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大涝大旱,迁徙黎民!

2025-08-17 2715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太极殿。

“陛下!”

满头大汗的王扬,手持朝笏对着上首的李元吉行了一礼。

“免礼。”李元吉扫了他一眼:“你居然走的满头大汗。外面有那么热吗?”

说完,转头对着左右吩咐道:“给他上一壶冰镇葡萄酒。”

王扬当即拜谢一声,旋即一脸正色说道:“陛下,现如今天气一日胜过一日,臣今日入宫也正是为了此事而来。”

李元吉闻言顿时坐了起来,他每日不是待在太极殿,就是在禁苑里面流连,还真的从未在外面待太久的时间,确实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外面的天气情况。

“情况很严重?”

“相当严重!”王扬满是严肃的说道:“各地多有奏报缺水,大河一线更是有多条支流断流,缺水情况己经严重危及到了农田灌溉,河南、河北以及山东诸道小麦恐怕会欠收。”

“这还不是最为严重的事情,民部调阅了各地文献,去文问询各地县府,找到当地乡贤询问,皆有记录与言,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近十年之内,只有一次例外。”

“今年大旱之情况比较往年更是严重许多,大旱之后的大涝恐怕也非比寻常,因此朝廷现在必须要提前做准备。”

李元吉认真的听完了王扬的话语,不禁点了点头,对于尚书省的效率表示了认可。

虽然以现在系统农田的规模,不管是大涝还是大旱,其实对于他而言都无所谓。

反正有着吃不完的粮食。

但是这件事并不只是这么简单的处理,无论是大旱,还是大涝,对于农业系统的摧毁和伤害都是成体系。

这件事必须要组织人手和力量成体系的应对。

正好。

那一千斤粮食也都下发了下去,即便是最远的岭南道也都发放完毕。

每家每户此刻都有充足的粮食,正好让这帮人都动起来。

“不管是大旱,还是大涝,灌溉沟渠,水道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那现在就从这方面下手,各地官府组织百姓立刻开始疏浚水道,修建沟渠。”

“当然,朕不是要他们去挖什么运河,开什么山脉,只是要他们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将城乡镇村所在之地的水源,水道都疏浚完毕。”

“这件事不光光只是这么简单,各地官府更是要安排人手前去汇总,整理出来一份大唐灌溉图出来,然后在尚书省汇总,让尚书省也能够心里有数。”

“至于那些大的建设,过于庞大的项目,就全部交给萧侍中,让他带领麾下的那百万青壮劳力。”

李元吉一口气将心中能够想到的办法都说了出来,小的事情交给自然人,大的建设就由系统村民来建造。

自然人建设起来的东西根本比不上系统村民,也不能完全让李元吉放心。

“另外,还不止这一点,既然大旱之后就是大涝,那北方各个城池,各个县、乡、镇,乃至于村就都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说到这里,李元吉顿了顿,接着说道:“如今大唐己经打下高句丽三国之地,其地虽然狭窄,不及我大唐广袤,但上好良田却也不少。”

“过去因由战乱、或是世家压迫等原因,多有百姓上山躲避,因此在山上扎根落户。”

“山上耕地稀少,且地力不沃,多有危险,生存多有不便,但现在己经不同于往日。官府应妥善引导其从山上迁徙而下,安排其等于合适平原水力充沛之地居住。”

李元吉说完,从侍从的手中接过了冰镇的葡萄酒,对着下方的王扬举了举,然后一口喝干。

一口冰镇葡萄酒下去,顿时就消解了心头的暑气,王扬擦拭了一番嘴角,旋即将酒盏递给侍从,拱手说道:

“陛下圣明。臣等与户部上下商议,也觉得应当迁徙山上居民下山定居,另外将人口稠密之地黎民百姓向地少人稀之地安置。”

说到这里,王扬顿了顿,似乎心头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继续说道:“臣还认为应当将宗族之人拆散安置,使其不聚居一处,也能够使得普通人彻底摆脱宗族钳制,利于朝廷地方管理。”

“说的好。”李元吉眼睛一亮,这件事他早就己经计划好了,就等过一段时间会安排下去,但是没有想到王扬竟然也同样想到了这一步。

朝廷想要彻底的控制地方,宗族是绕不开的坎。

之前,因为生产力的关系,宗族聚居一处确实可以相互照顾,并且能够最大作用,最大程度的将宗族人员组织起来,集中力量做事情。

但是现在村村通,僧侣、学士、税吏三管齐下,己经能够有效的组织起所有人,宗族己经不适合继续存在。

现在的一切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李元吉心中清楚,人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有些事情就要在有能力的时候,提早斩断在萌芽状态,拖延下去只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流更多的血,死更多的人。

“这件事朕会在合适的时候颁布圣旨,暂时不用管这件事,当前的事情还是应对大旱以及之后的大涝。”

事情一件件做,反正现在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人力。

五亿多的系统村民,足以改天换地。

“还有一件事,朕之前下令大军攻灭林邑,六诏之地也不安稳,此次同样一并剿灭。最多三日的时间,这件事就有结果。”

“六诏之地暂且不去说他,都是穷山恶水,多有瘴气,不利生民。但林邑之地多有肥沃田地,且水力充沛,灌溉方便,只要肯下力气,可种一年三熟之水稻,亩产产量比之如今的小麦只多不少。”

“三熟?”王扬头一次听闻这件事,顿时就被这件事给惊到了。

对于水稻他并不陌生,南方之地己经多有种植,甚至北方也渐渐开始引种。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水稻在林邑国竟然能够一年三熟。

这消息要是放出去,必定引得无数人眼红。

一年三熟,再是蠢笨之人,只要不是懒到了家,一年下来也能够弄个千斤粮食。

“三日。至多三日的时间,林邑就能被拿下,那里的田地里面水稻正好要熟,若是快一点的话,还能够赶上。”

“这件事稍后你就通传天下,愿意有迁徙去往林邑国之民,一人分配百亩口分田,永业田五十亩不变。”

口分田就是种植粮食的田地,永业田是用来种植经济树木的田地。

大唐就是用这样的制度来保证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

如今。

天下初定,田地多有富裕,但是能够一年三熟的口分田,仍旧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其实,迁徙的最大难题是路程,以及迁徙地的居住环境,以及安全问题。

但是这些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巨大问题的问题,在此时此刻根本就不是任何的问题。

兵马充足,道路通畅,安全无虑。

这种事情,只要稍微有点想法的人,就一定不会拒绝。

王扬更是心头连震,当即躬身领命:“臣这就下去办理,今日就将陛下旨意明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