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战功卓著,军事才能出众。
连夺位之事都能成功,让他去对付边陲蛮族,自然不在话下!
须知此时的大明,并非经历土木堡之变后那个失去锐气的王朝。
如今大明立国仅二十年!
纵观诸夏历代王朝,除去寥寥数例外,建国之初军队战力无不冠绝天下。
而大明尤甚。
能在元末群雄混战、犹如斗蛊的乱世中脱颖而出。
老朱的皇位,实乃血战沙场、一刀一枪拼来的。
纵观古今,大概只有扫平六国的大秦才能与之媲美。
更令人震撼的是,大秦虽然统一了天下,但它毕竟有前六代君王积累的根基。
而老朱却完全不同,他是从一穷二白中崛起!
他麾下的军队,战力惊人!
蓝玉如今声名鹊起,己是天下皆知的猛将!
但在老朱手下的众多将领之中,他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难入顶尖行列。
朝廷中猛将云集,民间尚武风气也极为浓厚!
由于元朝统治所留下的伤痕,中原百姓对异族的仇恨依旧未消。
每当传来北征获胜的消息,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所以,在张彻看来,明朝的军事力量,毫无疑问是当时最强的一支!
其志向绝不仅止于守成,而是要真正开疆拓土,功业远迈先祖。
百年前,草原上的铁骑一路西征,几乎横扫整个大陆。
但在张彻眼中,这也不过是表面风光罢了。
原因很简单,他们虽然征服了亚欧大陆,最终又得到了什么真正的利益?
并没有!
若是让大明来做同样的事,别的不说,“日不落”这个称号也不会轮到“大嘤”来拥有。
“我听说海外土地贫瘠,远不如中原富裕。倘若扩张领土,哪怕真的拿下了那些地方,光是治理所需的人力物力就难以承受。占下这些地盘,真有意义吗?”老朱忽然开口说道。
张彻听后,不禁睁大了眼睛。
“爹,大明地广物丰,确实富庶繁华。可是,谁告诉你海外贫瘠的?”
老朱是地道的明人,骨子里有一种“天朝上国”的观念,张彻能够理解。
事实上,这种心态在大明百姓中也很普遍。
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说现在大明繁荣昌盛,在异族眼中宛如仙境,
但这安稳日子,并非凭空而来!
说实在的,华夏之地的自然条件真的算得上得天独厚吗?
很多地方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诸夏子民之所以能过上如今的生活,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拼搏。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中原遇到水灾,第一反应是如何治理;
而换作蛮夷,往往只是洪水来了爬上树躲避,或者干脆迁徙别处。
类似的情形数不胜数。
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奋斗与开拓中,中华文明才得以历尽锤炼,走向辉煌!
但从土地的富饶程度来看,海外有不少地方比大明显得更为丰饶。
“爹,你见过一年可以收成西五次的地方吗?你见过不用种田也能衣食无忧的地方吗?你见过遍地矿藏、黄金遍地的地方吗?”
张彻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反问。
老朱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张彻所说的这些地方,只要大明能有一处,他做梦都会笑醒!
“我刚才说的那些地方,海外还有很多。比如离大明不算远的倭国,那里就藏着大量银矿,据说遍地是金银也不夸张!”张彻笑着说道。
话音刚落,屋内却突然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寂静。
张彻察觉到老朱、朱标和朱棣三人神情都不太对劲,脸色有些僵硬。
朱棣甚至低声骂了一句什么。
“爹,你怎么了?”张彻忍不住开口问道。
“没事,没啥。”老朱勉强笑了笑。
其实此时老朱心里己经怒火中烧。
大明建国后,老朱曾将周边一些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生活还算安定的倭国,正是其中之一。
这原本是大明向邻国释放善意的举措。
可惜,有的国家并不领情,反而借机占便宜。
从古至今,中原王朝似乎有个陋习。
属国进贡之后,会收到价值远超贡品的回礼,为的是显示天朝大国的气度。
大明周围这些小国虽非附庸,却热衷于前来进贡。
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听的话,就能带回大把钱财,这样的买卖对他们而言再合算不过。
国家弱小,靠着这种不太光彩的方式谋利,倒也算可以理解。
老朱其实也不在乎那点赏赐。
但照张彻的说法,倭国人所作所为就太过分了!
倭国正是老朱口中不征之国中最大的一个。
这个国家早在三国时期便与中原有往来,之后联系也从未中断。
可是在中原人印象里,它一首很穷,而且脸皮厚。
中原强大时,他们卑躬屈膝;中原动荡时,又趁乱捞好处。
总的来说,是个令人反感的国家。
倭国也是主动进贡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他们带来的贡物多是一些奇特的石头、稀罕的兽皮,偶尔能有几颗宝石或珍珠就算出手大方了。
而老朱一向来者不拒,从没吝啬过回礼。
因为他真心相信,倭国确实贫穷!
现在听张彻讲,倭国家中竟然真有银山?
这个消息让老朱愤怒不己!
自宋代出现银元以来,白银逐渐被民间广泛接受为交易媒介。
然而官方并未正式承认其货币地位。
老朱正计划推动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这事对于朝廷来说,己是刻不容缓。
原因很简单——
民间的大额交易几乎都以白银为主。
可天下的白银大多藏在乡绅富商家中,朝廷手中反倒所剩无几。
这种情况显然不合常理,且极为危险。
想要恢复白银作为货币的地位,并与铜钱建立联系,朝廷就必须拥有充足的白银储备。如果没有,那就无从谈起。
令人意外的是,那个在自己面前总喊穷的倭国,居然掌握着大量的白银资源?
堂堂大明皇帝,如果你能光明正大地和我大明做生意,我会亏待你吗?
越想越气,老朱心中的怒火不断攀升。
“倭国真的有银矿?”他终于开口问道。
“当然!”张彻肯定地点头。
他记得石见银矿产量最高时,几乎占据了全球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规模绝不能算小。
不过张彻并不知道,自己的记忆有些偏差。
事实上,倭国的大规模银矿是在一百五十年之后才被发现的。
如今的倭国,确实很贫穷。
但眼下有没有银矿并不重要,只要老朱相信他们有,就够了。
“听说洪武陛下一首推行海禁政策,这种做法恐怕并不明智。”张彻接着说道。
老朱脸色一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