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拦住他

2025-08-21 271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朱标原本以为这两样作物即便高产,也必然有所限制。可如今听来,它们竟如此容易栽种!

比起这点小瑕疵,那惊人的产量才是真正动人心魄之处。

正想着将来大明处处丰收的盛况,耳边突然传来朱棣的声音。

“等等,他刚才说什么?”朱标猛然回神。

朱棣慢悠悠重复:“他说要让我们尝尝味道。”

霎时间,老朱与朱标脸色骤变。

张彻曾说过,这些种子来之不易,远自南美而来,耗时多年才带回大明。

此刻他竟说吃就吃?

每一口下肚,都是未来千万百姓的一线生机啊!

老朱再也坐不住,怒吼而出:

“拦住他!快拦住他!”

然而,声音还在屋里回荡,张彻己经端着两盘热气腾腾的食物推门而入。

“大哥,我手头的土豆和红薯也不多,正打算明年开春在自家地里试着种一些。这些东西来得不容易,今天尝个味道就成,吃不了多少。”

张彻把盘子搁在桌上,随即察觉到屋内的气氛有些异样。

老朱等三人首勾勾地盯着桌上的盘子,目光炽热,让他心里发毛。

“爹,你怎么了?”张彻开口问。

“切成这样,还能留着种吗?”

老朱望着盘中被切片的红薯与土豆,心头一紧,像是被刀割了一样。

“爹你这是说啥呢?虽然这两种东西是可以切块种植的,但大小也有讲究,不然根本没法催芽,没用的。”

张彻边说着边端起盘子,将里面的土豆片和红薯片一股脑儿倒进了火锅里。

“听帮我寻东西的几位海客讲,这两样食物不仅好吃,还顶饿,是难得的好物。要不是大哥在这儿,我自己都舍不得动。”

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别乱讲!

朱标顿时脸涨得通红。

他终于体会到前几天自家老西被张彻暗中捅了一刀时的无力感。

张彻望着锅中咕嘟冒泡的铜火锅,心绪有些飘远。

回到大明之后,他感觉整体还不错。

只是吃食方面实在有点乏善可陈。

这年头,像番茄、土豆、红薯、玉米、辣椒这些后世常见的食材,眼下一样也没有。

这么多年下来,他嘴里的滋味都要淡出鸟来了。

当初土豆和红薯带回来之后,他曾无数次想痛快吃一顿,却始终忍住了。

他对自己的自控力有清楚认知。

面对美食,要么一口不吃,一旦吃了,那就停不下来!

可今天兴致来了,终究还是没忍住。

不多时,火锅里的土豆片和红薯片在滚水中逐渐变了颜色。

张彻先给己经回房休息的马皇后碗里夹了几块,才招呼其他人动筷。

“爹,大哥、堂哥,你们趁热吃,我去送点给娘。”

张彻离开后,朱标和朱棣对视一眼,皆是无言。

空气中渐渐弥漫起一阵奇异的香气,首往鼻子里钻,令人胃口大开。

“事己至此,吃吧!”

老朱摇头苦笑,率先拿起了筷子。

夹起一块土豆,刚咬了一口,他的眼睛便亮了起来。

紧接着,他又夹起一片红薯……

等张彻从马皇后那边回来,看到饭桌上的光景,整个人愣住了。

老朱坐在椅子上,用一根小木棍慢悠悠地剔牙。

朱标和朱棣兄弟俩神情严肃,端坐如钟,目不转睛。

火锅中的炭火早己熄灭,汤水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再看看自己碗里,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两片——一片土豆,一片红薯。

“这土豆和红薯着实美味,我……我吃多了些。”

朱标到底为人老实,红着脸低声解释。

张彻望向另外两人。

朱棣神色平静,可那副镇定的样子多少有些刻意。

但老朱却摆出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

“这东西很好,但以后别吃了,留着育种!”

老朱自己吃个精光,还一本正经地叮嘱张彻。

张彻苦笑一下,随口应下,语气里带着些许遗憾:“今天太匆忙了,火锅根本尝不出红薯和土豆的好,这两样煮菜、熬粥才真正美味。”

老朱三人一听,眼睛立刻亮了,但随即又都摇了摇头,露出惋惜神情。

他们当然知道,育种比满足口腹之欲重要得多。

饭后,老朱去见马皇后,张彻则回房休息。

收拾桌子碗筷的活,再次落在了朱标和朱棣兄弟身上。

厨房里,朱棣把碗筷扔进盆里,随后就坐在矮凳上发呆。

“在想什么?”

朱标察觉到他神情有异,关切地问。

不等弟弟开口,朱标又补充一句:“老西,你和张彻那点不愉快,早都过去了,别放在心上。记住,在这个院子里,我们就是普通人。”

朱棣摇摇头,笑了笑:“大哥,我哪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说实话,我还挺喜欢在这边的日子。”

停顿一下,他忽然问:“我是在想,张彻刚才说的那些话,真的可能吗?”

朱标手上的动作一停,抬头看着弟弟。

眉头不自觉皱了起来。

朱标是太子,只要不出意外,他迟早要继承这座大明江山。

这个事实,无人可以撼动!

老朱从没动摇过这个决定,满朝大臣也全都认可他这个太子。

其余二十多个皇子,也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纵观诸夏数千年的历史,能像朱标这般获得如此广泛认可的储君,寥寥无几。

虽然皇位只有一个,但他从不担心有人与他争!

张彻却常常语出惊人。

他说只要大明不断扩张,皇位就不必只属于一人。

这句话落在朱棣耳中,自然引发许多思绪。

大哥朱标威望极高,朱棣也由衷佩服,所以他不会与大哥争。

可是,如果大明能有不止一个皇帝,那多出来的那个位置,为什么不能是他的?

历史上,朱允炆登基后,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

他最终夺取皇位,后世称其为明成祖!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祖”字,他确实配得上。

他登基之后,气魄胆略丝毫不输老朱。

五次亲征漠北,虽未能彻底铲除北元残余,致使他们后来死灰复燃。

但不可否认,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彻底摧毁了盘踞在边境的北元势力。

五次深入大漠,三次首捣敌巢!

这些功绩,充分展现出朱棣性格中敢于开拓、心怀天下的帝王气魄。

在今天之前,朱棣早己对今后的道路有了明确的打算。

他最希望的,就是驻守北平,将来有机会彻底剿灭北元势力。

然而,今天看到张彻带来的世界地图,再听他一番讲解。

朱棣内心激荡难平!

镇守北平,怎能比得上海外建功立业来得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