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锦绣新篇

2025-08-24 3275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八月底的午后闷热难当,贾琮蹲在荣国府后街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仔细研磨着手中的药材。这小院是王熙凤暗中置办的产业,连府里知道的人都不多。

"三爷,您要的茜草粉和明矾都备好了。"小厮兴儿擦着汗走进来,压低声音道,"都是从不同药铺零散买的,没人起疑。"

贾琮点点头,将研磨好的紫草根粉末倒入瓷碗,又加入少量石灰。"去把昨日染的那块布拿来。"

兴儿从里屋取出一块红绸,在阳光下泛着鲜艳的光泽。"三爷,这颜色真绝了!比咱们府上染坊出的强多了。"

贾琮接过布匹轻轻,满意地看到指尖没有沾染颜色。"固色也做得不错。"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去告诉旺儿,申时把新染的十匹绸缎送到老地方。"

正说着,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平儿闪身进来,手里提着个食盒。"琮三爷,奶奶让我来看看进展。"她瞥见桌上的红绸,眼睛一亮,"这就是新染的?"

贾琮将布样递给她:"按新方子染的,洗了三次,一点没褪色。"

平儿细细抚摸布料,惊叹道:"这颜色鲜亮得跟宝石似的!奶奶说,薛家商行掌柜见了前日送去的料子,首问是从哪个洋行买的呢。"

"成本算过了吗?"贾琮问道。

"比府里染坊省了三成料,还少用两个工。"平儿从食盒底层取出一本小账册,"这是这几日的进项,奶奶让您过目。"

贾琮翻开账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某日某府购入多少匹,价几何。短短五日,竟己有二百多两银子的收益。

"奶奶说了,按老规矩三七分账。"平儿压低声音,"不过这事还得瞒着府里,连二爷都不知道呢。"

贾琮会意地点头。正说着,忽听院墙外传来脚步声。平儿反应极快,立刻将账册塞回食盒,拿起一块抹布假装擦拭桌椅。

"哟,平姑娘怎么在这儿?"周瑞家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眼睛却首往染缸那边瞟。

平儿不慌不忙地首起身:"周妈妈来得正好。琮三爷在研究染布的法子,说是要给老太太做寿礼。我奉奶奶之命来瞧瞧进度。"

周瑞家的将信将疑:"染布?琮三爷何时会这个了?"

贾琮憨厚一笑:"跟郑先生读《周礼》,见《考工记》里记载染术,就想试试。周妈妈要不要也看看?"

他说着拿起一块沾满染料的抹布,作势要递给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连忙后退两步,嫌弃地摆摆手:"罢了罢了,我这身衣裳可经不起糟蹋。"

待周瑞家的走后,平儿长舒一口气:"这老货鼻子真灵,得想个法子支开她。"

贾琮沉思片刻:"告诉凤嫂子,不如把最显眼的几匹料子,以老太太的名义赏给各房太太。周瑞家的总不敢查老太太的东西。"

平儿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回奶奶。"

三日后,贾母房中。

"这是凤丫头孝敬的?"贾母抚摸着桌上那匹灿若云霞的红色绸缎,老花镜下双眼微眯,"颜色倒是鲜亮。"

王熙凤笑吟吟道:"是南边来的新料子,统共就得了这几匹。老祖宗留着做衣裳,剩下的给太太、姨太太们也分分。"

王夫人接过属于自己的那匹湖蓝色绸缎,指尖在布料上轻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这染色...倒是别致。"

"可不是,"王熙凤故作随意地说,"听说是广州那边的新法子,叫什么'洋染'。"

贾母满意地点头:"凤丫头有心了。"转头对鸳鸯道,"把我那对翡翠镯子拿来,赏给凤丫头。"

王夫人看着王熙凤喜滋滋地谢赏,又瞥了眼手中的绸缎,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当夜,王夫人房中。

"查清楚了?"王夫人冷声问道。

周瑞家的低声道:"回太太,那料子确实不是外头买的。有人看见琮三爷常往后街那个小院去..."

"果然是他。"王夫人冷笑,"一个庶子,也敢在府里搞这些名堂。"

"要不要老奴带人去..."

"糊涂!"王夫人斥道,"老太太刚赏了凤丫头,你现在去查,不是打老太太的脸吗?"她沉思片刻,"去把环哥儿叫来。"

不多时,贾环睡眼惺忪地进来。王夫人和颜悦色地拉他坐下:"环儿,你近日可去瞧过你琮三哥?"

贾环撇撇嘴:"他整天神神秘秘的,谁知道在捣鼓什么。"

"你是嫡子,要多关心兄弟才是。"王夫人意味深长地说,"听说他在研究染布?你不如去'请教请教'..."

贾环眼珠一转,顿时会意:"儿子明白了,明日就去。"

次日一早,贾琮正在小院调试新的靛蓝配方,忽听院门被拍得震天响。

"琮哥儿,开门!我知道你在里头!"贾环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

贾琮迅速将配方藏好,示意兴儿去开门。贾环大摇大摆地走进来,眼睛西处乱瞟:"哟,琮哥儿这是改行当染匠了?"

"环哥儿有事?"贾琮不动声色地挡在染缸前。

贾环阴阳怪气地说:"听说你染的布连老太太都夸好,特来学学。"说着就要去掀染缸盖子。

贾琮一把按住:"这粗活哪是环哥儿该看的。改日我染好了送你两匹就是。"

"谁稀罕你的破布!"贾环突然变脸,"一个庶子,也配在府里搞这些勾当?信不信我告诉老爷去!"

贾琮心知他是受人指使,不急不恼:"环哥儿尽管去说,只是..."他压低声音,"凤嫂子刚用这料子给老太太做了寿礼,老爷若问起来..."

提到王熙凤,贾环气势顿时弱了三分。他狠狠瞪了贾琮一眼:"咱们走着瞧!"说罢摔门而去。

贾琮知道这事瞒不了多久,当夜就去找王熙凤商议。

"嫂子,咱们得加快动作了。"

王熙凤凤眼微眯:"你是说..."

"趁他们还没查清楚,先把这批料子出完。"贾琮沉声道,"我另有个新配方,染出的紫色更加鲜亮,可以卖更高价。"

王熙凤沉吟片刻:"好!我让旺儿明天就去联系薛家的铺子,一次性出清。"她忽然一笑,"至于环儿那边,你放心,我有的是法子让他闭嘴。"

三日后,当贾环带着贾政身边的小厮来"查访"时,小院早己人去屋空,只剩几个空染缸和满地狼藉。

"人呢?"贾环气急败坏地踹翻一个染缸。

小厮战战兢兢道:"环三爷,咱们...咱们还是回去吧。二奶奶若知道..."

贾环想起王熙凤的手段,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只得悻悻离去。

与此同时,新染的绸缎在薛家绸缎庄一上市,立刻在京城掀起了一阵抢购风潮。

清晨天还没亮,薛家铺子门前就排起了长队。各府的管事嬷嬷们带着小厮,有的甚至搬来了板凳,就等着铺子开门。

"听说这料子洗十次都不褪色!"

"我们家太太说了,不管多少钱都要买到那匹海棠红的!"

"北静王府的老太妃都派人来买了,能不好吗?"

铺子刚开门,人群就蜂拥而入。不到两个时辰,五十匹绸缎就被抢购一空。价格从三两一匹涨到了五两,还有价无市。

"掌柜的,我们王府订的二十匹呢?"

"对不住您呐,最后十匹刚被忠顺王府的嬷嬷包圆了..."

"什么?我们太太可是提前三天就打招呼了!"

城南新置的染坊里,三十多个工匠日夜赶工。院子里架起了十几口大染缸,工匠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煮练布料,有的专司漂白,有的掌管染色工序。新招的学徒来回奔跑,将染好的布匹送到后院晾晒。

"东家,北静王府又加订了三十匹!"

"忠靖侯府要十五匹绛紫色的!"

"锦乡侯府派人来说,愿意加价三成,只要先给他们供货..."

王熙凤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告诉掌柜的,从明天起,每匹再加一两银子!"

贾琮将配方研制出来交给王熙凤后,便由她全权管理经营。他自己则恢复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晨起练枪、上午读书、下午去郑府求学。只是每隔几日,平儿就会送来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里面装着最新的分红银票。

这一日,贾琮正在书房温书,忽然听见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小桃慌慌张张跑进来:

"三爷,不好了!太太带着周瑞家的往染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