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雒于仁笔下,皇帝仿佛是昏庸透顶的千古罪人!
事实上呢?
这位皇帝一生钟情郑贵妃,并不沉溺酒色。
却被骂得像个终日泡在酒缸里的昏君,还被扣上宠幸太监的帽子。
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信。
雒于仁写这封奏章,倒不是真有什么深意。
纯粹就是觉得,既然做了言官,总得整点动静出来,才算尽职。
天天跟那些小官斗,有啥意思?
就算是内阁首辅,喷起来也不够劲儿。
要闹,就得闹大的!
还有什么事,比骂皇帝更拉风?
至于所说是否属实,其实并不重要。
“风闻奏事”嘛,传了就算!
最后他还加了一句:
“我敢这么骂你,是因为我忠心耿耿,是为你好!”
滑稽不滑稽?
可即便万历气得发抖,也没法把此人怎么样。
自打这件事之后,一帮言官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集体觉醒。
一时间,弹劾万历的奏章如雪花飘落,铺满龙案。
起初还雷霆震怒的皇帝,被喷得无力反抗,干脆破罐子破摔。
他的骨头够硬吧?
可回头一看,除了满足一时口舌之快,对国计民生又有何益处?
这样的言官,明朝多得是。
比如欧阳一敬,靠着一张嘴,十年间竟逼得二十多位贤臣罢官退场。
连高拱这种公认的干练之才,也被他骂成不如蔡京。
最终,高拱不堪其辱,愤然辞官归乡。
这类事件,在明朝数不胜数。
难以计数的贤能之士,被那些只会空谈的言官排挤得愤然离去。
在这过程中,大明错过了多少振兴的机会,恐怕只有苍天知晓!
民间尚有“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说法。
而大明朝独特的都察院制度,更是网罗了天下最擅长抨击的舌战之徒。
这些人嘴上高喊忠义,实则以言语搅动朝局根基。
这群巧舌如簧之辈,从不曾真正为江山社稷着想。
他们看似不畏生死,但他们誓死维护的,不过是自己的名誉与权势。
即便是儒家所倡导的仁义道德,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工具罢了。
张彻绝不愿与这般人物纠缠不清。
在崇帧年间,国家风雨飘摇,这帮言官却仍在西处攻讦。
有人提议迁都江宁,以图东山再起。
立刻就被斥为居心叵测,动摇人心,必须斩首!
有人说暂且议和,可作权宜之策。
又被骂为丧权辱国,不学无术,同样该杀!
还有人主张练兵平叛,以御外敌。
照样遭责难,说是劳民伤财,提出者动机不良,杀!杀!
于是,在一片喧嚣声中,脚踏实地做事的大臣们只能噤若寒蝉。
大明一次次错失扭转乾坤的机会,最终土崩瓦解。
所以,“言官误国”这话,在大明还真不是一句气话!
也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手腕强硬,这群疯狗才不敢乱咬主子。
但他们畏惧的是老朱本人,而不是皇位,更不是张彻这位所谓的“义子”!
更为要紧的一点在于,他是“义子”!认当今圣上为父!
这身份,容易招人忌恨。
当年老朱的义子,都是些什么人?那可都是开国功臣,像沐王府那样的名门望族便是其中一员!
更要紧的是,这些义子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建国初期便己不再称“义子”,而是君臣相待。
如今再来一个新晋义子,让当年那些出生入死、连一声“爹”都不曾叫过的旧部如何看待?
我们浴血奋战,舍命拼杀,你凭什么轻易就坐享其成?
这群人比起言官要狠得多,虽不至于如疯狗般乱咬,但谁能保证他们心中不会生出些别样的情绪?
自古以来,不患贫寡,只怕分配不公,这个道理张彻心里清楚得很。
他并不想成为众人针对的对象,更何况,他本就不愿涉足朝堂。光凭食盐改良、红薯土豆推广这几项功劳,也够用一阵子了!
抱紧老朱的大腿,安安稳稳过日子,岂不快活,何必去费那个劲儿?
“爹,我这个人没什么大志向,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守着自己这一方天地,过得舒坦自在……”张彻迟疑地开口说道。
虽然话语含糊,但老朱一听就明白了。
这些时日相处下来,他也大致看清了张彻的心性。
这个少年手握重财,暂且不论其他,仅凭掌握的制盐之法,便足以让他飞黄腾达。
可这少年一首秘而不宣,要不是误认父亲,恐怕那制盐技艺还将继续隐瞒下去。
老朱心里多少存了点栽培张彻的心思。毕竟张彻从小没受过正统教育,但偏偏他思路开阔,很多观点与老朱不谋而合。
老朱并不忌惮儿子有能力,一方面他本人镇得住,另一方面有朱标在也压得住!
更别说张彻提出“开海”策略后,等于是给朝廷再添一份保障!
既然有能力,那就该去拓展疆土!不过张彻虽然想法新颖,却略显空泛,说白了就是说得漂亮,缺乏实际操盘经验与具体思路!
老朱想着先把张彻引入朝堂历练一番!
不一定非得培养出多么出色的干才,至少要懂得一些政治上的门道!
将来若是认祖归宗,必然会引起不小波澜,没有一点政治敏感度,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有些事情,不会因为你不去触碰,就永远不会找上门!
不过这小子精得很,估计早就察觉到麻烦,所以才会抗拒老朱的安排。
“要不然,这义子的身份就算了吧。”
张彻见老朱脸色不好,心里也有点发虚。
细想也是,天下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好事!
当了义子,就得为老朱卖命。
反正现在他己经确信老朱没有杀他的念头,那么义子这个身份要不要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自己己经给了老朱那么多东西,该有的赏赐总得兑现吧?
张彻也打定了主意,只要拿回属于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就够了,其他的不再多求。
老朱被张彻这句话气得笑了出来。
“你还真以为咱家的义子身份像菜市场的大白菜,想要就拿,不想要就扔?”他瞪着眼说道。
张彻只能尴尬一笑,不敢回应。
看他这副样子,老朱更是来气。
但转念一想,马皇后一心盼着张彻能喊她一声娘,老朱也只能无奈叹息。
没办法,这是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