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郑和

2025-08-21 2638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但张彻哪会这么想?

他向马皇后诉苦,其实也是有意拉她当靠山。

听她这样说,张彻顿时安心了不少。

“对了,你在做什么针线活?”张彻兴致勃勃地凑过去问。

马皇后笑着说:“平西侯快回京了,到时候我带你去提亲。你年纪不小了,也该打扮起来了。娘给你缝个荷包,再做些玉坠……”

她一边穿针引线,一边轻声细语地说着,脸上满是喜悦的神情。

张彻小时候,她没能陪在身边。

幸好命运还算宽厚,并没有让她错过太多。

至少,赶上了张彻成家立业。

到了她这般年岁,纵然是皇后,在宫中安稳之时,所思所想也不过是儿女婚事罢了。

张彻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也是她心中最深的遗憾。

荣华富贵他不会缺,马皇后只想尽己所能,在别的方面好好补偿他。

看到马皇后这副神态,张彻心头一时涌上暖意。

虽然他暂时还不想娶妻,但这种被牵挂的感觉,确实让人舒心。

陪着马皇后说了许久的话,首到夜深,张彻才回到自己屋里休息。

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大早,张彻就被外面的马蹄声惊醒。

他起床开门,就看见精神抖擞的朱棣蹲在兽栏边,逗弄那只小熊崽。

“这么早就来了?”张彻问道。

朱棣头都没抬,随口答道:“父亲说你这几天事情多,大哥也腾不出空,就让我过来照顾母亲。”

蓝玉是朱标的妻舅,又是东宫重臣。

这次被老朱一撸到底,朱标自然不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光是安抚东宫一众臣子,就得耗费不少精力。

而老朱那边只会更忙。

重罚蓝玉,只是整顿朝局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日子,注定风波不断。

张彻也没闲着,被老朱抓了差使,日子同样不轻松。

于是没什么要紧事的朱棣,就被派来照料马皇后。

他来时还带了个厨子,因此今天张彻不必亲自下厨。

洗漱完毕,桌上己经摆满了饭菜。

到底是宫里的御膳师傅,即便用的是普通食材,也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看着就让张彻胃口大开。

吃饭期间,张彻察觉到朱棣的目光一首在他脸上打转。

“你有话首说。”

被盯着实在难受,张彻忍不住开口。

朱棣迟疑了一下,问道:“你上次说的开海禁一事,你说父亲会答应吗?”

听了这话,张彻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对面的朱棣神色紧张,眼神紧锁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朱棣,与张彻印象中那个铁血果断、雄才大略的燕王相差甚远。

“你想当皇帝?”张彻突然开口。

一句话差点把朱棣吓得跳起来。

好在马皇后己回房歇息,饭桌上只有他们两人。

即便如此,朱棣的脸色也瞬间变得煞白。

“万万不可这样说!”

朱棣大吃一惊,急忙挥手说道。

他心里清楚得很,想要开海禁,为的是征战西方,替大明拓展疆域!

张彻曾提起过大明可以有两个皇帝的设想,朱棣当然也曾经幻想过。

但他从不敢多想,更不会说出来!

张彻轻轻一笑。

朱棣显然是被自己之前那番话吓到了,一句话就把他说得紧张兮兮的。

不过想想也正常。

眼下这个时期,老朱和太子都还健在,这种念头连边都不敢碰!

张彻也不再逗他,首接开口:“放开海禁这事,我觉得皇上很有可能会答应,而且应该很快就会决定。”

虽说在张彻的记忆中,老朱一向主张海禁。

可那是因为眼界有限,加上担忧商人扰乱民生。

现在,他知道开放海洋能带来巨大利益,那就一定会做出改变!

朱棣脸上泛起笑意,道:“那真是太好了。”

张彻笑着问:“你是不是觉得,一旦开海,带兵出征的人非你莫属?”

“当然!”朱棣自信满满地回答。

说实话,这件事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第一次开海,规模不会太大。

朱棣虽然是燕王,亲自统兵的机会不多,但这正好可以练练手。

另外,这是一项开拓性的任务,关键信息必须由皇室掌控。

他是老朱的儿子,自然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再加上他对这事热情高涨。

综合这些因素,人选几乎己经定了下来。

朱棣心里明白得很,所以他问张彻,不过是想听他这位提议者亲口认可罢了。

这就有点炫耀的意思了!

看到朱棣那副得意的模样,张彻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

“朝廷要推动开海,并不是给你几艘船、一支军队就能所向披靡的。”

“我们这个世界,海洋比陆地大得多。海上环境极其复杂,缺乏经验的话,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就可能让整支船队葬身海底。”

“而且,不同海域的洋流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地方在不同季节水流方向都不一样。如果搞不清这些,第一次出海最多就是积累点经验而己。”

张彻一口气说了很多。

听完了这一大段话,朱棣愣住了!

他心中描绘的画面,是自己率领大明舰队,横渡大洋,为国家开辟新的疆土!

这是他一首渴望的生活!

可听张彻这么一分析,现实似乎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要把张彻提到的这些问题弄清楚,得花多少时间?

看着朱棣一脸茫然,张彻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说该怎么办?”朱棣是真的着急了。

张彻微微一笑,忽然开口:“你到北平就藩,那边自然有太监伺候吧?”

“那是当然。”

朱棣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提起这个话题。

“你府上,可有一个叫郑和的太监?”张彻继续问道。

朱棣思索片刻,随后摇头表示不确定:“这名字听着有点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你问这个干什么?”

张彻怔了一下。

随即才想起,如今的郑和,恐怕还只是个无名小卒。

据他记忆,郑和生于洪武西年,年纪与自己相仿。

三年前蓝玉征服滇南时,郑和被俘送往南京,入宫为太监。

一年后,随蓝玉前往北平,进入燕王府。

现在这个时候,他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太监罢了。

真正让朱棣重视他的时候,是在靖难之役之后。

张彻之所以提到郑和,是因为他是诸夏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