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捷动天听

2025-08-19 2491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六百里加急的驿马,踏碎了关陇道上的晨露,承载着河西烽火的信使,昼夜不息地奔向长安。

沿途驿站,骏马轮换,骑士接力,那封由河西、北庭两位节度使联名钤印的报捷文书,始终被紧紧护在胸前,成为连通边塞与中枢最滚烫的血脉。

长安,兴庆宫,沉香亭。

春日的暖阳慵懒地洒在精雕细琢的亭檐上,微风拂过太液池,带来的水汽和隐约的花香。

亭内,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舞姬身姿曼妙。

李隆基斜倚在锦榻之上,身着常服,神态放松。

杨玉环伴坐一旁,云鬓微松,玉指拈着一颗樱桃,正含笑递到皇帝唇边。

她眼波流转,顾盼生辉,仿佛这满园的春色都凝聚在她一人身上。

“三郎,尝尝这个,甜得很呢。”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的娇憨。

李隆基张口接了,细细品味,目光却更多流连在眼前人的笑脸上,仿佛边关的烽烟、朝堂的琐事,此刻都被这满亭的春意与温柔隔绝在外。

他正要开口说些什么,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亭内的旖旎氛围。

高力士的身影出现在亭外廊下,他依旧是一身深紫常服,面容沉静,但步履间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

他没有立刻闯入,而是微微躬身,垂手侍立,如同一尊沉默的石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李隆基的目光从杨玉环脸上移开,投向高力士。

多年的默契让他立刻察觉了这位老奴的异样。

他挥了挥手,乐声与舞姿戛然而止,舞姬乐工们无声地躬身退下,亭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池水轻拍岸边的细响。

“力士,何事?”李隆基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杨玉环也收敛了笑意,安静地看着高力士,她知道,能让高力士在此时如此郑重打断雅兴的,绝非小事。

高力士这才趋步上前,在离御榻三步远的地方停下,深深一躬,双手捧上一个密封的信匣,匣上封泥完好,印着河西节度使的徽记和代表六百里加急的朱红火羽标记。

“圣人,河西、北庭六百里加急军报,王忠嗣、李玄昭联名呈奏。”高力士的声音平稳清晰,每一个字都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

“石堡城?”李隆基几乎是下意识地坐首了身体,眼神瞬间变得清明,方才的慵懒一扫而空。

他太清楚这个地名意味着什么,那是悬在河西头顶多年的利刃,是无数将士折戟沉沙的血肉磨盘。

“是,圣人。报捷文书。”高力士依旧躬着身,双手稳稳托着信匣。

“快!呈上来!”李隆基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杨玉环也微微前倾了身子,眼中流露出关切与好奇。

高力士上前,将信匣轻轻放在御案上。

李隆基亲自拿起小刀,小心地剔开火漆封泥,打开铜匣,取出里面那卷略显沉重的绢帛文书。

他深吸一口气,展开卷轴,目光如电般扫过上面的文字。

殿内落针可闻。只有李隆基翻阅绢帛的细微声响,以及他脸上不断变换的神色。

起初是凝重,紧接着,那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眼底深处骤然迸发出明亮的光彩,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那是一种久违的、属于开疆拓土帝王的锐气与喜悦。

“好!好一个李玄昭!好一个黑云营!”李隆基猛地一拍御案,案上的茶盏都轻轻一跳。

他抬起头,眼中精光西射,朗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畅快与豪情,“石堡城这座悬在我大唐西陲数十年的铁城,终于被拔掉了!王忠嗣不负朕望,李玄昭更是勇冠三军,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壮哉!”

杨玉环看着皇帝如此开怀,也由衷地露出明媚的笑容,柔声道:“恭喜三郎,边关又添一桩大捷,社稷之福。”

高力士垂首侍立,嘴角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深知此捷报的分量,足以让圣心大悦,也让曾经在圣人面前夸赞过李玄昭的他脸上有光。

李隆基兴奋地站起身,在亭内踱了两步,目光灼灼:“力士,你来看!”

他将文书递向高力士。

“王忠嗣趁势推进,拓地数百里,前锋己达青海湖。陇右河西,自此连成一片,再无后顾之忧。吐蕃经此一败,元气大伤。这不仅是石堡城一城之胜,更是扭转我大唐与吐蕃攻守之势的关键一战。”

高力士恭敬地接过文书,快速扫过关键段落,点头道:

“圣人所言极是。王节度使指挥有方,李将军有勇有谋,此二人珠联璧合,实乃我大唐边塞柱石。此捷,足可告慰历代于石堡城下捐躯之英灵,亦足可震慑西夷,扬我国威。”

“正是!”李隆基意气风发,“如此大捷,当普天同庆,传朕旨意。”

他目光转向侍立在远处的内侍监:

“即刻晓谕三省六部,河西石堡城大捷,斩获无数,拓地数百里。此乃上苍庇佑,将士用命之功。着令礼部,拟定告捷露布,昭告天下!”

“着令光禄寺,预备犒赏三军之资。”

命令从这位盛世帝王口中发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由衷的喜悦。

最后,他的目光落回那封捷报上,沉吟片刻,对高力士道:

“王忠嗣坐镇河西,统筹有功。李玄昭攻坚克险,居功至伟。此二人,速速召回长安。朕要亲自嘉奖功臣,听他们细说这破城壮举。特别是那李玄昭,朕要亲自为他授予旌节。”

“是,圣人。老奴即刻拟旨,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凉州,召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北庭节度副使李玄昭即刻返京述职面圣。”高力士躬身领命,动作利落。

李隆基满意地点点头,重新坐回锦榻,脸上依旧带着振奋的红光。

他看向身旁的杨玉环,笑道:“爱妃,今日之喜,当浮一大白。”

他心中的畅快,仿佛驱散了积压己久的阴霾,连带着看这满园春色都更加明媚了几分。

杨玉环含笑为他斟满一杯美酒,柔声道:“三郎高兴,妾身也欢喜。愿我大唐将士,永奏凯歌。”

高力士悄然退下,去安排发旨事宜。

沉香亭内,丝竹之声虽未再起,但帝妃之间轻松愉悦的交谈,伴随着太液池的粼粼波光,与刚刚传来的边关捷报一同,构成了长安春日里最动人的图景。

而千里之外的凉州城,王忠嗣与李玄昭,即将踏上通往长安的荣耀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