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九年,八月末。
这一天,是张彻等人启程出发的日子。
朱元璋早早结束了早朝,只留下几位尚书继续议事。
“诸位,朕打算派遣平西侯沐英北上,出征漠北,以防蒙古残部铤而走险,在冬季之前侵扰边境!”
朱元璋的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中众臣。
留下来议事的大臣并不多,只有寥寥数人。
这几人,几乎构成了大明朝廷最高决策的核心,自然有资格知晓沐英即将出征之事。
兵部尚书唐铎对此事早有耳闻,因此并未感到意外。
唐铎是朱元璋的同乡,自其起兵之初便一首追随左右。
说白了,他就是朱元璋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的地位也不低,如今身兼兵部与刑部两部尚书,还被授予太子太保的头衔。
唐铎做官的原则极为明确——无条件支持皇帝的每一个决定。
朱元璋话音刚落,他便立刻站出来表示赞同:
“兵部也收到了相关情报,自年初一战后,蒙古残部似有异动。他们妄图趁我大明不备发起进攻,殊不知陛下早己洞察先机。有平西侯率军北上,定能一战破敌,平定漠北!”
此时,户部尚书詹徽皱眉说道:“臣以为,若再次出兵漠北,应考虑重新启用蓝玉。蓝玉虽曾获罪,被贬为民,但对漠北情形最为熟悉,朝中无人可比。”
此言一出,朱元璋的眉头微微一皱,目光略带不悦地落在詹徽身上。
詹徽是今年才接任户部尚书之职的。
但在那之前,他曾长期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
别以为他建议起用蓝玉,就是对蓝玉有好感。
其实,他出身言官体系,素来秉公办事,不因人情而动摇。
正因如此,朱元璋对他一首不太欣赏。
言官当久了,多少会让人感到厌烦。
还未等朱元璋开口,唐铎便立刻反驳道:
“詹大人此言不妥。蓝玉对漠北的了解,也非天生知晓,应给后起之秀更多机会才是。”
唐铎说话时,意味深长地看了詹徽一眼。
殿中诸人,哪个不是精明之人?哪一个不是身兼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之类的虚衔?
听到唐铎这番话,詹徽心中一凛。
他虽是言官出身,但并非一味逞口舌之快的人。
在左都御史任上,他早就学会了说话的分寸。
否则,也不可能坐到如今的位置。
他深知,若如周观政那样不懂进退,至今还在做巡城御史,动不动就被罚去面壁思过。
于是,詹徽迅速调整态度,露出感兴趣的表情,问道:
“不知此次还有谁将率军出征?”
唐铎道:“此次出征,平西侯为统帅,燕王为副统,皇上更将屯部主事张彻任命为游击将军!”
若是在早朝之上说出这番话,恐怕立刻便会引发满堂惊愕。
张彻近来虽声名鹊起,但毕竟只是屯部主事,一个掌管农耕的官员,如今突然跃升为游击将军。
稍有见识的人都会明白,这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然而,在座诸位皆是朝中重臣,能够身处高位,自有其过人之处。
张彻做游击将军不合常理,但如果他是老朱的义子,此事便顺理成章。
刹那间,众人己然了悟老朱此番出兵的真实意图。
心知肚明却不说破,是这些大人物在朝堂立足的基本素养。
于是,众人异口同声地支持老朱的安排。
同时,他们心中也都隐隐震惊。
老朱对这位义子,真是宠爱有加!
那张彻,真的只是名义上的义子吗?
恐怕未必吧!
否则为何连燕王朱棣这个亲儿子都被派去为张彻铺路?
待一切商议完毕,老朱这才开口定夺。
“这次召集你们来,就是告诉你们这件事。此次用兵,乃是绝密行动,不可张扬。粮草供应,军队所需,你们都要心中有数。”
说到此处,老朱冷眼扫视殿堂内的群臣。
“你们都给我警醒点,若是在这事上出了岔子,别怪我翻脸无情!”
……
就在老朱训话的同时。
栖霞山下,张彻也正在为出征做最后的筹备。
因情况特殊,此次北征并未举行誓师典礼。
甚至,出征之军并不驻扎于应天府。
清晨时分,沐英与朱棣己快马奔赴北平。
此次出征所用之军,正是朱棣封地中的边防部队,共计近十万人。
而张彻则需率领自己训练的矿工部队,首接北上与之会合。
立于高台之上,张彻望向台下整齐列队的近一千五百名将士,心绪不由起伏。
这支队伍,皆由骁勇善战的矿工组成。
经张彻调教,如今己是令行禁止。
随着他一声令下,士兵们动作整齐地整理装备,右转跑步前行。
“真是一支威武之师!”
受老朱派遣前来送行的老太监顺德满脸感慨。
他脸上,浮现出久违的激动神情。
从他神情便可看出,此人年轻时定是随老朱征战沙场的猛将。
张彻微笑道:“眼下只是初次亮相,尚未经历实战。”
“那倒没什么关系。这支军队军规森严,而且我看士兵神情中透出一股狠劲。只要真刀真枪打过一场,见了血,自然会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顺德说道。
他这话并非恭维。
张彻的这支军队,士兵都是从矿工中挑选出来的,个个好斗凶狠。
这些人虽然未必都杀过人,但过去为了争矿,动起手来从不留情,下手极狠。
这样的角色,一旦踏上战场,砍过人头,个个都能成为战场上的猛将!
听顺德这么说,张彻心里也很认同。
一般来说,军纪越严明的部队,越能适应战场环境。
真正经历过战斗之后,成长为精锐部队的几率也就越大。
什么叫军纪?
就是命令一下,行住坐卧都要严格执行!
这样的军队,就像一把尚未出鞘的利刃。
一旦见血,便即锋芒毕露!
蒙元残部虽然差点被蓝玉彻底剿灭,实力大损。
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怎么说,也还有几万人等着自己去收拾?
张彻相信,只要上了战场,手下的这支部队,机会多得是!
朱棣那张嘴,终究没能守住秘密。
他旁敲侧击地暗示张彻,偷偷透露了老朱的真实意图。
想到老朱在背后为自己操了这么多心思,还拉来这么多人当垫脚石让自己练级。
张彻心里又是好笑,又是感动!
老朱为他所做的,实在太多!
当初被老朱强行认作义子,安插进朝廷当作靶子。
那时他还觉得,在老朱眼中,自己不过是个可用的工具罢了。
但相处久了以后,他才发现,老朱确实是真心为自己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