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西南经略使

2025-08-21 292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当李世民那句“封你为西南经略使”的话,在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中回响时,时间仿佛都为之凝固了一瞬。

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聚焦在了,那个依旧保持着躬身姿态的年轻身影之上。

经略使!

这个官职在大唐并非首创。往往是在边疆有重大战事,或是地方出现严重叛乱时才会设立的临时性高阶官职。

其品级或许不高,但权力却大得惊人!

节制一地军、政、民生一切事宜!

这几乎等同于将整个西南地区的所有权力,都系于顾长安一人之身!

这是何等的恩宠!

这又是何等的信任!

短暂的寂静之后,朝堂瞬间便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

一个声音从文官班列中突兀地响起。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手持笏板,面色凝重地出列了。

作为李世民的妻兄、凌烟阁第一功臣以及当朝宰相,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关陇贵族集团的意志。

“陛下,”长孙无忌沉声说道,“西南之地沃野千里,人口百万,乃国之重地。将其所有军政大权尽付于一人之手,恐有违朝廷中枢与地方相互制衡的祖制。”

他说得很委婉。

但在场的人都听出了他话语中那未尽的潜台词。

——藩镇!

他们在担心顾长安会成为大唐立国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藩镇”!

一个手握军权、财权、人事权于一体的地方实力派!

这是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帝王都无法容忍的心腹大患。

长孙无忌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湖中,立刻引起了一连串的涟漪。

“赵国公所言极是!”

“请陛下三思!”

数名与关陇集团关系密切的官员纷纷出列附议。

他们并非针对顾长安个人。

事实上,他们对这位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的年轻人也充满了敬佩。

但这是原则问题!

是维护他们这个阶层共同利益的根本性问题!

他们绝不希望看到一个权力不受控制的庞然大物,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悄然崛起。

一时间,整个朝堂风向大变。

原本还对顾长安充满赞赏的官员们,此刻也纷纷露出了迟疑之色。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的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但眼神却变得愈发深邃。

他当然知道长孙无忌他们在担心什么。

他也知道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

他转头看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神色平静的顾长安。

他想起了那份足以富国的矿产图。

他想起了那份能挽救一场国战的战略预警。

他更想起了那个在格物院中向他描绘“窗明几净,天下大同”的年轻人。

他的心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个时代需要破局者!

而顾长安就是他选中的那把最锋利的破局之刃!

“朕意己决!”

李世民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之声。

他看着长孙无忌缓缓说道:“辅机,你的担忧朕明白。”

“但是,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西南弊病丛生,吐蕃大军压境!若依旧按照往常的规矩,事事皆要上报中枢,一来一回便要耗费数月之功!届时战机延误,民生凋敝,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朕今日就是要给顾长安最大的权力!让他放开手脚去给朕在西南打出一片朗朗乾坤!”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还想再劝。

李世民却摆了摆手,不给她继续说话的机会。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

“当然,”他慢条斯理地说道,“顾爱卿年轻,骤然身负如此重任,难免会有力有不逮之处。朕也该为他分担一二。”

他目光扫过大殿。

“朕决定再任命户部侍郎马周、兵部职方司郎中李大亮、大理寺少卿戴胄三人为西南经略副使!”

“马周负责钱粮账目,统管民生。”

“李大亮负责督察军纪,协理军务。”

“戴胄负责推行律法,掌管刑名。”

“三人皆辅佐顾爱卿处理西南事务,但亦有独立向中枢上奏之权!”

此言一出。

长孙无忌愣住了。

所有方才还在激烈反对的官员也都愣住了。

高!

实在是高!

皇帝的这一手堪称帝王心术的典范!

他看似满足了顾长安的所有权力需求。

却又巧妙地派出了三名分属不同派系,且各个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的“副手”去制衡他。

马周是李世民自己提拔起来的寒门官员,忠心耿耿。

李大亮是军中宿将,与秦琼、程咬金等人关系匪浅。

而戴胄更是以刚正不阿、六亲不认而闻名!

这三人既是顾长安的左膀右臂,也是皇帝安插在他身边的三只最敏锐的“眼睛”!

如此一来,顾长安既有了临机专断的权力,却又始终处于中枢的可控范围之内。

所有人的担心瞬间都化为乌有。

长孙无忌看着龙椅上那个运筹帷幄的妹夫,心中叹服不己。

他躬身深深一礼。

“陛下圣明!”

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员也齐齐躬身行礼。

“陛下圣明!”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看向顾长安问道:“顾爱卿,朕如此安排,你可有异议?”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顾长安的身上。

他们都想看看这个被戴上了“三重枷锁”的年轻人会是何种反应。

是会感到不满?还是会觉得束手束脚?

然而,顾长安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甚至可以说是欣喜的笑容。

他对着李世民躬身行了一个比之前更加恭敬的大礼。

“陛下圣明!”

“臣欣然领命,并谢陛下为臣寻来如此三位国之栋梁作为臂助!”

“臣正愁西南事务繁杂,分身乏术。有马侍郎、李郎中、戴少卿三位大人相助,臣如虎添翼!必不负陛下所托!”

他的声音真诚坦荡,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与做作。

那份坦荡的胸襟,那份绝对的自信,瞬间让那些原本还想看他笑话的人感到了一丝自惭形秽。

是啊。

对于一个真正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又岂会在意这些权力的制衡?

他的心中装着的是整个西南的未来,是大唐的万里江山!

又岂会拘泥于这些朝堂之上的小小算计?

看着顾长安那清澈而又坦然的眼神。

李世民笑了。

笑得前所未有的开怀。

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好!”他大声说道,“既如此,朕再给你一道特权!”

“你此去西南,朕准你试行‘新政’!”

“凡有利于西南民生、有利于我大唐社稷的任何官制改革、任何基建计划,皆可先在西南一地试行!”

“朕要你将西南给朕变成我大唐的一块‘试验田’!”

“朕要看看你顾长安,究竟能在这块田里种出怎样一番惊天动地的锦绣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