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朔雪连城·太原驰援

2025-08-20 196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敦煌城头烽烟未散。紧闭的城门在沉重的绞盘声中缓缓开启,吊桥轰然落下。一队玄甲骑士如铁流般涌入,马蹄踏碎坚冰,溅起混着雪沫的泥泞。他们风尘仆仆,甲胄上凝结着长途奔袭的寒霜,肃杀之气瞬间压过了城头的凛冽寒风。

为首将领勒住战马,抬手解下覆满冰凌的兜鍪。风雪中露出一张与王禹有几分相似,却更显儒雅沉静的脸庞。正是太原王氏长房嫡子,王劭。他目光扫过城墙上仍在警戒的士卒和未熄的烽燧,随即转向迎上来的敦煌守将,“太原王氏,王劭。"他朗声报出名号,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敦煌烽燧燃至晋阳,家父忧心如焚,命我星夜驰援!”

随着王劭抬手示意,身后的玄甲亲卫无声散开,露出城门甬道外风雪中庞大的车队轮廓。数十辆辎车满载,沉重的车轮在雪地上压出深深的辙痕。麻袋缝隙间,新米洁白如雪;捆扎严实的箱笼边缘,箭簇幽光在风雪中凛冽闪烁。这支庞大的军资队伍,如同一条钢铁与粮秣铸就的巨龙,在漫天风雪中抵达了这座刚刚经历烽火的孤城。

当夜,河西节度使府内灯火通明。炭火驱散了刺骨的寒气,却驱不散弥漫的凝重。王劭卸去冰冷的甲胄,换上了一身素色锦袍,更显儒雅。他端坐于阎朝榻侧,王禹则抱臂立于窗前,望着窗外仍未停歇的风雪。

“此次星夜兼程,粮秣军械只是其一,”王劭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炭火轻微的噼啪声,“家父命我驰援,更是因太原月前截获了一批异常‘盐引’。”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火漆封存的密信,置于阎朝榻边的案几上。

“报关文书上写的是运往阴山牧场的官盐,然实载之数,竟短缺三成。”王劭的目光扫过阎朝和王禹,带着洞悉的沉静,“盐道乃国脉,此等差池绝非寻常疏漏。家父疑心西北盐道恐有硕鼠蛀蚀,故令我借押运军需之机,沿途彻查。”

他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继续道:“行至肃州地界,恰逢一桩‘意外’。翟氏商队庞大车马,在玉门关外戈壁,与一小股突厥游骑‘不期而遇’。” 王劭特意加重了“意外”与“不期而遇”二词,唇边掠过一丝极淡的冷意。

“我的人趁双方混乱接触之际,暗中截下翟家车队一袋盐。” 王劭放下茶盏,从怀中取出一个密封的、只有拳头大小的皮囊。他解开系绳,小心翼翼地将内里些许灰白中透着诡异幽蓝光泽的细小结晶倾倒在案几的白绢上。“经随行药师辨识,此物绝非盐粒,而是早己绝迹西域多年的剧毒——孔雀胆!”

炭盆的火光跳跃着,映照在那幽蓝的结晶上,更显诡谲。王劭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字字如锥,钉入听者的耳中:

“翟公子翟昊,真是好一番算计。假借敦煌盐道之便,暗运此等剧毒;再引突厥叩关,制造边衅;最后,怕是想以驰援之名,趁乱攫取敦煌乃至河西的控制之权吧?一石三鸟之计,端的狠辣。” 他微微摇头,带着一丝冰冷的惋惜,“可惜…火候终究是差了些。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青庐密谈·世家棋局

三日后,河西节度使府的青庐,炭盆煨着药罐,苦香弥漫。翟氏家主翟弘玄一身素袍,亲手为阎朝斟了盏参茶。瓷盏轻碰间,他袖口滑出一卷地契,轻轻推过案几。

“逆子翟昊,勾结突厥、谋害封疆,己按家法…处置了。”翟弘玄声音平稳,唯眼底血丝泄露彻夜未眠的煎熬,“翟氏出玉门关外两条新拓商路,愿割予敦煌,充作军资。”契约末尾朱砂印泥犹湿。

阎朝闭目靠着软枕,药气蒸腾着他灰败的面容。许久,枯瘦的手指敲了敲案几上一枚带血的孔雀胆结晶:“此毒从何而来?”

翟弘玄斟茶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颤:“龟兹亡国公主流落漠北…被翟昊私藏府中。”他忽然起身长揖及地,“翟氏愿献河西盐铁专营之利三成,换敦煌守口如瓶。”姿态谦卑,脊背却绷得笔首——这是世家大族最后的体面。

雪夜对弈·残局新篇

入夜,王劭与王禹对坐城楼。棋盘一侧压着阴氏割让的商道地契,另一侧是太原支援的粮册。

“父亲命我接你回太原养伤。”王劭落下一子,黑玉棋敲在“玉门”位。

王禹指尖着染血的珍珠簪,明月珰己重新镶好:“敦煌的伤,要在这治。”他白子悍然打入“河西”腹地。

楼下忽起喧哗。阎如雪正指挥士卒将新米搬入粮仓,素色斗篷在雪地里翻飞如鹤。翟氏商队沉默地卸下盐铁,领头老管事对着节度使府方向深深叩首。

王劭忽然推枰而起:“阎姑娘…”他望向城下身影。

王禹将珍珠簪收入贴胸暗袋,玄甲撞开积雪走向马道,答非所问:“明日开仓放粮。” 他身影没入风雪时,一枚白子从袖中滚落,正正卡在棋盘“敦煌”位,堵死了黑棋所有退路。

千里之外,太原王氏宗祠。翟氏献上的盐铁契书在烛火中化为灰烬,翟氏族长拄杖叹息:“好一招断尾求生…翟弘玄,够狠。” 灰烬飘落香炉,掩住炉底未燃尽的半张纸——赫然是龟兹公主的卖身契,买方署名处,一滴墨渍晕开了“翟昊”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