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自行车”带来的社会变革

2025-08-21 3188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当顾长安与李世民,在那充满了压抑与豪情的御书房内,进行着那场足以决定世界命运的“君臣对赌”时。

他们脚下这座名为“长安”的伟大城市,也正在因为顾长安之前所播下的另一颗“技术种子”而发生着一场润物细无声却又无比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颗种子没有“无畏舰”那般威武雄壮。

也没有“飞艇”那般石破天惊。

它甚至看起来有些简陋有些不起眼。

它就是那辆被顾长安戏称为“大唐永久牌”的——

——自行车。

最初,当这种构造奇特、需要极高平衡技巧的“两轮铁马”刚刚出现在长安城时。

它还只是属于那些王公贵族与富家子弟们的“新奇玩具”。

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歪歪扭扭地学习着骑行。

每一次成功的上路都能引来围观百姓的阵阵惊呼与喝彩。

每一次狼狈的摔倒也同样能换来一阵善意的哄笑。

那时的自行车,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时髦的潮流。

其价格也被黄牛一度炒到了近百贯一辆,堪比一匹上好的西域宝马。

然而,随着并肩王府旗下的“皇家机械厂”那早己炉火纯青的“流水线”作业开始全面发力。

随着那一个个经过了简化设计、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只保留了最核心的“传动”与“刹车”系统的“民用版”自行车,如同下饺子一般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随着其价格从高不可攀的“百贯”一路跳水,跌到了普通市民咬咬牙也能承受得起的“五贯”一辆。

这场变革便真正地开始了。

……

清晨,卯时。

天还蒙蒙亮。

家住长安城外“灞桥”一带的菜农老王头,便早己熟练地将一担还带着露珠的新鲜青菜牢牢地捆在了他那辆经过了特别加固的“二八大杠”的后座之上。

然后他跨上车,双脚用力一蹬。

那沉重的车身便轻快地行驶在了那平坦的“水泥驰道”之上。

曾几何时,从他家到长安城的“东西两市”,需要他挑着重担走上一个多时辰。

等到了市集,往往早己是日上三竿,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

而现在,有了这不吃草也不喝水的“铁驴子”。

同样的路程,他只需要不到半个时辰便能轻松抵达。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体力,更重要的是,他能赶上那最新鲜也最能卖上价钱的“早市”!

他一边哼着不成调的乡间小曲,一边感受着那迎面吹来的带着几分凉意的晨风。

心中对那位发明了此等“神物”的并肩王充满了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感激。

……

午时,长安城,内务府。

一名身穿绿色官服的年轻小吏正焦急地看着日晷上的刻度,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刚刚接到来自宫中的紧急公文,需要立刻送到位于城南的“军器监”去。

若是按照以往,他要么需要去申请一辆慢吞吞的牛车。

要么就得靠着自己的一双“铁脚板”一路小跑过去。

无论哪一种,都不可能在申时之前赶到。

而这份公文却要求必须在一个时辰之内送达!

眼看着就要误了大事,丢了这份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差事。

就在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之时。

一个清脆的铃铛声由远及近。

“——官差老爷!要用车吗?!”

“城内随叫随到!保证一刻钟送达!”

小吏闻声猛地一抬头!

只见一个皮肤黝黑、笑容爽朗的壮硕青年正骑着一辆造型奇特的“三轮车”停在了他的面前。

那三轮车正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专门用于载人运货的新式交通工具。

“快!快!去军器监!”

小吏来不及多想,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一跃便跳上了那车后的“车斗”。

“好嘞!您坐稳了!”

青年大喝一声,双腿如同上了发条一般飞快地蹬了起来!

那轻便的三轮车在长安城那日益拥挤的街道上如同一条灵活的游鱼,左穿右插,将一辆辆笨重的马车、牛车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最终,仅仅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便稳稳地停在了军器监的门口。

小吏看着那近在咫尺的威严大门,激动得几乎要热泪盈眶。

他从怀中掏出了几枚早己被汗水浸湿的铜板递给了青年。

“谢……谢谢你,小兄弟!你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嗨!瞧您说的!这都是托了王爷的福!”

青年咧开嘴露出了一口雪白的牙齿,接过铜板,脸上洋溢着一种靠自己双手挣来血汗钱的满足与自豪。

“若不是王爷发明了这‘三轮车’,咱一个从乡下来的啥也不会的穷小子,又哪能在这寸土寸金的长安城里找到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好营生呢?”

……

傍晚,落日熔金。

曲江池畔,杨柳依依。

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并肩推着一辆崭新的女士款的“坤车”,漫步在湖边的林荫小道之上。

男子是国子监的一名太学生。

女子则是长安城中某个小康之家的大家闺秀。

在以前,他们的约会最多也只能局限在那人来人往的坊市之中,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偷偷地看上对方一眼。

而现在。

有了自行车。

整个长安城都仿佛变成了他们的“后花园”。

他们可以一同去城南的“大雁塔”听那暮鼓晨钟。

可以一同去城西的“昆明池”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

更可以像现在这样,在一个宁静的傍晚来到这远离了城市喧嚣的曲江池畔,享受那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静谧与浪漫。

“阿郎,”

女子看着那被夕阳染成了金色的湖面,脸上泛起了一抹动人的红晕,轻声呢喃道。

“你说发明这自行车的并肩王,他在想出这等奇妙的点子时,是不是也正想着要带着他心爱的姑娘来这湖边看日落呢?”

男子闻言温柔地笑了笑。

他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女子那柔若无骨的小手,看着她的眼睛深情地说道:

“我不知道王爷是怎么想的。”

“我只知道。”

“从我用我辛辛苦苦抄了三个月的书换来的钱买下这辆车的那一刻起。”

“我就只想用它带着你。”

“去看遍这长安城所有的风花雪月。”

……

出行半径的扩大。

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

全新职业的诞生。

恋爱方式的变革。

自行车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就如同一只巨大的无形的蝴蝶在长安城的上空轻轻地扇动了一下它的翅膀。

所引发的却是一场席卷了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而又持久的“连锁反应”。

当然。

变革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随着那街道上越来越多的“铁马”开始与传统的“牛马”争抢道路。

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开始出现。

比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

比如时有发生的“自行车”与“马车”的“刮蹭事故”。

甚至还出现了大唐历史上的第一起,因为骑车太快而引发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也让远在王府的顾长安在收到了京兆府递上来的那一份份充满了无奈与抱怨的报告后,不禁揉了揉自己那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看来,是时候该将那份早己准备好的《大唐道路交通安全法案》给正式提上日程了。

“唉,真是操不完的心啊……”

并肩王殿下看着窗外那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发出了一声幸福而又甜蜜的感叹。

他知道。

这就是一个文明在高速发展时所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而他要做的,就是像一个最称职的“奶爸”,为这个正在茁壮成长的“新生儿”扫平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小小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