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和煦,晨风微凉。
苏梨嫌弃带太多东西麻烦,便把行李首接扔进了空间。
只将一个不算太大却很轻便的包袱背在身上,身着一身简单的灰扑扑的衣裳。
高高兴兴来到火车站附近的集合地点。
火车站 下乡知识青年接待处
刘玉凤正与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年轻女孩儿说话。
如果苏梨在场,就会发现,其中两人正是那天在大院门口,和傅景南拉扯的母女。
“于主任,你家婷婷觉悟可真高,按规定,她其实不用去西北的……”
于国栋——西城区粮食局主任,无奈的看了女儿一眼。
他其实是不同意女儿去西北那偏远且穷困的地方,可女儿铁了心要去找傅景南。
傅家己不是原来的傅家了。
可是想想自己和傅家乱糟糟的关系,真心觉得头疼。
可架不住家里老爷子老太太都支持。
“她自愿下乡支援国家建设,要用所学知识带领农民过好日子,我们全家都支持。”
于国栋嘴里说着客气的话。
于婷站在旁边,羞涩乖巧的看了刘玉凤一眼。
刘玉凤心里感叹,这么水灵灵、乖巧懂事的女孩子,怎么看也不是能下乡吃的了苦的。
但要是下乡的青年都和她这样配合,自己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婷婷都能评为街道知识青年下乡的标兵了!”刘玉凤感慨万千,“只可惜……”
话音未落,便看到一个小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
这小丫头太熟悉了。
那天在办公室,被苏梨一句句“顺水推舟”的话绕进圈套儿里。
回去之后,刘玉凤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稳。
她知道自己糊涂了,这一招一环,全被那小丫头给算计的死死的。
若不是李胜利落马的及时,这口黑锅她指不定得替人背了。
现在人没事儿了,可苏梨这张脸一出现,她心头那点后怕和羞恼又涌了上来。
真是整天打鸟,被鸟啄了眼。
刘玉凤咳了一声,僵硬的扯出一个笑,比哭好看不了多少:
“哎呀,是苏梨呀,快进来。”
苏梨拎着她的小包袱,好奇的打量了众人一眼。
咦,这不是那天大院儿前和渣男拉扯的大婶儿和那个乖巧女学生吗?
中年妇人一件浅灰色涤纶衬衫,配藏青色百褶裙,黑色的半跟皮鞋,一看就是豪门贵妇。
跟那天的形象大相径庭。
身边的女孩一身粉色布拉吉,白色小皮鞋,一根乌黑油亮的麻花辫垂在胸前。
这么精致的女孩不会也要下乡吧?
于婷看着一个穿的灰扑扑的小姑娘走进来,目光骨碌碌的打量了她几眼,莫名觉得不舒服,便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苏梨???
我和你熟吗?你就瞪我。
苏梨不紧不慢走上前,笑着道:“刘主任,我来拿我的火车票。”
刘玉凤一边低头翻检登记簿,一边说:
你们这批去西北的同志走的早。哎,对了……你姐姐明天就出发了……“
“我姐可是好同志!”
苏梨眉梢一挑,眼里的笑意藏也藏不住,嘴角微微。
刘玉凤好像没有听清她话里的弦外之音,从抽屉里拿出火车票递过来,嘴里念叨着:
“是啊,先进典型嘛,报纸都登了,领导点名表扬的……”
虽然面带微笑,但语气里怎么也掩不去一股咬牙切齿的味道。
苏梨掩住笑意,端端正正接过火车票。
“谢谢刘主任。”声音乖巧无害。
告别刘玉凤,苏梨向门口走去。
身后一道审视的目光投了过来。
苏梨下意识回头,便和许云的漆黑冷淡的目光对上。
苏梨眨眨眼睛:???
许云望着她离开的背影,眉头几不可查的皱了一下。
这个女孩儿看着乖巧,却透着一股滑不溜手的感觉。
让她不喜,非常不喜!可自己明明不认识她。
苏梨收回目光,低头看了一眼火车票。
离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便慢悠悠向候车厅溜达过去。
远远的便听到有人吵架的声音,苏梨精神一振,连脚下的步子也加快了几分。
离得近了,看见一对母女抱在一起哭的死去活来。
女人上身穿着灰色上衣,下身蓝裤子,搂着一个身穿粉蓝色上衣,梳着两个辫子的小姑娘,哭的浑身发抖。
“小雨,妈对不起你,家里只有一个工作名额,只能先紧着你弟弟了。”
“你偏心,什么好处都让着弟弟,难道我不是你生的?”
女孩儿一边哭一边声嘶力竭。
“你弟弟年龄小,身体弱,怎么能经得起农村那种苦?
你先下去待一段儿时间,妈一定想办法儿把你调回来,妈不骗你。”
女人的眼泪止都止不住,满脸痛苦。
“你说话算数儿吗?你原来还说给我找工作的。”
女孩儿情绪己经崩溃。
母女俩的哭声在大厅里回荡,西周的人都停下动作,有的家属红了眼圈,有的知青低头抹泪。
谁都知道乡下苦,下乡就是受苦的。
能分到好的地方还算幸运,起码能吃顿饱饭。
若分到不好的地方,听说连饭都吃不饱,有的人都被饿出毛病。
有几个心疼孩子的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农村,而且还是偏远的大西北。
但家里人再舍不得,也只能咬牙把孩子送走。
城里人口太多,粮食短缺,工作岗位儿太少。
国家号召下去支农,没人能置身事外。
苏梨看着这一幕,却一点也没有觉得难过。
她恨不得早日到达西北,来到妈妈身边。
身旁站着一个粉色衬衣、黑色裤子的漂亮女孩儿,两个乌黑的麻花辫垂在胸前。
五官清秀,神色淡然,一看就有一种古典美人的气质。
苏梨梨斜眼看她一眼,把脑袋凑过去,十分好脾气的问道:
“这是家里重男轻女被推出来了?真惨!”
女孩儿虽然清冷,倒也没有不搭理人,只是声音淡淡的道:
“这种情况多得很。况且他弟弟真的身体弱。”
苏梨眨眨眼睛:“认识?”
“一个胡同住着,但不熟。”
女孩儿语气压低,声音却很干净。
正说着,身后传来一声甜腻的嗓音:“小雨,这是怎么了?”
苏梨扭头一看,刚才在接待处看到的一家三口正朝这边走来。
刚才还在大声哭泣的女孩儿停止哭泣,抬起满是泪痕的脸,惊喜的喊道:
“于婷,你怎么来了?”
“响应国家号召呀,我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么光荣啊!”
这话有点突兀,但还是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