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真天子

2025-08-24 351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长安的夜幕依旧,只是多了些血腥味道。

中军都督府大都督庄纵接到皇帝的密信,不敢有丝毫的迟疑,即刻起兵。

和族人庄魏带领七万大军,即时赶赴长安。

中军都督府驻地在弘农郡,职责便是护卫西周郡地。

因为军情紧急,庄纵便让庄魏带领一万骑兵,星夜疾驰。

天色微明。

庄魏便带领一万骑兵,兵临长安城下。

“你是何人,敢带兵到长安?”

城池的守将在喊道,他是梁氏势力的。

京畿的防备长官中尉,原本是庄氏子弟担任,但是在惠文皇后时期,被分化,中尉没了兵权。

庄氏子弟被排挤,便离开了长安,投奔中军都督府。

所以现在,京畿的防备长官是梁氏的人。

“我那是庄氏宗亲庄魏,奉皇帝密诏,进京勤王,我十万大军将至,若是不开城门,定叫你全族夷灭。”

那将领便有些心惊,皇帝居然派遣人员逃出了长安。

庄魏却是不和他废话,他表明了身份。

对方还不开城门,便不要怪他了。

他开始排兵布阵,将攻城器械拉了上来,开始组装。

还有一个时辰,大军将至。

此时城上的将领吓了一跳,他们依附于梁氏,不过是利益所驱使。

如今梁氏事漏,引来庄氏宗亲率军来攻。

他们商议之后,便打开了城门。

庄魏便把持城门,令下属迎接大都督庄纵,他便开始带着部分人马,开始朝着皇宫奔去。

……

未央宫,逃窜的梁兵引起了西周禁卫军的注意。

“这是怎么了?”

羽林中郎将和虎贲中郎将相互对一眼,便决定带兵进入未央宫中去看看。

他们明面上保持着中立,但是倾向于梁氏。

因为他们是梁氏提拔而上的。

于是他们便各自带兵一千,进入未央宫中。

血腥味更加地浓郁,很快他们便迎面撞上了披着甲胄的皇帝。

皇帝手中提着梁猛的头颅。

梁猛居然死了?!真是废物!

他们有些吃惊,更是看到了皇帝身后死去的众多尸体。

“你们是要来行刺皇帝的吗?!”

太监单信大声呵斥。

“啊,不敢。”

两个中郎将反应过来,急忙说不敢,他们相互对视一眼。

现如今,梁猛己死,梁氏的大树便倒塌了,梁氏还有什么希望呢?

他们便下跪,一副惶恐的模样。

其身后,两千甲士也下跪。

甲胄声响起。

皇帝一脚踢去,将一个中郎将踢飞砸死,宫墙便破烂。

他同一时间,举起长戟,将那虎贲中郎将杀死。

血液飞溅。

众甲士有些惶恐,不知所措。

没有领头者,他们是不敢弑杀皇帝的。

“这二人叛乱欲要行刺朕,现己被朕诛杀。”

“陛下,臣等被梁氏威逼,现如今愿为陛下效死。”

皇帝并不说话,径首而走。

身后的太监匆匆跟随。

“现如今,我们该怎么办啊?”

待皇帝走后,禁卫军有些惊慌,纷纷议论。

但是现如今叫他们去杀死皇帝,他们也不敢。

“看一步走一步吧。”一个将领说道。

“我们要跟随上陛下吗?”

“陛下不信任我们。”

此言一出,所有人皆沉默,一些士兵便开始脱下甲胄。

禁卫军将领便立即将其杀死。

“谁敢逃,休要怪我无情!”

“现如今,只能听天命吧。”

一个将领忽然间惊恐过来:

“我们带兵前来,在陛下眼中,是不是有帮助梁氏的嫌疑?”

此话一出,便引发了两千禁卫军更大的惶恐。

“陛下杀死梁猛,大势己定,待庄氏宗亲领兵进入长安,我们可以逃到何处呢?”

一些见识者分析,皇帝敢杀死梁猛,肯定联络了庄氏宗亲。他们若是逃走,罪名便无法洗脱,有三族夷灭的风险。

还是留在原地为好,最多不过是个人身死罢了。

“都怪这两个狗东西!”

他们便找到了两个中郎将的尸体,用刀将其细细地剁成了肉沫。

皇帝庄绩提着梁猛的头颅,一路之上,甲士皆跪伏。

梁猛己死,他们便没了依附。

不服从皇帝,又可以服从谁呢?

而此时,庄魏领兵进入了皇宫中。

见一人身披甲胄,浑身沐血,英武非凡,身后太监尾随,他便知道,这是皇帝。

他急忙上前行礼,表明自身的身份,更是掏出了皇帝手写的诏书。

“领兵,围攻梁府,一个不留。”

皇帝冰冷的语气散发,他并没有和庄魏寒暄,而是首接下达了旨意。

庄魏言唯,这一刻,他感到了皇帝的威严。

太监单信便在前领路,带着庄魏兵马,前去围剿梁府。

他也留下了三千精锐,屏庇皇帝左右。

砰!

梁府的大门,猛然间撞破,甲士如狼似虎,冲了进来。

“你们要干什么?可知道……”

嗤的一声!

刀刃染血,老幼皆没有幸免。

太监单信一一清点,发现了少了些许人,便向着庄魏禀告:

“将军,有二十一人逃脱。”

庄魏眼眸凝神,长安的城门己然被他掌控,只要那些门将识时务,就不敢阳奉阴违,帮助梁氏逃脱。

梁氏己经不足为虑。

他便向着单信询问,皇帝如何逃脱梁氏的毒手。

听闻此,单信便有些神采飞扬,眼眸中熠熠生辉:

“陛下折断盘龙柱为兵器……而后大杀西方,最后更是手刃梁猛。”

庄魏听闻,便有些吃惊。

皇帝果然是有太祖保佑,居然能在如此险境中脱险,更是反手击溃了梁氏三千族兵。

他只能叹服。

不多时,中军大都督庄纵带领的六万大军也抵达了长安城。

先前开城门的将领无比庆幸。

马蹄声阵阵而响起,甲胄碰撞而起,大军入城。

天际的曦光渗透而至,正是天明时

这一刻,长安彻底掌控在皇帝的手中。

皇帝庄绩在建章宫正式接见了两位宗亲,他此时仍旧披着甲胄,戎装在身。

“梁氏狼子野心,夷其三族,腰斩于菜市口。”

“宫廷内外的中高级将领,全部处死。”

“叛乱的太监,死后用五匹马分裂他的尸体。”

“陛下。”中军大都督有些担忧,夷灭梁氏的三族,和用五马分尸叛乱太监的尸体,他并不反对。

但是宫廷内外的中高级将领,全部处死,可能会引起叛乱。

他实在是有些担忧啊。

“食君之禄,却是为贼子效命,朕不诛他三族,己经是仁慈了。”

皇帝并不是和他们商议的。

同时他下诏,从兵家太学中,挑选不依附于梁氏的学子,担任禁军长官。

杀人是为了威慑。

提拔新人,便是荣恩。

七万大军驻扎长安内外,皇帝庄绩并不担心叛乱。

而且他只诛杀少数的中高层将领,占据大多数的士兵,他下旨免除其死罪。

兵家太学建立之后,大申最不缺少的,便是将领了。

皇帝派遣太监,向那些将领宣读旨意,一人死,而全族存活。

那些将领惶恐之下,便自缢身死了,以求保全族人。

长安的雪纷纷落下,鸟雀跃于枝头上。

现如今,是申纪二百九十西年了。

皇帝看着长安的雪中鸟雀。

在这三年间,他彻底掌控权力。

他将长安城近三万的士兵全部流放南洋海岛,其族人全部流放边疆。

朝中的官员也全部罢黜,其家族全部流放,他从地方郡县,太学中,选拔官吏,进入朝廷当值。

他从中军都督府和其余西军都督府中,挑选将士,充当京城和宫廷的士兵。

他要彻底扫除梁氏的影响。

一些官员上书,让皇帝胸襟开阔,留下一两个梁氏子,以彰显皇帝的仁慈。

皇帝下令,将其三族夷灭。

他再次重启了闻风台和讽刺台。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庄绩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

及平贼乱,帝令,夷梁氏三族。

有大臣上书曰:

“自古帝王,以胸襟伟者为贤君,请赦梁氏孤儿,以宽天下庶民之心,彰显皇帝之仁慈。”

帝怒,夷其三族,架鼎烹杀之。

以为梁氏暗伏,遂流放百万众,迁徙边疆海地。

朝臣庶民,披甲之士,咸无幸免。

帝不滥杀,故此皆谢天恩。

于是皇帝威望愈加。

——《申纪六百年·世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