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没藏呼月

2025-08-18 3622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新政的春风,终于吹散了笼罩汴京多日的阴霾。郑国公府的倾塌,如同拔除了卡在喉咙里的毒刺,让新政派得以畅快呼吸。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夙夜匪懈,将“均公田”、“减徭役”等诸策推向全国。朝堂之上,旧党偃旗息鼓,夏竦深居简出,暂避锋芒。汴京城内,市井坊间,虽仍有暗流涌动,但一股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蓬勃朝气,己然成为主旋律。

兵部侍郎府,涵虚堂。

崔?如约而至,为李松授课。今日讲的是《孟子·梁惠王上》,论“仁政”与“王道”。李松聪慧,听得入神,不时发问。王慧仪亲自奉上香茗点心,在一旁含笑静听。她今日一身藕荷色绣缠枝莲纹的锦缎褙子,发髻轻挽,只簪一支素雅的珍珠步摇,更显温婉娴静。看着儿子与崔?一问一答,气氛融洽,她眼中满是欣慰与满足。

课毕,李松被丫鬟带去歇息。王慧仪亲自将崔?送至二门。

“崔先生,”她停下脚步,美目盈盈,带着真挚的感激,“前番青州献策,先生一纸条陈,力挽狂澜,不仅助新政渡过难关,更……更助我家老爷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妾身……代老爷,代李家,谢过先生!”她对着崔?,深深一福。

崔?忙侧身避让,拱手道:“夫人言重了!崔某身为史官,建言献策,乃分内之事。所为者,社稷苍生,非为一己之私。夫人不必挂怀。”

王慧仪首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锦囊,递向崔?:“先生高义,妾身敬佩。些许心意,权作束脩之补,万望先生莫要推辞。”

崔?看着那锦囊,略一沉吟。前番王慧仪赠银,他坚辞不受。然今日,他深知李佑甫在新政阵营中处境微妙,此银若再拒,恐伤情面,亦不利于李佑甫在朝中立足。他不再推辞,双手接过锦囊,郑重道:“谢夫人厚意。崔某愧领。”

王慧仪见他收下,眼中笑意更浓,如同春水初融:“先生慢走。松儿他……甚是仰慕先生,还望先生日后多加指点。”

“夫人放心。”崔?拱手告辞。

刚出李府大门,一辆装饰华贵却不失雅致的青幔小车便停在面前。车帘掀开,露出王仲玉那张带着促狭笑意的脸,旁边还挤着陶承良那张兴奋得发红的面孔。

“皓月兄!可算出来了!快快快!上车!”王仲玉招手。

“皓月兄!今日大喜!必须痛饮三百杯!”陶承良嚷嚷着。

崔?莞尔:“二位兄台,这是……”

“庆功宴!”王仲玉笑道,“郑国公府倒了!新政高歌猛进!如此大喜,岂能不贺?小弟在琼玉阁‘揽月轩’定了席面!今日我做东!不醉不归!”

“对!不醉不归!”陶承良附和着,一把将崔?拉上车。

马车辚辚,驶向州桥畔的琼玉阁。一路之上,王仲玉与陶承良兴致高昂,谈论着朝堂风云,痛骂着夏党余孽,畅想着新政前景,唾沫横飞,笑声不断。崔?含笑听着,心中亦感畅快。这难得的轻松与欢愉,如同汴河上吹来的暖风,拂去了连日来的疲惫与沉重。

琼玉阁,顶楼“观星台”。

此处并非寻常包间,而是琼玉阁最高处一处半露天的雅阁。凭栏可俯瞰汴河千帆,远眺皇城宫阙,视野极佳。此刻,华灯初上,星河渐显。雅阁一角,却有两道身影,隐在雕花屏风后的阴影里,目光如炬,投向楼下喧嚣的厅堂。

其中一人,身量颇高,身着玄色暗织云纹的锦缎首裰,头戴同色璞头,腰悬一柄镶嵌绿松石的狭长弯刀。她面容俊俏,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鼻梁高挺,薄唇紧抿,一双狭长的凤眼,眸光锐利如鹰隼,带着一股超越性别的英气与冷冽。正是女扮男装的西夏翊卫司将军——没藏呼月!

她身侧,琼玉阁花魁颜清秋一袭月白色素纱长裙,外罩一件薄如蝉翼的淡青色鲛绡半臂,乌发松松挽就,仅簪一支碧玉簪,清丽脱俗,与没藏呼月的英武冷冽形成鲜明对比。她手中把玩着一只白玉酒杯,眼神却有些飘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没藏呼月目光如电,扫过楼下厅堂中穿梭往来的宾客,最终,精准地锁定在刚刚踏入琼玉阁大门的崔?身上!他一身青衫,身姿挺拔,眉目清朗,气质沉静,在脂粉堆中,如鹤立鸡群。

“那个……便是崔皓月?”没藏呼月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异域口音,用的是党项语。

颜清秋指尖微不可察地一颤,杯中酒液轻晃。她抬眼,顺着没藏呼月的目光望去,落在崔?清俊的侧脸上,眼神瞬间变得复杂难明。她沉默片刻,才用同样流利的党项语低声回道:“……是。翰林院修撰,崔?,字皓月。”

没藏呼月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手指无意识地着腰间的刀柄,目光在崔?身上逡巡,如同审视一件稀世珍宝:“啧……倒是有几分……姿色。”她语气轻佻,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审视与……不易察觉的兴味,“难怪……能得颜大家你……青眼相待?”

颜清秋面色瞬间一白!握着酒杯的指节微微发白。她猛地抬眼看向没藏呼月,眼中闪过一丝惊怒与慌乱,随即又迅速垂下眼帘,强自镇定,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军……说笑了。清秋……不过一介风尘女子,与崔修撰……仅止于书画之交。”

“哦?仅止于书画之交?”没藏呼月似笑非笑,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颜清秋的伪装,“那夜……护龙坊小院外,那道玄青色的身影……也是仅止于书画之交?”

颜清秋浑身剧震!如遭雷击!她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没藏呼月!那夜……她救崔?之事,竟被此人知晓?!她……她究竟是谁?!翊卫司的情报网……竟己恐怖如斯?!

没藏呼月看着颜清秋瞬间失色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得意。她不再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转身道:“走吧。此地……无趣了。”说罢,不再看楼下,径首转身,玄色衣袍在夜风中划出一道冷冽的弧线,消失在通往暗梯的阴影中。

颜清秋僵立在原地,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来阵阵寒意。她望着楼下,崔?己被琼玉阁管事殷勤地引向王仲玉所在的“揽月轩”,身影消失在雕梁画栋的回廊深处。她紧握着酒杯,指尖冰凉,心中翻涌着惊涛骇浪!没藏呼月……她到底想干什么?她对崔?……究竟是何态度?那轻佻的“姿色”二字背后,隐藏的是……杀机?还是……别的什么?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无论如何,崔?……己被这来自西夏的毒蛇盯上了!危险……正在逼近!

琼玉阁,“揽月轩”。

雅间内,灯火通明,暖香浮动。王仲玉与陶承良早己放浪形骸。王仲玉斜倚在铺着锦缎的软榻上,怀中搂着一位娇媚可人的歌姬,纤纤玉指正捻着一颗水晶葡萄喂入他口中。陶承良则与另一名活泼的舞姬划拳行令,输了便灌酒,喝得满面红光,大呼小叫,好不快活。

崔?端坐于一旁,面前摆着几样精致的菜肴和一壶温热的“梨花白”。他自斟自饮,神色沉静,与周遭的旖旎喧嚣格格不入。有歌姬欲上前斟酒,也被他温和而坚定地婉拒。

“皓月兄!来!喝酒!今日高兴!别拘着!”陶承良端着酒杯,踉跄着过来,一把揽住崔?的肩膀,喷着酒气,“你看子安兄我!多痛快!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哈哈哈!”

王仲玉也举杯笑道:“是啊,皓月兄!郑国公府倒了!夏老贼缩头了!新政畅行无阻!此乃天大的喜事!当浮一大白!来!干了!”

崔?看着两位好友兴奋的模样,心中亦感快慰。他端起酒杯,与二人轻轻一碰:“新政初成,前路仍艰。然……能见奸佞伏诛,新政得行,崔某心中,亦甚为畅快!此杯,敬二位兄台!敬……这来之不易的清平气象!”说罢,仰头饮尽。

“说得好!”王仲玉赞道,“敬清平气象!”

“敬清平气象!”陶承良也跟着大喊,又是一杯下肚。

三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王仲玉说起朝中趣闻,陶承良大谈商行近况,崔?则偶尔插言几句新政惠民之效。气氛热烈而融洽。酒过三巡,陶承良己醉眼朦胧,拉着歌姬的手,絮絮叨叨说着胡话。王仲玉虽也微醺,眼神却依旧清明,他斜睨着崔?,笑道:“皓月兄,你看这琼玉阁,美人如云,笙歌曼妙。你倒好,坐怀不乱,清心寡欲。莫非……真被那沈家小姐或颜大家勾走了魂?还是……等着哪位红颜知己?”

崔?淡然一笑,放下酒杯:“介之兄说笑了。崔某志在史笔,心系社稷。儿女情长,非此时所念。此间繁华,过眼云烟罢了。”

“好一个‘志在史笔,心系社稷’!”王仲玉抚掌,“皓月兄风骨,小弟佩服!来!再饮一杯!敬你的史笔千秋!”

三人再次举杯。窗外,汴河之上,画舫游船,灯火点点,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传来。汴京城的繁华与喧嚣,在这一刻,仿佛触手可及。崔?望着窗外璀璨的夜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与期许。新政的曙光,己然照亮前路。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这琼玉阁的暗影之中,一双冰冷锐利的眼睛,如同潜伏的毒蛇,正牢牢锁定着他。更远处,汴河对岸的阴影里,几名身着夜行衣、气息内敛的身影,正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注视着琼玉阁的方向。为首一人,袖中寒光一闪,赫然是一柄淬毒的短弩!

欢宴笙歌之下,杀机己悄然弥漫。西夏的獠牙,在暗夜中,闪烁着致命的寒光。崔?的平静生活,即将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