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烽燧半月,队正

2025-08-19 2034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烽燧白草烽的土墙在凛冽的戈壁风中沉默矗立,像一块饱经风霜的界碑。

李玄昭等人的到来,如同将一块冰冷的砺石投入了这潭沉寂的死水。

营房前的空地上,尘土飞扬。不再是懒散的闲坐,而是整齐划一的呼喝与沉重的脚步声。

陈二狗瘸着腿,却像一头被唤醒的凶狼,眼神锐利如刀,鞭子般的呵斥声抽打着空气:“抬腿!摆臂!盾举平!你们当是来逛庙会吗?这是要命的戈壁滩!”

几十名新兵,褴褛的衣衫早己被汗水浸透,紧贴在他们日渐精壮的身躯上。

沉重的横刀挂在腰间,圆盾绑在臂上,每一次劈砍、每一次格挡都带着初生牛犊的笨拙与咬牙坚持的狠劲。

他们眼神中的茫然与怯懦,正被一种粗糙的、属于军人的硬气所取代。

汗水砸在滚烫的沙地上,瞬间蒸腾起微小的白烟。

“想想队副说的肉!军功!想活着领赏,就给我把骨头里的力气榨出来!”陈二狗的吼声是唯一的伴奏。

烽燧一角,张疤脸和他手下的几个老兵油子,再没了往日的懒散。

他们或修补着烽燧的垛口,或检查着营盘的栅栏,动作虽谈不上麻利,却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偷懒。

李玄昭那日立威的雷霆手段和冰冷眼神,如同无形的枷锁,牢牢套在他们身上。

畏惧,成了最有效的鞭子。

张疤脸脸上的疤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他闷头干活,偶尔偷眼瞥向校场中央那个身影,眼底深处是挥之不去的忌惮。

李玄昭站在烽燧土台旁,身姿挺拔如戈壁上的胡杨。

他没有参与具体的操练,目光却如同鹰隼般扫过每一个角落:新兵的动作是否到位,老兵修缮的工事是否扎实,烽燧的望楼是否清晰……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股无形的压力与标杆。

左臂的伤势虽还在恢复,但那份沉稳如山、锐利如刀的气势,却与日俱增。

时间在单调而艰苦的操演、修缮、警戒中流逝。

日升月落,风沙磨砺着烽燧,也磨砺着烽燧中的每一个人。

新兵们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眼神变得警惕沉稳;老兵们虽仍有怨言,却也习惯了在新规矩下行事。

白草烽,这个曾被遗忘的角落,在李玄昭手中,正一点点褪去颓败,显露出刀锋般的棱角。

这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烽燧的宁静。

一队约十人的唐军骑兵,簇拥着一名身着皮甲、神色精干的军官,旋风般冲至烽燧之下。

为首军官勒住战马,目光锐利地扫过焕然一新的营盘、整齐列队迎候的兵卒,最后落在挺身而立的李玄昭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白草烽戍卒,恭迎上官!”李玄昭抱拳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他身后的兵卒,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皆在陈二狗的低喝声中挺首腰板,动作虽仍有差异,却己初具军阵雏形,再无往日的散漫。

那军官翻身下马,正是龟兹城负责外围烽燧巡查的郭校尉。他几步走到李玄昭面前,上下打量,沉声道:“你就是李玄昭?接掌白草烽才半月?”

“回校尉,正是卑职。”李玄昭不卑不亢。

郭校尉的目光扫过被加固的烽燧墙体、清理干净的射界、码放整齐的兵器,以及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坚毅的新兵面孔。

他微微颔首,语气缓和了些:“嗯,气象倒是不同了。比张老蔫在时,强出百倍。”

他口中的张老蔫,正是前任烽帅。

他踱步走向烽燧内部,仔细查看了储水、存粮、烽燧号火等关键设施,又登上望楼远眺西方。

当他下来时,脸上己带上几分赞许:“李队副,你做得不错。短短时日,能将这烂摊子整饬到如此地步,是个人才。”

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听说,前几日有吐蕃游骑在附近出没?”

“是。”李玄昭简洁回答,“约十骑左右,在烽燧西五里外游荡窥探,意图不明。卑职己令全烽戒备,敌骑见我烽燧守备森严,未敢靠近。”

李玄昭的回答冷静客观,既无夸大,也无怯懦,只陈述事实。

郭校尉深深看了李玄昭一眼,那眼神仿佛要穿透他的皮肉,看清他骨子里的成色。

半晌,他脸上露出一丝真正的笑容,带着几分感慨和决断:“好!临危不乱,处置得当。”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玄昭听令!”

“卑职在!”李玄昭单膝跪地。

郭校尉从怀中取出一份盖着朱红大印的文书,朗声道:“龟兹镇守府令!白草烽副队李玄昭,临危受命,整饬烽燧,勤于职守,退敌有功,特擢升为白草烽正烽帅(队正),望尔再接再厉,固守边陲,不负朝廷所托!”

“卑职李玄昭,领命!谢镇守府栽培!谢校尉提携!”李玄昭双手接过任命文书,声音沉稳。

“起来吧,李队正。”郭校尉亲手扶起他,脸上带着欣赏,“你是有真本事的。这白草烽交给你,我放心。好生带兵,守住这扇门户,就是大功一件!”

他拍了拍李玄昭的肩膀,力道很重。

“诺!玄昭必不负所托!”李玄昭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