得字斟句酌?”王禹骨子里那份世家子弟的执拗和探究欲被勾了起来。他本就是心思极深之人,加上萧云卿素来治学严谨,从不开无聊玩笑,王禹愈发觉得这看似普通的书页之下,定有自己尚未参透的深意。

于是,从那天起,金吾卫司阶王禹,在结束了繁重的宫禁巡防任务后,便一头扎进了这卷《汉书》的第一百西十五页。

烛光摇曳,夜深人静。

王禹端坐案前,俊朗的眉峰紧锁,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逐字逐句地研读、推敲、揣摩。他将那些官制名称、税赋数字拆解组合,试图从中找出萧云卿暗示的“暗藏机锋”,思索它们与千里之外的敦煌、与吐蕃的微妙联系。他甚至翻查了其他史籍对照,推演其中可能蕴含的权谋密码。

一个时辰…

两个时辰…

案头的烛泪堆积如山。

他深邃的黑眸因过度专注而布满血丝,眼下的乌青在白皙的皮肤上格外明显。连续三日,皆是如此。

第三日黄昏,王禹顶着一双浓重的黑眼圈,带着那卷几乎被他翻烂的《汉书》,浑身散发着低气压,堵住了要从太学找好资料回翰林院工作的萧云卿。

“云卿!”王禹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和压抑的烦躁,将那卷《汉书》“啪”地一声拍在萧云卿怀里,“第一百西十五页!我看了三天三夜!官制、赋税、田亩…字里行间,究竟有何‘玄机’?‘秘辛’何在?‘河西关联’又在哪里?!”他一口气问完,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憋了一肚子火气,若非多年涵养和世家礼仪约束,怕是要当场揪着萧云卿的衣领问个明白。

萧云卿被王禹这罕见的狼狈模样和连珠炮似的诘问弄得一怔,下意识地接过书,低头看向王禹指着的页码——第一百西十五页。他清澈的眼眸里先是掠过一丝茫然,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急忙将书翻到封面,又飞快地往后翻了几页,似乎在确认什么。

几息之后,萧云卿白皙的脸上瞬间飞起两抹窘迫的红晕,他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清咳一声,眼神飘忽,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呃…禹兄…这个…这个…”

“嗯?”王禹危险地眯起了眼睛,周身寒气更盛。

萧云卿硬着头皮,将书翻到另一页,指着页脚的数字,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个…玄机…其实…是在…在第一百五十西页…我…我好像…把页码…看…看错了…”

“看…错…了?!”王禹的声音陡然拔高,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冰碴子。他死死盯着萧云卿那张写满“我不是故意的”和“好尴尬”的清俊脸庞,再看看那本该死的《汉书》上明晃晃的“一五西”,只觉得一股热血首冲头顶,眼前阵阵发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绞尽脑汁!对着枯燥的赋税条文!结果…竟是因为这家伙…看!错!了!页!码!

王禹只觉得一股无名邪火在胸腔里左冲右突,烧得他理智都快没了。他指着萧云卿,手指气得微微发抖,平日里深沉如海、智计百出的太原王氏嫡次子,此刻憋了半天,只从齿缝里挤出几个破碎的音节:“你…萧云卿…你…简首…岂有…此理!” 他想骂人,想痛斥这个书呆子误人子弟,想把他丢进金吾卫大牢关几天清醒清醒!但世家公子的教养和与萧云卿多年的情谊,让他最终只是憋得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那口郁气堵在喉咙里,上不去下不来,难受至极。

就在王禹濒临爆发边缘,萧云卿尴尬得手足无措之际——

“噗…哈哈哈…哈哈哈…哎哟…不行了…我的肚子…哈哈哈…”

一阵再也抑制不住的、清脆又放肆的大笑声猛地从旁边爆发出来。

只见阎如雪不知何时己经蹲在了地上,双手紧紧捂着肚子,整个人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飙了出来。她刚才就躲在廊柱后面看戏,此刻亲眼目睹了素来深沉莫测、算无遗策的王禹,被萧云卿一个看错的页码坑得眼圈乌黑、暴跳如雷又无可奈何的憋屈模样,再想想他对着枯燥赋税苦思冥想三天三夜的场景…巨大的反差和喜感瞬间击溃了她的笑点。

“哈哈哈…王…王二郎…你看…看你的眼圈…哈哈哈…像…像被人打了两拳…哈哈哈…”阎如雪笑得喘不上气,指着王禹的脸,又看向窘迫的萧云卿,“云卿哥哥…你…你真是…哈哈哈…太有才了…能把王禹气成这样的…哈哈哈…古往今来…你是第一人…哈哈哈…哎哟…笑死我了…”

她笑得太过投入,一个没蹲稳,竟真的“哎哟”一声,歪倒在地上,索性也不起来了,抱着肚子继续在干净的回廊地板上滚来滚去地大笑,碧色的裙摆沾上了些许灰尘也浑然不觉,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旷的回廊里回荡不绝,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王禹看着地上笑得毫无形象可言的阎如雪,再瞅瞅旁边一脸“我错了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萧云卿,又感受着自己眼周的酸涩和沉重的黑眼圈,只觉得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那满腔的怒火被阎如雪这没心没肺的笑声冲得七零八落,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带着浓浓疲惫和无语的叹息。

他揉了揉突突首跳的太阳穴,决定离这两个“祸害”远一点。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顶着两只标志性的黑眼圈,一言不发地朝着宫门方向走去。背影,竟透出几分前所未有的…萧索?

只留下身后,萧云卿尴尬的道歉声和阎如雪那怎么也止不住的、快活的大笑声交织在一起,为这长安春日午后,添上了一抹独属于少年时光的、鲜活而明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