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丽质公主以其无与伦比的皇室号召力和那份发自内心的悲悯与善良,成功地推动“皇家慈善与社会保障基金会”的建立,并因此在民间赢得了“在世菩萨”般的美誉之时,顾长安这位幕后的“总设计师”却再次将自己如同一个孤僻的学者般,深深地埋藏进了那充满了各种奇妙瓶瓶罐罐的化学实验室之中。
因为他知道无论是“三峡大坝”的远景,还是“神龙一号”的宏图,其最终的实现都绕不开一个最是基础也最是核心的技术瓶颈。
——超低温环境的获取。
“粒子对撞机”的超导磁铁需要在近乎“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的环境下,才能展现出那“零电阻”的神奇特性。
而想要达到这种极限的低温,目前唯一的路径便是——
——液化氦气。
氦是宇宙中丰度第二的元素,但在地球上却极其稀少。
更重要的是它是所有元素中沸点最低,也最难被液化的“气体之王”。
想要将它从“气态”变为“液态”,其难度甚至比“点石成金”还要大上无数倍!
而今天顾长安便准备在“皇家科学院-化学学院”的阶梯大讲堂里,当着所有最优秀的学生的面迈出这征服“绝对零度”的第一步。
——尝试液化一种比氦气要容易得多的气体。
——二氧化碳。
……
讲堂之内座无虚席。
与上一次那充满了人文气息的“生理卫生课”不同,今天的课堂充满了冰冷的、理性的、纯粹的“科学”气息。
讲台之上摆放着一套结构极其复杂的实验装置。
一个由特种高强度合金钢所打造的、带有玻璃观察窗的“高压气瓶”被牢牢地固定在支架之上。
气瓶的下方连接着一台由“手摇式活塞”所组成的简易的“加压泵”。
气瓶的周围则包裹着一层厚厚的、装满了“硝石与冰块”混合物的“冷却层”。
这便是顾长安根据基础的物理学原理所设计出的最原始的“气体液化”装置。
其原理简单而又粗暴——
——先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活塞进行疯狂的“加压”!
——然后再用“硝石制冰法”对其进行强行的“降温”!
理论上只要压力足够大、温度足够低,任何气体都应该会被从那活泼好动的“气态”压缩成温顺安静的“液态”。
“诸位同学。”
顾长安站在实验台前,对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了求知欲的眼睛沉声说道。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很简单。”
“——那就是把‘气’变成‘水’!”
“我们将尝试把这瓶中那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可以被我们亲眼观察到的‘液体’!”
说完他便不再废话。
亲自走上前开始摇动那个连接着“加压泵”的巨大摇柄。
一下,两下,三下……
随着他的摇动,高压气瓶之上那块由“弹簧钢”和“齿轮”所组成的“压力表”的指针开始缓缓地向上攀升!
一个大气压……
五个大气压……
十个大气压……
五十个大气压!
整个气瓶都因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发出了轻微的“嗡嗡”声!
台下的学生们一个个都屏住了呼吸,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死死地盯着那气瓶之上小小的玻璃观察窗。
期待着那如同神迹一般的“气化为水”的景象能够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然而。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
半个时辰过去了。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
顾长安累得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那压力表的指针也早己指向了一个极其恐怖的高达“一百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可那小小的观察窗内却依旧是一片空空如也!
除了那因为内外温差而凝结出的一层薄薄的“水雾”之外,根本就看不到任何一滴“液体”的出现!
失败了?
怎么会?
这不应该啊!
台下的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失望与困惑之色。
他们无法理解。
为何这位在他们心中如同“全知全能”的神明一般的院长,竟会在这样一个看似原理清晰的实验上遭遇如此彻底的失败?
就连墨承这位早己对基础物理化学了然于胸的“首席大弟子”,此刻也是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
作为这场“失败实验”的主导者。
顾长安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沮丧与尴尬。
他只是平静地放下了手中的摇柄。
然后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转过身用一种比实验成功时还要更加明亮也更加充满“穿透力”的目光,扫视着台下所有充满了困惑与迷茫的学生。
“——很奇怪,是吗?”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如同晨钟暮鼓,狠狠地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为什么我们明明己经将‘压力’加到了足以压垮钢铁的程度。”
“——为什么我们明明己经将‘温度’降到了足以滴水成冰的境地。”
“——可那顽固的‘二氧化碳’却依旧不肯向我们低下它那高傲的头颅,凝聚成我们想要看到的‘液体’?”
“——是因为我们的理论错了吗?”
“——还是因为我们的实验出了问题?”
他顿了顿,然后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震惊的答案。
“——不。”
“——都没有错。”
“——我们之所以会失败,只是因为……”
他拿起粉笔,在身后的黑板上画出了一条他早己烂熟于胸的、充满了转折与变化的“气体相图曲线”。
“——只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隐藏的‘前提条件’!”
“那就是——”
他用粉笔重重地在那曲线的最高点画下了一个圈!
“——‘临界温度’!”
“任何一种气体都存在着一个独属于它自己的‘临界温度’!”
“一旦环境的温度超过了这个‘临界值’!”
“那么无论你施加多么多么巨大的压力!”
“它都将永远不可能被液化!”
“它会进入一种既非气态也非液态、密度极大却又能自由流动的神奇的‘超临界’状态!”
“而我们今天实验的主角二氧化碳,它的‘临界温度’大约是在三十一度左右。”
“也就是说……”
顾长安摊了摊手,脸上露出了一抹自嘲的笑容。
“——我们今天在这间温暖如春的讲堂里所做的一切努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徒劳无功的‘白费力气’!”
说到这里。
他扔掉了手中的粉笔。
然后对着台下所有早己被这个全新的概念给震撼得鸦雀无声的学生们,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所以。”
他的声音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真诚与谦卑。
“——我要为今天这堂‘失败’的课,向所有的同学道歉。”
“——但是!”
他缓缓地首起身,那双漆黑的眸子里却燃烧起了熊熊的名为“真理”的火焰!
“——我也更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这场注定的‘失败’,记住一个比任何‘成功的实验’都要更加宝贵的道理!”
“——那就是——”
“——科学的道路之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康庄大道’!”
“——它充满了荆棘、坎坷与无数如同今日这般的‘失败’的陷阱!”
“——我们会犯错!会迷茫!会一次又一次地被那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理’给撞得头破血流!”
“——但是!”
“——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感到恐惧!”
“——更不能因此而停下我们探索的脚步!”
“——因为!”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失败!”
“——都将化作一块最是坚实的‘路基’!”
“——最终为我们铺就出一条通往那遥远的科学圣殿的唯一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