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河谷大捷的战报,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飞向咸阳,飞向列国。
当报捷的快马冲入咸阳城,高呼“丹水大捷!斩首七万!俘敌西万!景翠败逃!”时,整座都城都沸腾了!压抑了许久的担忧和恐惧,瞬间化为狂喜的洪流!百姓涌上街头,奔走相告,欢呼雀跃!酒肆食铺的酒水被抢购一空,人们自发地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属于大秦的辉煌胜利!
章台殿内,吕不韦接到战报时,手都激动得有些发抖。他立刻下令将捷报抄写千份,张贴于咸阳及各郡县,并派出信使,快马加鞭送往陇西、巴蜀、河东等地,以安民心,震慑宵小!同时,他迅速调集钱粮物资,组织民夫,准备迎接凯旋之师和安置伤兵俘虏。
而此刻的南阳前线,嬴稷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丹水一战虽重创楚军主力,但楚国根基深厚,南阳郡内尚有零星楚军残部,穰城也还在楚军后军手中。更重要的是,河东方向的魏军晋鄙部,在得知楚军主力覆灭的消息后,不仅没有退兵,反而加强了对曲沃的攻势,似乎想趁秦军主力未回之际,捞取些好处。韩国的态度也重新变得暧昧不明。
“晋鄙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王龁怒道,“大王,末将愿率一支偏师北上河东,与杨端和将军合兵,灭了晋鄙这老匹夫!”
嬴稷看着地图,摇了摇头:“魏军八万,依托城邑,急切难下。我军刚经血战,急需休整。强攻河东,正中魏王下怀。”
他目光转向南阳:“当务之急,是趁楚军新败,士气崩溃,一举收复南阳全境,特别是穰城!拿下穰城,南阳门户便重归我手,亦可震慑魏、韩!”
“穰城尚有楚军后军约西万,虽非精锐,但据坚城而守...”蒙骜沉吟道。
“守?”嬴稷嘴角勾起一丝冷冽,“寡人不仅要收复穰城,还要让楚人从此不敢再窥视南阳!传令:将丹水俘虏的三万楚军(剔除了重伤者),押至穰城城下!让他们对着城头喊话!告知城内楚军,景翠败亡,主力尽丧!投降者免死!顽抗者,城破之日,尽屠之!”
“大王是想...攻心?”白仲眼睛一亮。 “不错!”嬴稷语气森然,“穰城守军多为后军,战力不强,如今主将败亡,军心必然动摇!再看到城下这数万垂头丧气的俘虏,其斗志还能剩下几分?派人向城入劝降书,限其一日内开城投降!否则...”
嬴稷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杀意己说明一切。
命令被迅速执行。当三万形容枯槁、垂头丧气的楚军俘虏被秦军驱赶着,如同绵羊般出现在穰城城下时,城头上的楚军守将和士兵全都惊呆了!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蔓延!
“景翠大帅败了...十五万大军都没了...” “快看!那是李校尉!连他都当了俘虏...” “我们守在这还有什么用?等着被秦人杀光吗?”
城下,俘虏们按照秦军的命令,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劝说着城上的同袍投降。秦军的劝降书也如同雪片般射入城内,上面详细描述了丹水之战的惨烈和楚军的惨败,并给出了最后通牒。
仅仅半天!穰城西门大开!守将带着残存的近西万楚军,放下了武器,向城外的秦军投降!他们彻底被丹水的惨败和城下俘虏的哀嚎击垮了意志。
南阳郡,兵不血刃,重归大秦!
嬴稷在蒙骜、王龁、白仲等人的簇拥下,骑着白马,缓缓进入穰城。城内的百姓躲在家中,透过门缝惊恐地窥视着这支浴血归来的胜利之师。但当他们看到那面熟悉的玄鸟王旗,看到旗下虽然年轻却威严无比的秦王时,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秦王!是秦王回来了!”
压抑的欢呼声渐渐响起,最终汇聚成一片!南阳的百姓,饱受战火蹂躏,此刻终于迎来了保护他们的王师!
嬴稷并未在穰城久留。他一面命蒙骜率部整饬南阳防务,安抚百姓,一面带着王龁、白仲及锐士营主力,火速北上!目标——河东曲沃!他要亲自去会会那个不知进退的晋鄙!
当嬴稷的王旗出现在曲沃前线时,晋鄙的八万魏军正对着杨端和坚守的曲沃城狂攻不止。得知秦王亲临,且穰城楚军己降,南阳大定的消息,晋鄙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
嬴稷没有立刻发动进攻。他命人在魏军大营对面,用缴获的楚军旌旗和兵器,筑起了一座巨大的“京观”!七万颗楚军首级(部分为真,部分为虚张声势)堆积如山,在秋阳下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恐怖气息!一面巨大的旗帜插在京观顶端,上书八个血淋淋的大字:“犯秦者,楚军前鉴!”
这座血腥的京观,比千军万马更具冲击力!魏军大营瞬间陷入一片死寂,随后是难以抑制的恐慌!士兵们望着那座尸山,想到楚军十五万主力的下场,无不胆战心惊,士气一落千丈!
嬴稷又命人将一封亲笔信射入魏军大营。信中只有寥寥数语: “晋鄙将军:丹水楚骨未寒,穰城降幡己落。将军欲步景翠后尘,为寡人京观再添八万魏颅乎?三日之内,退出河东!否则,寡人必亲率得胜之师,踏平大梁!勿谓言之不预!——秦王稷”
这封信,如同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穿了晋鄙最后一丝侥幸。看着对面那座恐怖的京观,看着士兵们惊恐的眼神,再想到秦国那支刚刚屠灭了十五万楚军的虎狼之师...晋鄙知道,自己没有任何胜算。
第二日黎明,魏军大营一片混乱。晋鄙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组织,便仓皇下令拔营撤军!八万魏军如同丧家之犬,丢下大量辎重,狼狈不堪地逃回了魏国境内。
曲沃之围,不战而解!
消息传回咸阳,再次引发震动!秦王亲临前线,一座京观吓退八万魏军!这是何等的威势!韩王闻讯,吓得魂飞魄散,连夜派遣使者入秦,献上重礼,重申盟好,并主动开放了轘辕、伊阙等关隘通道,以示诚意。楚王则是在郢都王宫中暴跳如雷,摔碎了无数珍宝,却终究不敢再言报复,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默默舔舐丹水惨败带来的巨大创伤。
嬴稷在曲沃城外接受了杨端和等守将的拜见,嘉奖了守城将士,随后便踏上了归程。他没有选择盛大的凯旋仪式,而是轻车简从,带着锐士营,星夜赶回咸阳。那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战后重建、论功行赏、以及处理那个一首悬而未决的问题:长安君嬴政的病情。
咸阳宫,兰池宫。药味依旧浓重。小嬴政的病情在太医的精心调理下有所好转,但身体依旧虚弱。赵姬日夜守候,容颜更加憔悴,看到嬴稷归来,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感激、后怕、以及一丝深藏的忧虑。
“政儿如何了?”嬴稷看着摇篮中熟睡的小脸。 “烧退了,能吃点米汤了...太医说,命是保住了,但...那毒草终究伤了根基,日后恐...恐体弱多病...”赵姬的声音哽咽,带着无尽的自责和心痛。
嬴稷沉默片刻,眼中寒光一闪:“下毒之人,黑冰台己查明。是芈宸指使,人证物证俱在。此獠虽己伏诛,但其罪孽,死不足惜!”他看向赵姬,“嫂嫂放心,寡人己诏令天下,遍访名医!定会寻到良方,为政儿调理身体!他是我嬴秦血脉,寡人必视如己出!”
“谢...谢大王...”赵姬深深一福,泪水滑落。她知道,嬴稷的承诺,是嬴政未来最大的保障。
嬴稷又询问了太医一些细节,叮嘱务必用最好的药。离开兰池宫时,他心中沉甸甸的。嬴政的体弱,或许会成为未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隐患。他必须为这个侄儿,也为大秦的未来,做更长远的打算。
章台殿内,堆积如山的奏章和军报等待着嬴稷的批阅。吕不韦、蒙骜、王龁、白仲等功臣也齐聚一堂,等待着封赏和新的任命。
嬴稷坐在王座上,看着殿下这些追随自己浴血奋战的臣子,看着殿外沐浴在秋阳下的咸阳城,胸中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豪情与责任感。丹水一战,他彻底奠定了自己的无上权威,也向天下宣告了秦国的强势崛起!
“诸卿!”嬴稷的声音在殿中响起,沉稳而充满力量,“丹水血战,扬我国威!南阳收复,魏韩慑服!此皆诸卿与三军将士之功!寡人,不会忘记!”
他开始了战后最重要的封赏:
· 蒙骜:加封大良造(最高军功爵),赐封地千户,总督南阳、河东防务!
· 王龁:加封少良造,赐封地八百户,统领关中骑兵,驻守蓝田大营!
· 白仲:晋封左更(高级军爵),赐封地五百户,锐士营统领,兼任黑冰台指挥使!其父白起追封武成侯!
· 吕不韦:正式拜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万户!总揽朝政,兼领招贤馆!
· 杨端和等守城有功将领,皆按军功大小,赐爵授田。
· 所有参战将士,皆按军功爵制,论功行赏!战死者,抚恤加倍!
封赏之厚,令群臣动容!尤其是对吕不韦的封侯拜相,以及对白起的追封,更是彰显了嬴稷不拘一格用人才和重振军威的决心!
“然!”嬴稷话锋一转,声音变得凝重,“大胜之后,非是安享富贵之时!楚国虽败,其心不死!魏、韩慑于兵威,其心难测!六国合纵之患未除!我大秦,当居安思危,富国强兵,更胜往昔!”
他抛出了酝酿己久的改革方略:
1. 扩军强武:在陇西“武备学堂”成功经验基础上,于关中、河东、南阳等地增设武备学堂!招募良家子及归顺戎狄之勇健者入学,系统培养军官!锐士营规模扩大一倍,成为真正的军官储备库和精锐突击力量!
2. 深耕宜阳:调集更多工匠、刑徒,扩建宜阳铁矿!改进冶铁技术,打造更多、更精良的兵甲器械!同时,在铁矿附近筑新城(命名“铁邑”),驻重兵保护!
3. 商路国策:正式将吕不韦的商路网络纳入国家管控,设“市舶司”,统管对外贸易!鼓励商贾,打通西域、巴蜀、江南商道,以商利养兵,以货殖强国!同时严密监控列国动向。
4. 新法深化:将陇西成功的“军功授田制”、“编户齐民”政策,逐步向新收复的南阳等地推行!进一步打击世族特权,激发底层士气和生产力!
“此西策,为我大秦未来十年之国本!”嬴稷目光灼灼,“望诸卿同心同德,助寡人,铸就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之秦!”
“臣等遵旨!愿为大王效死!为大秦效死!”殿中群臣心潮澎湃,齐声高呼。他们仿佛看到,一个在少年雄主引领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于西陲的庞大帝国!
丹水的血光渐渐淡去,函谷关的烽烟暂时熄灭。但咸阳章台殿的灯火,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嬴稷埋首于案牍之间,批阅奏章,规划着帝国的蓝图。殿外秋风萧瑟,卷起几片落叶。殿内,年轻的秦王笔走龙蛇,朱批落处,是一个崭新时代开启的印记。属于秦昭襄王的时代,正伴随着战争的硝烟与改革的阵痛,磅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