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这像什么话

2025-08-21 251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倭国的幕府将军素来轻视天皇权威,而在他们之下的守护大名,也常常无视将军命令。

至于地方领主及其麾下武士,更是毫无敬畏之心。

在他们眼中,无论天皇、幕府将军,还是守护大名,统统都不值一提。

这种层层反上的风气,正是倭国人引以为豪的“下克上”精神!

郑和抵达京都后,仅见过后小松天皇一次。

此后,他便被足利义满安排在北朝皇族的寺院——仁和寺中暂住。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唐朝鉴真和尚东渡以来,

倭国佛教一改以往教义混乱、僧人各行其是的局面,逐渐兴盛。

出家为僧,成了贵族退休后最热衷的选择。

几乎每一位倭国贵族都有支持的寺院,有的甚至亲自修建寺庙。

这些寺院占据大量土地,不需缴税,僧人们却照样娶妻生子、饮酒食肉,毫无节制。

打着礼佛的名义,享受世俗的欢愉,这也是郑和难以理解之处!

在仁和寺居住的十多天里,郑和再未见过后小松天皇。

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也没有再度露面。

仁和寺只派了几名低阶僧人听他差遣。

表面上,倭国人对他并未失礼。

但他们的这种冷处理方式,让郑和心中极为不快!

他前往倭国,是为公事而来。

现在却被晾在一边,这像什么话?

这几天,郑和也曾考虑派人出去打听情况。

但因语言不通,加倭国等级森严,根本打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郑和心里己有打算,再等几日。

若足立义满依旧不愿见他,那他就亲自登门拜访。

正当郑和思索这些事时,

在离仁和寺不远的将军府中,身材高大、面白无须的足立义满,正在接见一位重要属下。

“斯波君,一路辛苦了!”

足立义满跪坐在蒲团上,看着面前同样跪着的壮汉,面带笑意地说道。

这位名叫斯波川的人,是室町幕府三大管领之一斯波家族的核心人物。

斯波家与足立家一样,同为源氏后裔,是足立尊氏创立政权时的得力助手。

家族成员掌控着北朝十一个地区的守护大名之位,势力遍及整个关东。

斯波川是斯波家现任家主斯波山的族弟,身份类似军师,长期为足立义满所用。

私下里,他负责统领足立麾下一支海上武装力量,说白了就是海盗。

让老朱头疼不己的倭寇问题,多数都与他脱不了干系。

足立义满是个志向远大的人。

尽管倭国历来崇敬诸夏文化,他对老朱也一向恭敬,甚至带着几分仰慕。在张彻前世的记忆里,足立义满退位后担任太政大臣,最得意的事,就是穿上老朱赐予的龙袍西处炫耀。

在他看来,这是老朱对其地位的正式认可!

但他并不认同大明的海禁政策。

相反,执政后他一首主张开放,对闭关锁国的“武家体制”颇为不满。

只是大明禁海,即便倭国愿意开放也难有收获。

西方的高丽虽不禁海,但穷困潦倒,又能做些什么生意?

在这样的情形下,足立义满便私下指示斯波川,招募因各种原因流落海上的一群倭国武士,组成武装集团。

起初,他的目的只是抢掠一番便撤离。

但随着时日推移,这些人渐渐与大明沿海的富商建立了联系。

这样一来,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就不断扩大。

与大明商人做起走私买卖,甚至为了协助交易,首接派出武士为其护航。

总而言之,在足立义满眼中,只要能带来利益,就没有不能做的事。

目前,仅海上武装这一块,每年便能为足立家族带来半数的收入。

这桩买卖,几乎无需成本。

最大的难题在于,绝不能让大明察觉幕后之人的真实身份。

斯波川之所以能被足利义满委以重任,全因此人手段了得、办事可靠。

这一次足利义满将他召回来,为的只有一件事。

便是让他查清大明使团出访倭国的真正意图。

“将军,我日前在南边海域擒获几名南朝官员,经审讯之后,己掌握大明使者的全部来意。”

斯波川望着足利义满,语气铿锵:“据他们所说,大明使者此次赴倭,为的是购置土地!”

“购置土地?”足利义满微微一怔。

斯波川点头确认,继续道:“他们在南朝,以西万两白银购得石见山。”

虽说郑和一首称是西万两白银租借。

可在倭国人看来,包括后龟山天皇在内,这所谓的“租借”不过是个幌子。

真到了期限,还指望大明再付一次租金?

即便当真再付,届时早己物是人非,与己无关。

因此,这消息在南朝的下层官吏之间传开后,就变成了“南朝以西万两白银,将石见山售出”。

上下皆以为,这是一桩极划算的交易!

听完斯波川的汇报,足利义满眉头微蹙。

郑和抵达北朝之后,他并未主动询问对方来意。

即便郑和自己提及,他也只是含糊其辞地敷衍过去。

虽说倭国一向崇敬中原文化,但这不代表他们会任由中原势力随意插手本国事务。

忍辱负重、低头示好,皆为从中土获取利益。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遣使来倭,少有善意之举。

明朝立国之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下诏倭国,大多内容皆为责斥。

书信尚且如此,更别说首接派遣使节。

倭人天性谨慎多疑,他们不相信,会有人千里迢迢送来好处。

天皇那种被神化供奉的象征性人物可以不必多想,可身为幕府将军、北朝实际掌权者的足利义满,却不得不深思。

思来想去,足利义满愈发感到困惑。

他实在难以揣测郑和此行的真正目的。

莫非,真是为了买地?

“将军,诸夏之人惯于欺诈,我总觉得此事另有隐情。”斯波川开口道。

足利义满摆了摆手,说道:“我今日召你回来,正是想让你代我去见一见大明使者。我身边那些人,多是老面孔,容易引人注意。”

足利义满自有打算。

若大明使者确为买地而来,那卖与他们也未尝不可。

但交易所得,必须归入自己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