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回到住处,吩咐两个小丫头整理行装准备搬迁,自己则携了给黛玉的礼物往沁芳斋去。穿过几道回廊,远远望见黛玉的贴身丫鬟雪雁在门前张望。雪雁见贾琮抱着许多物件,忙不迭迎上前帮忙。
"林姑娘从老太太处回来就在等着了。"雪雁一边引路一边说道。
屋内,黛玉正倚窗而坐,见贾琮进来,忙起身相迎。贾琮将礼物一一摆开:两支上好的百年老参、一箱灵芝、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另有一支白玉钗和几件简约雅致的首饰,最后是一件火狐皮与雪狐皮制成的大氅。
"表妹,这些都是北疆特产。"贾琮搓了搓手,"药材可入药,也可让紫鹃她们炖些野味。这是..."他从袖中取出一本装帧精美的册子,"我自己整理的食疗方子。"
黛玉接过细看,只见扉页上题着《养生食录》三字,内里蝇头小楷工整清秀,详细记载了各类药膳的烹制之法。
"多谢表哥。"黛玉轻抚书页,抬眸问道:"三哥此番回来,可还要去边关?"
贾琮摇头:"皇上命我统领骁骑营兼五城兵马司,不必再赴边关了。"
黛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忽又垂首轻声道:"三哥在边关三年,想必对塞外风光颇有感触,不如...作首边塞诗如何?"
"作诗?"贾琮失笑,"表妹莫要取笑,我这粗人哪会..."
"不行!"黛玉忽然抬头,眼中带着少有的执拗,"今日不作不许走。"
贾琮见她这般模样,不由朗声笑道:"好好好,容我想想..."他略一沉吟,朗声吟道:
"昔著儒生冠,今披铁甲寒。
大同尘未灭,宣府刃初残。
奇兵穿虏阵,孤胆破狼蟠。
血染征袍赤,功铭剑首丹。
归鞍敲夜月,捷鼓震云端。
谁谓笔锋软,能摧十万鞍。
休言书生气,马上觅封官。
莫叹经纶误,沙场自有澜。"
黛玉听得入神,待最后一个字落下,她轻声道:"表哥以自身经历入诗,既有弃笔从戎的豪情,又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当真...极好。"她顿了顿,"还有一事要谢表哥,家父来信说..."
"可是刘神医的事?"贾琮笑道,"林姑父于我如师如父,这是应当的。"
黛玉闻言,双颊忽然飞红,低头绞着帕子不再言语。贾琮正欲询问,紫鹃己奉茶进来,二人又闲话片刻,贾琮方告辞离去。
接下来几日,贾琮陆续将备好的礼物送往各房:
**迎春处**
司棋接过金凤钗时惊叹连连:"这做工真真精细!"迎春将钗子斜插鬓边,衬得她温婉可人。那件火狐皮袄铺展在床,每一根毛发都泛着金光,散发着淡淡的梅香。
**探春处**
侍书捧着玉算盘爱不释手:"姑娘快看,这珠子多透亮!"探春指尖轻拨算珠,玉质的温润让她爱不释手。展开雪狐皮斗篷时,暗香浮动,正是她最爱的白梅香气。
**惜春处**
入画将颜料在窗台一字排开,阳光照射下各色晶莹剔透。惜春迫不及待地研墨试色,那件雪狐皮斗篷柔软舒适,她当即披在身上作画。
**凤姐院**
平儿在廊下拦住喜鹊:"奶奶正歇着呢,我替你..."喜鹊却笑着摇头:"三爷特意嘱咐,这项圈得亲眼看着二奶奶戴上才算数。"
凤姐摇着团扇出来,见着金项圈顿时眉开眼笑。七颗红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珠宝箱里的首饰件件精美,最底下还压着几张地契。那些红参更是上品,凤姐立即吩咐平儿好生收着。
**贾政处**
小桃抱着书匣来到梦坡斋,正遇上清客们散去。贾政见着宋版《汉书》便爱不释手,那十管狼毫笔的笔杆上,细看可见微雕的边塞诗句,字迹工整秀丽。松烟墨锭上的长城雄关浮雕更是精美,贾政连连赞叹:"好墨!好墨!"
宝玉处
一套精美的西书五经,还有一些话本,上好的狼毫笔、松烟墨送到宝玉住处,袭人接了小桃
捧着的礼物赶忙又拿了些银果子给小桃。
贾环处:
一套精美的文房西宝,一把短剑,一柄长枪,一套兵法书册。
贾兰:
一套精美的文房西宝,一套西书五经。
暮色西合时,小桃和喜鹊在砺锋院碰头。一个说:"林姑娘赏了我绣帕。"一个道:"琏二奶奶给了两匹妆花缎。"贾琮闻言点头:"把各房回礼都登记造册。"
小桃应了声,取出册子认真记录。喜鹊则捧着锦袋,里面装着各房回赠的谢礼。
"三爷您看,"喜鹊取出物件,"这是大太太亲手做的抹额,针脚多细密。"
贾琮接过细看,只见抹额上绣着松鹤延年的图案,针脚细密整齐。他轻轻抚过绣面,心头涌起一股暖意。
夜色渐深,院里灯火依旧。贾琮坐在书案前翻阅兵书,偶尔抬头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院中新移栽的梅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三爷,夜深了。"小桃端来热茶轻声道。
贾琮合上书册,接过茶盏轻啜一口:"你们也早些歇息,明日还要收拾。"
待丫鬟们退下,贾琮独坐窗前。从边关归来,他深知家中温情可贵。望着院中月色,他暗下决心,定要护得这一方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