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银行

2025-08-21 2476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特别是对倭国,更是不能轻易施恩。

张彻接着说道:“爹,这次可千万别给他们金银珠宝。真要赏赐,就给他们封个“友好邦国”的名号,听起来体面,又不花什么本钱。反正他们也就是嘴上讨个吉利,这种事,咱们也能学着来!”

老朱听了,指着张彻笑了起来:“咱还真发现你小子是蔫儿坏!咱拿了人家的银矿,总得给点好处吧?”

张彻睁大双眼,满脸疑惑地说道:“那银矿是我们用真金白银买来的。既然己经花钱买了,自然就归我们所有,跟倭国哪有什么关系?”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爹,你这样想可不太对。如果你不信,回头可以去问问朝中大臣,把银矿的储量如实告诉他们,看他们会认为这矿属于谁?”

老朱听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问那些人?

别看他们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

一旦得知银矿的储量,谁能不动心?谁会把嘴边的肥肉吐出来?

几千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

这笔钱要是用来充实军备,足够把倭国踏平几十次!

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所谓的脸面又算得了什么?

不管来的是谁,这银矿都属于大明!

只要倭国敢说矿是它的,这些人立刻就会喊打喊杀,恨不得立刻出兵灭了倭国。

如今的大明,开国还不到二十年。

朝中大臣多数是随老朱打天下的功臣。

虽然这些年生活安逸了些,看起来也讲究起体面了。

可真到了关键时刻,谁也不会退缩!

打仗这种事,谁不是从刀山火海里闯出来的?

当年蒙元还在漠北嚣张时,三天两头就有官员上书,要求北征灭元。

那时候,武风何其强盛!

要不是老朱考虑到国库吃紧,战争耗费太大,早就压制不住这股战意了。

哪还轮得到张彻去捡功劳?

见老朱一首不表态,张彻心里也开始着急。

“爹,你是不是觉得花西万两买座银矿赚大了?我告诉你,这事真不能这么看!”

老朱笑眯眯地问道:“哦?那你倒说说看,到底该怎么看?”

“我们花的是银子,买回来的却是一座矿!银矿怎么能和银子画等号?开采、冶炼,哪一样不费时费力?”

张彻端起茶杯,一口气喝下一大口茶,接着说道:

“在没炼出银子之前,那东西就是石头!就算炼成了银子,银子本身又有什么用?”

老朱皱眉:“银子是钱,怎么没用?”

张彻惊讶地看着他:“爹,你也这么认为?”

看来是时候给老朱讲讲货币经济的事了。

他略一思索,开口说道:“爹,货币的价值,是人赋予它的。它只是财富的一种象征。黄金、白银之所以能代表财富,是因为它们稀少,又便于流通。”

老朱点点头:“听你这么一说,倒是明白了。”

“就像你给官员发俸禄用的‘官钞’,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它本身不过是一张纸,但也能当作钱来用。”张彻笑着说道。

听到“官钞”两个字,老朱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大明的官员俸禄,除了粮食,还有部分是以“官钞”发放的。

这种纸钞源自老朱效仿前朝的交子所创,但在民间,它的价值并未被广泛接受。

诸夏地区最早的钱庄,出现于明英宗在位之时。

当时,官方发行的宝钞严重贬值,朝廷因此放宽了禁止使用白银的法令,白银自此得以公开流通。

银票也正是从那时起,逐渐在市面上流通开来。

如今的宝钞,尽管有朝廷担保,但信誉几乎荡然无存。

因此,当张彻提起此事时,老朱才会感到一丝难堪。

张彻笑着说:“爹,这种纸钞其实是将来发展的方向,不必在意。只要朝廷能控制好货币发行量,别说是一张纸了,哪怕用树叶当钞票,老百姓也愿意收。”

这话一出,老朱顿时来了精神。

还有这种好事?

见他神情变化,张彻赶紧补充:“当然,这并不是可以随便印刷的。货币的数量必须与市场上的物资总量保持一致。”

“如果物资很少,却发行大量货币,就会造成货币贬值,出现通货膨胀。”

老朱听后点头说道:“这么说,倒是有点道理。”

随即,他皱起眉头问道:“你讲发展工业能提升大明的生产效率,又说树叶都能当钱使。那我们为何还要费力去倭国掌控银矿?”

张彻伸出一根手指,笑着回答:“信用!爹,朝廷的信用非常关键。您知道百姓为何不认可宝钞吗?”

他没等老朱回应,就继续说道:“因为大家觉得,那不过是一张纸,不值得信任。”

“所以,构建一个完整的货币系统,信用至关重要。”

“信用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您说宝钞值钱,它就值钱?要让百姓愿意接受朝廷发行的货币,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支撑物。”

张彻看着老朱,缓缓说道:“这个支撑物,就是金银这样的贵重金属。”

老朱皱眉问道:“有了金银,百姓就能信任宝钞了吗?”

张彻点头:“当然,但这还不够,还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

“什么机构?”

“银行。”

当这两个字脱口而出时,张彻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

这是他来到大明后,第一次向老朱提出设立新机构的建议。

银行这种组织,在后世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张彻倡导建立完整的货币经济体系,自然离不开银行这一关键环节。

老朱来了兴趣:“你详细说说。”

张彻继续道:“金银既可以作为货币价值的支撑物,也可以作为法定货币本身。设立银行之后,要规定百姓可以用纸币兑换金银。”

“朝廷发行纸币应当根据手中的金银储备来安排。如此操作,才有可能逐步建立起朝廷的信誉,让老百姓对宝钞这种纸币产生信任!”

老朱眼神一亮,脱口而出:“有道理!”

张彻接着说:“还可以设立银行,允许百姓把钱存入其中,给予一定利息回报。同时,也可以将资金借贷给有需要的人,收取相应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