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真粮真肉,贤明之主!

2025-08-17 2560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当天时间,李元吉的这一道充满圣旨就被一名名斥候骑兵发往天下各地。

天下震惊,百姓哗然。

“朝廷要给老百姓发粮食,还发肉?”

“造孽啊!这不是糟践粮食吗?”

“天啊!老朽交了一辈子的粮,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怪事。”

“这真是朝廷的公文?事有反常必有妖!此时绝不寻常。”

“哼!我敢打赌,肯定是陈粮,坏粮。”

仅仅只是两日不到的时间,到处都在议论,无论是县城乡郊,亦或是酒肆田间,只要一有时间,尽皆聚集在一次议论着这一反常的事情。

士农工商,天下西民。

所有人都感觉这一件事的反常,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听说这样的事情。

但不管天下万民如何议论,这件事确实是按照李元吉的意思传到了天下所有县城和乡村,顺利的让所有人都清楚的知晓。

全天下人翘首以盼。

七月初一日,天都还没有亮,无数的百姓扶老携幼从村落里面走出来,放下了往日的劳作,背着口袋,扛着挑担,纷纷前往各地的县城。

一时间,一条条水泥道路上尽皆都是长龙一般的队伍,宛如百川归海一般齐齐聚集到了县城。

长安城南城门外,扶老携幼的队伍拉出去数十里长,全部都是长安城周围十里八乡的村落村民。

此刻,城池大门还没有打开,所有在此等待的村民便相互攀谈了起来,话题自然离不开分粮。

“你也来啦?”

“五十斤粮食呢,哪怕是陈粮、粗粮,可也是一份嚼口。”

“朝廷真的会发粮食吗?”

“这么多人来都来了,怕是皇帝后悔也不行了吧?”

“就是皇帝反悔,至少把今天的粮食给分了。”

“呀!这不是老犟驴吗?你不是说不来吗?”

“胡说!额啥时候说过这话。”

顿时一阵阵哄笑声在队伍里面响起,有些人嘴上说的不来,但是却也一早就早早的起来。

这件事太过于反常,所有人印象里面一首都是朝廷收粮,甚至每一次都铆足了劲收,更是多收,从不少收,更是从来没有说是给百姓分粮。

没有亲眼见到粮食以前,绝大部分的人心里面仍旧充满了怀疑。

甚至不仅仅只是他们这些人,高大的城墙阻碍了所有人的目光,以至于城外的人根本看不到城池里面大街小巷上此刻也是满满当当的站满了男女老幼。

所有人都提着口袋,或者背着背篓,站在原地都在等待。

“发粮食肯定会发,皇帝都开口。”

“我给你说,粮食肯定没那么多,肯定是先到先得。”

“这人也太多了,不知道轮到我们的时候,还有没有了?”

“放心好了。朝廷既然敢开口,肯定就有。”

“现如今朝廷一天一变,也不知道这事能坚持多久。”

“想那么多做什么,能拿一天是一天。”

正此时,原本正在排队的队伍忽然间开始了骚动。

“发粮啦!”

“开始啦!”

不知道谁人叫喊了一声,顿时正在排队的众人下意识的朝着前面拥挤了上去,所有人都想要抢在别人之前领到粮食。

“别急。”

“推什么推。”

“你挤什么,我先来的。”

“哎呀。”

霎时间,排队的队伍就乱了起来,但是下一秒一队队长矛兵就从各处走了过来,冰冷无情的眼睛只是一扫沿途所有人,顿时就压下了各处的骚动。

同时间,一名名斥候骑兵骑着战马依次从队列边缘走过,将原本乱糟糟的队伍强行挤的端正了起来。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哪怕是人群里面的孩童也被人捂住了嘴巴。

系统士卒那生人勿近的冷酷模样一瞬间就震慑住了所有人,让每一个人都保持了基本的冷静。

正此时,一名名巡街武侯走了过来,张开嗓子朝着人喊道。

“所有人都不要拥挤,不要推搡,按照次序一个个来。”

“沿途听从专人指引,沿着既定路线走,一首抵达市集,那里领取粮食。”

“所有人领取完东西之后不可原路折返。”

一遍接着一遍,武侯们嗓子都喊的冒烟,但是也让人群终于听明白。

“现在开始!”

咚!

洪亮的钟声在一处处县城之中响起,一座座城门洞开,原本排队的队伍终于动了起来,在一名名武侯的指示下,一户户人终于来到了系统市集、磨坊、城镇中心前面,然后就从系统村民手中领取到了五十斤粮食、五十斤果蔬。

“真给啦!”

“嘶!新粮,全都是新粮!”

“天啦!这是人吃的面粉?跟雪一样白。”

“哈哈哈,给肉,真的给肉啦!”

一名名领取到了粮食的人尽皆神情激动,挑着担子的身躯更是在颤抖。

真的分粮食。

真的领到了肉。

全部都是上好的精粮!

长安城内,一名鸡皮鹤发,形容略显枯瘦的老人捧着领到的鲜肉,泪流满面的跪倒在了地上,大喊道:“陛下万福!”

万万没有想到,临老了居然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福利,不光受伤了有人看,现如今更是分到了粮食和肉。

五十斤的粮食,五十斤的果蔬,再加上十斤鲜肉,只要省着点吃,完全可以活过半个月的时间。

这让如今年老体衰的他也能不为生计发愁,今年冬日又能熬过去了。

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如此,凡是领到了粮食的人,在这一刻都齐齐的朝着皇宫所在的位置跪拜了下去。

“陛下万福!”

多一口粮食,家人就能够多吃饱肚子一分,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和幼儿。

不仅只是长安城里,哪怕是最北面的幽州,以及最南端的广州,这一刻所有领到粮食和肉的百姓尽皆朝着关中长安的方向叩拜了下去。

虽然成年人没有肉,但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孩童,都有老人,也等于是家家户户都领取到了肉。

一户人家最低也领到了三百斤粮食,三百斤蔬菜,这完全抵得上普通人家一亩地一年的粮食收入。

这不仅仅只是一分嚼口,更是对明天的期待。

毕竟,这个年代物资并不丰富,寅吃卯粮是正常的,但是今日这粮食一领,至少来年可期!

这一刻。

李元吉原本在民间的负面印象在这一刻彻底的烟消云散,转而成为了所有百姓心中的明君、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