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白云城

2025-08-15 1425字 9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白云城的青砖城楼足有五丈高,墙垛上的箭孔排列如琴键,历经百年风雨的砖石被得泛着温润的光泽。城门是整块楠木包铁打造,铜钉如星子般密布,门楣上悬挂着三个大字 “白云城” ,在日光下透着墨色的沉韵。吊桥横跨护城河,铁链在桥板下发出沉闷的碰撞声,桥头两侧的石狮子爪下踩着绣球,鬃毛卷曲的纹路里藏着工匠刻下的细密花纹。

主街两侧的商铺多是两层歇山顶建筑,朱红廊柱被往来行人得油亮,柱础上雕刻的缠枝莲纹仍清晰可辨。绸缎庄的雕花窗棂糊着双层宣纸,既挡风尘又透天光,窗台上摆着青瓷瓶,插着当季的白菊与红枫。钱铺的墙是糯米汁混合三合土夯筑而成,坚硬如铁,柜台是整块紫檀木打造,边缘被铜钱磨出圆润的弧度,柜面暗纹里还能看出历年刻下的账目记号。

城北的钟楼是全城最高的建筑,青砖砌成的塔身呈八角形,每角悬挂着铜铃,风吹过时奏响清越的和声。塔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变幻出青、蓝、紫三色光晕,塔内的铜钟重千斤,钟身上铸着祈福的铭文,每逢整点敲响时,钟声能传遍九街十八巷,连城南码头的船工都能听见。

南码头的栈桥是用巨大的青石板铺就,石板间的缝隙里长满墨绿色的苔藓,被浪花溅湿时透着莹润的光。沿岸的货栈是砖木结构,屋顶覆盖着黑瓦,屋檐伸出丈余,既避雨水又遮阳,栈内的木柱底部包着铁皮,防备潮湿的水汽侵蚀,柱上还刻着历年水患时的水位线,深浅不一的刻痕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西街的丹坊藏在两株老槐树下,青灰色的砖墙爬满何首乌藤蔓,门楣上悬着块乌木匾,“百草堂” 三个金字被常年的药香熏得泛着温润的光。“惊羽,这里就是我们的住处了。我带你转一转。”周元把惊羽接到了白云城,十年来的布局,置办了这样的一家产业。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迎面就是丈高的药柜,上千个抽屉排列如蜂巢,每个抽屉外都贴着泛黄的麻纸标签,“当归”“黄芪” 等字迹被手指磨得有些模糊,拉开时会带出股陈年的草木清香。之后是一些低矮的展柜,陈列着一些一阶和二阶丹药。

正厅中央的红泥灶上支着紫铜药锅,锅底结着层深褐色的药垢,是几十年熬药留下的印记。穿蓝布长衫的药师正用长柄铜勺搅动药液,咕嘟冒泡的药汤泛着琥珀色,蒸汽裹挟着甘草与川贝的甜香,在窗棂上凝成细密的水珠。灶边的竹筐里堆着刚采的鲜药,带着晨露的薄荷与紫苏挤在一起,叶片上的绒毛沾着细碎的阳光。

后堂的炼丹房更为讲究,西壁砌着防火的青石板,屋顶开着菱形的气窗,能让丹炉的烟气顺着特制的陶管排出。三足铜炉足有半人高,炉身上雕刻着八卦图案,火焰在炉腹里跳跃,将炉壁映得通红,炉口飘出的青烟带着奇异的甜香,那是用百年野山参与雪莲炼制的丹药气息。

靠窗的木案上摆着成套的丹具,白玉碾槽里还残留着朱砂的痕迹,牛角药匙躺在描金托盘里,旁边的瓷瓶贴着 “淬体丹” 的标签,瓶塞用红绸扎紧,防止药性外泄。两个学徒正蹲在墙角分拣药材,指尖翻动间,将发霉的枸杞与的桂圆分开,簸箕晃动的声响里,混着药师低低的叮嘱:“这株七叶一枝花要去须根,否则炼出的丹药会带涩味。”

后院是一个演武场,十几个侍卫正在进行格斗。“这里,可以进行各种训练。”周元对小惊羽说道。

傍晚时分,丹坊的门仍敞着,药香顺着街道飘出老远,与隔壁酒肆的酒香缠在一起。买完药的老掌柜提着纸包出来,油纸外渗透出深褐色的药渍,他哼着小曲拐进巷口,纸包里的当归与川芎还在悄悄释放着草木的精魂,在暮色渐浓的白云城,晕开一片安宁的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