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商队初成·礼赠京华

2025-08-24 1843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初春的宣府校场上,六十余名缺胳膊少腿的老兵挺首腰板站着。贾琮拎着马鞭从队列前走过,铁靴踏在霜地上咯吱作响。

"王铁头!"他突然停在个独眼老兵面前,"听说你当年在杀虎口,能隔着三里地闻出鞑靼马队的腥臊味?"

那老兵梗着脖子:"回将军,现在也能!"

贾琮大笑,突然将一面绣着"瀚海行"的旗帜插在地上:"从今日起,你们就是瀚海商队的镖师!"他指着西面官道上的车队,"二十辆大车,八十匹驮马,一千只羊都是缴获的鞑靼货有皮毛、牛角、肉干、奶制品、狼牙——抽三成利给你们养老!"

老兵们轰然跪倒,铁甲碰撞声惊飞了枯树上的寒鸦。

宣府城西的土窑群整日冒着滚滚浓烟,贾琮披着件貂皮大氅,站在最新垒起的窑口前。工匠们战战兢兢捧着十几块颜色各异的玻璃片,在寒风中排成一列。

"记录。"贾琮拿起第一块泛绿的玻璃,"三号配方,石英砂七成,石灰石两成,草木灰一成。"他对着阳光转动玻璃,眉头紧锁,"透光差,气泡多。"说完便将其砸碎在记录官脚边。

老工匠连忙递上第二块:"将军,这是按您说的加了硼砂..."

贾琮打断道:"具体比例?"

"石...石英砂六成半,石灰石两成,硼砂一成半..."老工匠结结巴巴地回答。

贾琮将玻璃片贴在眼前,突然厉声道:"火候不够!重烧!"他转向记录官,"记下:硼砂组,升温至橘红色保持两个时辰。"

就这样连续检验了十二个配方。当看到第十三块近乎无色的玻璃时,贾琮终于露出笑意。他取来西域进贡的琉璃杯,将两块玻璃叠在一起对比。

"记录。"他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兴奋,"九号配方最佳——石英砂八成,石灰石一成半,硼砂半成,另加..."他凑到老工匠耳边低语几句,"每次调整不得超过半钱,烧制时用松木炭,保持窑温稳定。"

当夜,贾琮亲自守在窑口。他命人将试验记录装订成册,每页都按着他的要求详细记载:原料配比、火候时间、出炉成色。子时三刻,最新一炉玻璃出窑,在火把映照下泛着清透的蓝光。

"成了。"贾琮着光滑的玻璃表面,突然将其狠狠摔在地上。在众人惊呼声中,他冷静地捡起碎片:"记下,抗摔性不足。下次加入..."

月光下,记录册的扉页隐约可见"琉璃秘法"西个小字,墨迹还未干透。

贾琮亲自监督仆役将给贾母的礼物装入紫檀木箱:

- 雪熊皮大氅用西域糖果蚕丝包裹,二十八颗东珠在烛光下泛着柔光

- 火狐围脖的红宝石眼睛特意请能工巧匠雕琢成凤眼形状

- 三个装着百年老参的阴沉木匣上,贾琮亲手刻下"福寿绵长"西字

"老太太最重体面,"贾琮对管事吩咐,"把这些都放在最显眼的箱笼里。"

暗藏玄机的厚礼**

给贾赦的礼物看似寻常,却处处暗藏机关:

- 一把草原王族的金匕首,把手上镶嵌着许多红宝石。

- 两棵百年老参,用上好的盒子装着。

- 三把前朝古扇子,扇面绘着精美的水墨画。

贾琮特意嘱咐:"这些物件,须得我亲自交到大老爷手上。"

为贾政准备的礼物尽显文士风雅:

- 宋版《汉书》的书页间,夹着贾琮手书的边关风物志

- 十管狼毫笔的笔杆上,细看可见微雕的边塞诗

- 另附一匣辽东特产松烟墨,墨锭上浮雕着长城雄关

-一棵百年老山参。

"二老爷最爱这些,"贾琮轻笑,"必会细细品鉴。"

姊妹们的惊喜**

给姊妹们的礼物各具特色:

- 迎春的金凤钗、一幅上好的头面

- 探春的玉算、书贴一副

- 惜春的颜料和贾琮亲手绘制的边关雪景草图

-黛玉的百年老参、灵芝、好药。

西件火狐皮和雪狐皮都用香薰过,散发着淡淡的梅香。

凤姐的重礼**

给凤姐的礼物最为贵重:

- 金项圈的七颗红宝石

- 一箱子珠宝,压着几张塞外商号的契书

- 另有一匣辽东特产的红参,专为调理气血

小桃、喜鹊两个自己贴身丫鬟的金钗、首饰,

月色如水,贾琮独自在帐中检视礼单。赵铁柱捧着最后一箱药材进来,忍不住道:"将军,光这些药材就值万金..."

贾琮笑道:"去了趟草原,得给家里头带些礼物,钱财都是身外物,花了再赚"

帐外风声呜咽,仿佛在应和着他未尽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