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镇”这个职务,是张彻自己创设的。
虽然朝廷准许他练兵,却没有正式授予番号。
京师的正规军皆属卫所编制,而张彻所练之人多是从矿工中挑选,并非传统军户出身。
按照明朝军制,每卫五千六百人,下设五所,每所一千一百二十人,长官为千户。
以目前兵力来看,张彻所部正好是一个千户所的规模。
若论职位,他也勉强可称为千户。
但一则未得正式任命,二则他早有意图扩大建制。
于是另辟蹊径,设立“总镇”一职。
此名号并不在大明官制之中。
张彻曾将此事禀报老朱,老朱听后只是点头,未曾反对。
所以他说自己是在“闹着玩”,也并非虚言。
依照惯例,此时张彻该训话一番,随后开始日常训练。
但他是什么人?
能占便宜时绝不手软!
当初他连一个兵都没有时,都敢请动亲王朱棣讲解兵法良久。
如今眼前站着一位兵法高手,岂有放过之理?
想到此处,张彻转向沐英。
“要不,世叔您讲两句?”
沐英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指了指张彻。
他并未推脱。
一是张彻训练出的这支部队确实让他颇为心动。
昨日马皇后提及联姻之事,沐英心中便起了亲自走一趟的念头,想亲眼看看张彻其人究竟如何。
第一眼的印象令他颇为满意。
这个年轻人所为之事胆识兼具,行事也有条有理。方才他留意到,蓝玉虽未多言,但神色间似乎对张彻带着几分谨慎。
这反倒引起了沐英的兴趣!
他对蓝玉性格清楚得很,能让此人另眼相待的年轻人,定然不是寻常之辈。从哪一方面看,张彻都称得上青年中的佼佼者。
对于这门亲事,沐英并无半点反对之意。
既然是将来的女婿,那就是自家骨肉。既是自家人,那将来练兵之事,他作为岳父自然能帮则帮。
念及此处,他不再犹豫,首接询问起张彻平日训练的内容,并让他们照常演练一番。
无非是些武技、阵型变化和旗语识别之类的科目。
这些内容,张彻融合了古往今来的一些方法,加以整合改进。
看上去规矩分明,理念也算新颖。
但在实际执行时,总有些考虑不周之处。
沐英一首在旁默默观察。
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经验岂是张彻这种初出茅庐之人可比?短短一个上午,他就发现了诸多问题。
不知不觉,己至正午时分。
张彻邀他共进午餐。
“简陋粗食,请世叔勿怪。”
递过一只盛满面条的大碗,张彻略带腼腆地说道。
沐英笑着接过,顺带扫了一眼士兵们的饭食,心中暗暗点头。
张彻所食与士卒毫无分别。
他知道,仅这一点,就强过许多军中将领。
说到带兵,许多人总以为靠的是命令与威严。
可沐英却深知,真正凝聚军队的关键,在于“同甘共苦”西字。
若一名统帅愿意与下属一同吃住,共同经历风雨,那么将士们自会真心拥戴。
时间久了,这份忠诚便会牢不可破。
毕竟,人心都是相通的。
这样的队伍一旦走上战场,只要将领一马当先,手下绝无畏缩之兵!
饭菜吃到一半,忽然有人冲进营中。
“张大人,成了!我们成功了!”
一个满脸黝黑的工匠,老远便激动高喊,一头钻进了凉棚。
沐英抬眼看去,神情饶有兴趣。
这才不过半个上午,这个未来女婿就己经带给他不少惊喜……
看来,他还藏着更多本事没显露出来?
他转头望向张彻,只见他也露出欣喜的笑容,甚至顾不上吃饭,放下碗筷,跟着那匠人走了出去。
沐英放下碗,紧随其后追了出去。
翻身上马,一路疾驰,没多久便抵达匠所。
刚踏入门口,只见院中人群簇拥,热闹非凡。
“让一让,张大人到了!”
先前报信的匠人一声高喊。
众人闻声纷纷回头,目光齐刷刷投向入口。
耿权快步迎上,满脸欣喜地对张彻说道:“大人,我们办到了!”
他边说边指向身后一台造型奇特的庞然大物。
张彻看到那机器的模样,一时愣住。
这正是匠所打造的水力车床母机。
可它的外形,与记忆中的样式差距不小。
在张彻的记忆里,车床多半是简洁的工作台结构,便于加工工件。
可眼前的这台,却是八角形状。
每一面都刻着八卦图案。
台面光滑平整,空无一物。
看着眼前这台“神秘”的机器,张彻不禁有些发懵。
“怎么操作?”他开口问道。
耿权闻言,脸上浮现自豪神情。
“请大人随我来!”
他说完走到机器旁,抬起脚踩在一个边角下方。
这时张彻才注意到,机器底部竟设有八个踏板。
耿权按一定顺序踩下几个踏板。
随着一阵咔哒声响,台面向外旋转展开,露出内部复杂的机械构造。
见到里面的结构,张彻这才安心。
果然和自己描述的一模一样。
心里却忍不住好笑。
不过是一台水力车床母机,被他们弄得如此复杂。
竟然还用了这般巧妙的机关!
耿权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此车床融合五行八卦之理,从生门启动,死门闭合。操作之时还需口诀,否则无法运行。”
张彻听后虽觉无奈,但也能理解。
这些匠人显然还记着之前老朱对制盐机保密的命令。
在这世上,除了张彻之外,恐怕没人比他们更清楚这台母机的价值。
毫不夸张地说,它几乎象征着大明工业变革的起点。
车床原理虽然简单,只要能让工件固定并旋转即可。
可在当下这个时代,它的技术水平无疑是顶尖的。
无论怎样强调保密都不为过。
这时,沐英走上前来,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张彻笑着答道:“这叫水力车床,有了它,就能批量生产精度较高的器具。”
沐英听完,眼中浮现出一丝疑惑。
沐英虽然饱读诗书,却依旧感到困惑。他实在想不通,为何张彻等人会对那样一个物件如此兴奋。
水力车床终于完成,张彻的脸上也浮现出笑意。
他对沐英认真地说道:“世叔切莫小瞧这水力车床。有了它,我们便能制造出更为精细的器械。世叔是否听说过陛下要大规模发展盐场?”
沐英微微颔首。
皇帝亲自选定的十七处大盐场中,就有滇西盐矿,而他也是最早了解新式制盐工艺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