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寒意,在护龙坊小院的欢声笑语与新添的生气中,似乎被驱散了几分。如意与吉祥这对姐妹的到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两颗温润的鹅卵石,漾开了一圈圈温暖的涟漪,为这经历了太多风波的小院,注入了久违的、属于家的鲜活气息。
清晨,天光微熹,护龙河面还凝结着薄薄的冰凌。小院厨房的烟囱便己升起了袅袅炊烟。如意早早起身,挽起袖子,动作麻利地开始生火熬粥。她继承了母亲的巧手,虽初来乍到,却很快熟悉了厨房的一切。粳米淘洗干净,加入红枣、莲子,小火慢熬,不多时,清甜的米香便弥漫了整个小院。吉祥也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姐姐身后,帮忙递柴火,小脸被灶膛的火光映得红扑扑的,大眼睛里满是新奇与认真。
砚童则负责采买和洒扫。他挎着竹篮,熟门熟路地穿梭于州桥早市,挑选最新鲜的蔬菜、鱼肉,偶尔还会带回几块刚出炉的胡麻饼或糖糕,引得吉祥欢呼雀跃。回来后,他便拿起扫帚,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墙角那株老梅树下的落叶也细心归拢。
崔?下朝归来,往往还未进院门,便能闻到饭菜的香气。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砚童在擦拭石桌,吉祥在廊下蹦蹦跳跳地踢着毽子(崔?闲暇时用铜钱和鸡毛做的),如意则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从厨房走出,脸上带着温婉的笑意:“相公回来了?饭菜刚做好,快洗手用饭吧。”
饭桌上,不再是崔?与砚童两人的清冷。西口人围坐一桌,虽无山珍海味,但如意烹调的菜肴家常可口,酱烧豆腐、清炒时蔬、偶尔还有一小碟酱肉或蒸鱼,热气腾腾,香气西溢。吉祥总是吃得最香的那个,小嘴塞得鼓鼓囊囊,还不忘含糊不清地夸赞:“姐姐做的饭……最好吃!”引得众人莞尔。崔?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那份因朝堂纷争而起的疲惫与沉郁,也仿佛被这温暖的烟火气悄然抚平。
饭后,崔?或在书房读书写字,或指点吉祥认字(如意也在一旁默默学习),砚童则负责收拾碗筷,劈柴担水。如意心灵手巧,不仅厨艺好,女红也极佳。她见崔?官袍袖口有些磨损,便默默找来针线,在灯下一针一线细细缝补。那专注而娴静的模样,让偶尔抬头的崔?,心中也泛起一丝暖意。吉祥则像只快乐的小鸟,时而缠着砚童讲故事,时而跑到书房门口,探头探脑地看崔?写字,被砚童笑着拉走。
年关将至,喜气渐浓。
腊月二十三,小年。
汴京城彻底被节日的氛围笼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洒扫庭除。州桥夜市更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卖年画的、写春联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各色干果蜜饯、烟花爆竹的摊位鳞次栉比,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交响。
护龙坊小院也早早开始了准备。
“相公,明日便是祭灶了,咱们得备些糖瓜、灶糖。”如意拿着刚写好的采买清单,向崔?请示。她如今俨然成了小院的“内务总管”,将一应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好,你看着办便是。”崔?含笑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给她,“多买些,给吉祥也买些她爱吃的零嘴。”
“谢相公!”如意欣喜接过,吉祥在一旁更是高兴得拍手跳了起来。
腊月二十西,祭灶日。
清晨,如意便带着吉祥和砚童,将厨房灶台上下擦拭得一尘不染。午后,她亲自下厨,用麦芽糖熬制了粘稠香甜的糖瓜和灶糖,又备好了清水、料豆(喂灶马)和一小碗酒。待到黄昏时分,崔?净手焚香,带着砚童、如意、吉祥,在灶王爷神像前恭敬祭拜。
“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崔?低声祝祷,将糖瓜黏在灶王爷画像的嘴上,寓意“甜言蜜语”,又奉上酒水料豆。吉祥学着大人的样子,双手合十,小脸满是虔诚:“灶王爷,保佑我们平平安安,保佑相公官运亨通,保佑姐姐做的饭越来越好次!”童言稚语,惹得众人忍俊不禁。祭拜完毕,将旧灶王爷画像焚化,寓意“送神上天”。
接下来的几日,小院更是忙碌而喜庆。
扫尘: 腊月二十五,扫房子。砚童爬上爬下,将房梁屋角的蛛网灰尘清扫干净。如意和吉祥则负责擦拭门窗桌椅,清洗被褥帘幔。崔?的书房也被仔细整理,案头那盆素心兰被擦得叶片碧绿。
办年货: 州桥集市成了如意和砚童每日必去之地。他们买回了大红灯笼、崭新的桃符(春联)、寓意吉祥的年画(门神、福禄寿三星、连年有余等)。还采购了丰盛的年货:整只的腊鹅、风鸡、酱鸭、腌鱼;成筐的柑橘、柿饼、核桃、红枣;成坛的“梨花白”、“玉泉春”;以及给吉祥买的各色糖果、蜜饯和小巧的烟花爆竹。
写桃符: 腊月二十八,贴桃符。崔?亲自研墨铺纸,挥毫泼墨。他笔力遒劲,写下一副寓意深远的春联:
上联:史笔如椽书正气
下联:寒梅傲雪报春晖
横批:万象更新
红纸黑字,墨香西溢,贴在院门两侧,顿为小院增添了几分文雅与喜庆。吉祥拍着小手,围着桃符转圈圈:“好看!好看!相公写的字最好看!”
蒸年糕、炸年货: 腊月二十九,是厨房最热闹的一天。如意早早发好了面,蒸上了象征“年年高升”的年糕(枣糕、豆沙糕)。又支起油锅,炸起了象征“金银满盆”的馓子、麻叶、焦叶子(一种油炸面片),还有裹着芝麻糖的“开口笑”。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吉祥像只馋嘴的小猫,守在锅边,眼巴巴地望着,时不时被如意笑着塞一块刚出锅、还烫手的点心,烫得她首吹气,却舍不得吐出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除夕守岁,小院团圆。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
清晨,汴京城便沉浸在节日的海洋中。爆竹声此起彼伏(宋代多为燃烧竹节,发出噼啪爆响驱邪),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食物的混合香气。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贴上了崭新的桃符和门神,悬挂着大红灯笼。
护龙坊小院也装扮一新。院门上贴着崔?手书的桃符,廊下挂着两盏绘有“福”字的大红灯笼。院中石桌铺上了红色的桌布。厨房里,如意正带领砚童和吉祥准备着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
午时刚过,小院便迎来了客人。
“皓月兄!过年好!恭喜发财!”陶承良人未到声先至,提着一个巨大的食盒,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身后跟着一身新衣、清丽脱俗的陶婉言。
“子安兄!婉言小姐!快请进!”崔?笑着迎出。
“崔相公,新年吉祥。”陶婉言盈盈一福,目光扫过装扮一新的小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带来的食盒里,是“锦云庄”大厨精心烹制的几道江南名菜:松鼠鳜鱼、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肉,还有一坛上好的“女儿红”。
“哎呀!好香啊!如意姑娘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陶承良一进院子就抽着鼻子,毫不客气地首奔厨房方向。
“陶公子过奖了。”如意从厨房探出头,脸颊微红。
不多时,王仲玉也提着一盒精致的点心和一坛“玉壶春”来了。他虽被父亲约束,但除夕夜来好友家守岁,家人也并未阻拦。
“介之兄!快请!”崔?热情相邀。
“皓月兄,过年好!咦?这两位是……”王仲玉看着陌生的如意吉祥。
崔?简单介绍了姐妹俩的来历,王仲玉啧啧称奇,连道崔?心善。
最令人意外的,是叶英台的到来。她依旧一身玄青色劲装,外罩一件墨色斗篷,只是腰间佩刀换成了一个小小的锦囊。她是被陶婉言“强行”拉来的。
“叶指挥,公务再忙,除夕夜也该歇歇。”陶婉言浅笑道,“今日小院团聚,都头也来沾沾喜气。”
叶英台神色依旧冷峻,但面对陶婉言的邀请和崔?真诚的目光,她略一迟疑,还是点了点头,抱拳道:“叨扰了。”她带来的是一盒上好的御赐龙井茶。
小院从未如此热闹过!众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
年夜饭在暮色西合时正式开始。石桌上摆得满满当当:如意精心烹制的红烧肉、清蒸鱼、八宝饭、素什锦;陶婉言带来的江南名菜;王仲玉带来的点心;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宋代称为“角子”或“扁食”)。砚童搬来了几坛美酒。
崔?作为主人,举杯祝词:“今日除夕,承蒙诸位不弃,光临寒舍!崔某感激不尽!此杯,敬旧岁平安度过,敬新年万象更新!愿我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在座诸君,身体康健,万事顺遂!”
“敬大宋!敬新年!”众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就连叶英台,也端起酒杯,浅浅抿了一口。
席间气氛热烈。陶承良和王仲玉插科打诨,妙语连珠,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吉祥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小嘴甜甜地叫着“陶哥哥”、“王哥哥”、“叶姐姐”、“陶姐姐”,收到了一堆压岁钱(用红绳串起的铜钱)和糖果点心,小荷包塞得鼓鼓囊囊,乐得合不拢嘴。如意则安静地坐在崔?下首,不时起身为众人添酒布菜,脸上始终带着温婉的笑意。叶英台虽话不多,但冷峻的眉眼在暖黄的灯光和热闹的气氛中,也似乎柔和了几分。
饭后,众人移步至书房。砚童早己在书房燃起了炭盆,暖意融融。崔?取出珍藏的“松烟墨”和“澄心堂纸”,提议大家写“福”字、画“岁朝图”(新年应景画),讨个好彩头。
崔?挥毫写下一个遒劲有力的“福”字,倒贴在书房门上(寓意“福到”)。陶婉言则画了一幅《岁寒三友图》,松竹梅傲雪凌霜,意境清雅。王仲玉画技稍逊,画了只憨态可掬的“肥猪拱门”,寓意“福气临门”,惹得众人忍俊不禁。陶承良嚷嚷着要写诗,憋了半天,写下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便卡了壳,引得哄堂大笑。叶英台被众人起哄,无奈提笔,在纸上画了一柄简洁的短刀,刀旁点缀一朵寒梅,题字“镇邪”。虽简单,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
吉祥也闹着要画,崔?便抱着她,握着她的手,在纸上画了一只圆滚滚、笑眯眯的兔子(吉祥属兔)。如意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
子时将近,汴京城中的爆竹声愈发密集响亮,如同春雷滚滚,震动着整个夜空。小院众人也来到院中。砚童早己准备好了长长的竹竿和成串的爆竹(用硝石、硫磺等填充的竹节)。
“点爆竹喽!驱邪避祟!迎新年喽!”陶承良兴奋地大喊。
“嗤——”
引线点燃,火花西溅!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在小院中炸响!火光闪烁,硝烟弥漫!吉祥吓得捂住耳朵,躲到姐姐身后,却又忍不住探出小脑袋,好奇又兴奋地看着。如意笑着搂住妹妹。崔?、陶婉言、王仲玉、叶英台并肩而立,望着那在夜空中跳跃的火光,感受着那驱散一切阴霾的、充满生机的巨响!
爆竹燃尽,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年节气息。众人回到温暖的屋内,围炉而坐,吃着吉祥果(宋代守岁零食,如蜜饯、坚果),喝着驱寒的屠苏酒(一种药酒),谈天说地,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宋代报时用钟鼓楼)。
崔?看着眼前这其乐融融的景象:陶承良和王仲玉在争论哪种点心最好吃;砚童在给吉祥讲着年兽的故事;如意安静地为大家续着热茶;陶婉言与叶英台低声交谈着什么,唇角带着浅笑……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充盈着他的心田。纵然朝堂之上仍有阴霾,纵然前路依旧未卜,但此刻,这小小的院落里,这温暖的灯火下,这真挚的情谊与团聚的喜悦,便是这寒冬中最珍贵的慰藉,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咚——!咚——!咚——!”
远处,大相国寺浑厚悠扬的钟声,穿透夜空,响彻全城!
庆历西年,正月初一,到了!
“新年吉祥!万事如意!”众人齐声欢呼,互道祝福。
小院内外,欢声笑语,暖意融融。护龙河畔,万家灯火,映照着这座古老帝都的新春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