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佑宁跳下车,欢快地喊道,“姥,我回来啦!”
赵佳桂连忙从马扎上起身,接过姜佑宁手中的竹筐,“佑宁回来啦!饥不饥困?灶坑焐着大碴子粥呢!”
掀开筐盖一看,顿时皱眉,“你这丫头,又瞎花钱!”
“姥!我有钱!”姜佑宁撒娇道。
“有钱也不能这么个造法儿啊!”赵佳桂嘴上数落,眼睛却离不开筐里的东西。
姜佑宁狡黠一笑,“嘿嘿,姥爷都给我报销了!”
随后对着赵金花说道,“大舅妈,这里有牛奶,牛奶好好煮煮了,给我嫂子喝成!
可甭喂我小侄子。”
赵金花应了一声,她也知道,太小的孩子不能喝牛奶,煮开了也不行!
喝了跑肚拉稀,往年拉出事的都有不少!
“好好煮煮,姥姥姥爷,还有功乐功邦都可以喝点!”
“老的补筋骨,小的蹿个头,正对路!”姜佑宁事无巨细的交代着。
赵佳桂看在眼里,心里熨帖得像揣了暖炉子。
随后故意拔高嗓门,尤其是给两个舅妈洗脑。
“瞅瞅咱佑宁!心比针尖儿还细!
进城老鼠窟窿里扒点好东西,都惦记着填进咱家灶膛!
你们当舅妈的,可得把这好儿刻肋巴骨上!”
他们这把老骨头,终究有走的那一天。
到时候,在村里,还得是自己的儿子,孙子,给姜佑宁撑腰。
刘梦娣是个机灵的,立刻接茬儿。
“那可不!
我家功乐要能学着他佑宁姐一分半点的顾家,我闭眼都能笑出声儿来!”
赵佳桂点头,“就是这话!三凤摊上这么个小姑子,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比亲姊妹还贴心!”
…………
这一通的夸赞,像刚揭锅的蒸笼气。
“呼啦”一下扑在姜佑宁脸上,姜佑宁脸这么厚的人,脸都忍不住的红了!
林志文仍觉蹊跷,“我这逛了好几圈呢,咋寻思也整不明白!你搁哪儿踅摸着的?”
“打黑市出来,正碰上个急等钱使的,家里人儿摊上病了,我就花三十块包圆儿了。”
姜佑宁撒了个谎。
赵佳桂闻言点头,“这事儿办得地道,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可不咋地,咱这还算捡着了。”林志文附和着。
赵佳桂突然发现什么,“咦?这鸡毛色身板儿跟上回那只差不离儿,指定一家的吧?”
“啊!是!”
姜佑宁心头一跳,暗叫“完犊子!”
赵佳桂接着问,“那人儿叫个啥名儿啊?这鸡侍弄得可真不赖。”
“不知道!”
赵佳桂叹息:“前前后后卖了老些鸡,连油罐子都倒腾了,家里那病人八成是…”
“姥姥我饿了!”姜佑宁赶紧转移话题,心中后悔编了这个谎。
赵佳桂也顾不上细琢磨了。
连忙将早己准备好的饭菜端了出来摆在桌上。
姜佑宁眼前一亮。
桌上摆着的是泡了一夜的玉米碴与红芸豆熬成的大碴粥。
旁边还配着咸菜疙瘩切成的丝和土豆酱。
舀一勺大碴粥,就一口咸菜,再用葱或白菜蘸点土豆酱。
那滋味,你就吃去吧!
最绝的是,姜佑宁拿回来的咸鸭蛋。
用筷子轻轻一戳,金黄的油就冒了出来,看得人食指大动。
甚至鸭蛋黄都是橙红色的,甚至姜佑宁戳开的这个还是双黄。
姜佑宁连喝了两碗,撑得首揉肚子。
这时,林功乐姐弟俩蹦跳着进来,“姐,我想学自行车!”
“去吧!”姜佑宁大方地把钥匙递过去,搬出几个小马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