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西疆粮仓

2025-08-24 2895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皇帝庄复任命了兵家太学出身的将领。

分别是邓法,梁城,庄田。

他不会再次任命窦程,国家的兵事,是决然不会依靠一个人的。

让一个人在军队中屡屡建立功劳,这不是一个明君的做法。

而且大申也不仅仅能依靠一个将领。

大申帝国地广人多,善于筹谋的人才何其多。

天子的恩泽,岂能给予一人,一个家族呢?

对此,他也教导给太子庄延。

“父皇圣明。”

朝廷之大事,皇帝皆有召来太子,让其在一侧旁听。

太子是未来的储君,不可以不知晓兵家之事。

“太子,君王最为重要的便是用人,不可以独用一人,这也是朕不再用窦程的原因。”

太子庄延静静聆听着皇帝的教导。

皇帝说道,兵家太学,每三年便培育出一批人才。

所以,大申可以选择的将领多。

有宗室的弟子,也有外姓之人。

“只有提供给君王的选择多了,君王便拥有无限的权威而不受制于臣子。”

太子庄延点头称是。

“兵事是国家的大事,不到迫不得己的地步,不要轻易发动,没有利益可以谋取的,也不要发动。”

“朕此次先后动员六十万兵力,是一场沙场阅兵。”

皇帝担心后世的子孙效仿他,他便对着太子劝告起来,也解释了自己的发兵的原因。

那便是校验他的兵事改革成果。

大月国的体量刚刚好。

“父皇,儿臣知道。”

太子庄延说道。

他不会为了宣扬大申的国力,而发兵远征。

军队是保护大申帝国的利益的。

他便对着皇帝说道:

“儿臣以为,兴兵讨伐,当以国家的利益为度量。”

太子庄延也有着自己的讲解,并且并不畏惧言于皇帝面前,他引用太宗文皇帝时期的官吏考核政策,即以民生兴衰为度量。

认为军队的兴兵讨伐,便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度量。

如当初的安息蛮族杀死行商寺的官员,抢夺大申的货物,那么,便应该诛灭它。

“这便是历代先贤所说出的,犯我大申者,虽远必诛。”

太子庄延继续说道:

“此次的大月国,扣押我大申的粮食,这难道不是侵犯了我大申的利益吗?”

“这难道不应该被诛灭吗?!”

皇帝听闻此,便笑了起来,他拍拍太子的肩膀,欣慰说道:

“你有如此的觉悟,想必日后是可以作为贤明的君王的。”

“那你知道,何种情况又不该发兵吗?”

“劳师远征而没有利益获取的。”太子庄延恭敬说道。

皇帝便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教导太子的了。

与此同时,大月国。

庄田等人带领着军队,开始进入大月国,大月国的都督府驻军也开始配合申军进攻。

姜王庄拓也带领着五万大军,沿着姜河西进而去。

大月国遭遇的攻击,来自北面和西面。

大月国的宫廷之内,此时一片慌乱。

他们诛杀了国王,但是没有想到,申军接受了国王的首级,却是依旧没有停下军队的征伐脚步。

所有的大臣和王室皆惊慌,急忙写信上书给长安。

“大王,不好了,前线的将领和申军发生了战斗。”

新的大月王庄纪闻言大怒:

“把他的全家诛杀。”

他并不认为他们会是大申帝国的对手。

故此,对于违反他命令的将领,他没有丝毫的迟疑,即刻下令诛杀。

申军大军压境,他便下令不抵抗,就地投降。

庄纪认为,若是如此,纵使到最后,他也不失为富家翁。

他如此认为,其余的大臣也如此认为。

“哼!国家沦落至此,朝堂之上,皆是碌碌之辈,申人狼藉野心,国民岂能不知?”

大月国的王子庄越,并不甘心国家沦丧至此。

他对于大申,也早就看不惯了。

他便在王城附近,立刻发动兵变,带兵进入宫廷中,诛杀了全部的朝臣和王室。

他自立为王,开始积极应对战事。

大申帝国和大月国的战斗正式爆发。

“进攻,进攻。”

庄田指挥着申军,对于大月蛮族发动了致命的攻击。

骑兵冲击而去,将大月蛮族的防线顿时间击溃。

士兵层层堆压而上,如狼似虎,喊声冲天。

大申帝国对于大月国有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更有组织制度上的优势。

敢于和大申帝国野战的大月蛮兵,仅仅一个照面,便将击溃。

大申的士兵便越战斗越勇敢。

后方的士兵在不断动员,奔赴战场。

仅仅在一年之内,大月河流域的大月蛮族便被全部驱赶。

申军完成了的它占领目标。

因为气候炎热,申军多有不适应,申军再次撤军。

他们将会在入秋时节,深入大月国腹地,再次对大月国发起打击。

大月国此时的士兵国民多有怨恨,战事上不断的失利,人口不断地减灭。

他们丧失了大月河和姜河流域的粮仓,没有粮食的补给,军队的战斗力持续地下。

于是,大月国的国王便被手下的将领诛杀,头颅送给了申军。

他们打不下去了。

境内的各个部落开始反抗,配合申军袭击他们的军队。

只要大申继续大军压境,他们便会覆灭。

于是,他们便写信想着投降。

申军的战斗持续一年多,占据了重要的河流区域,再次继续深入的意义不大。

于是便将大月国的书信上报给长安朝廷。

皇帝召集三公诸卿说道:

“兵事当停止了。”

大申帝国以极小的代价,歼灭了大月国十几万军队。

校验兵事改革的目标完成了。

征伐停止后,前线的军队并没有撤离,皇帝让六十万大军驻停在两河流域。

大河之地,粮仓所在,这是国家的利益,大申是不会放弃的。

于是皇帝便更改地名,分别将两河区域更命为越州和禹州。

任命庄田为越州都督府都督,都督越州诸军事,并且册封其为越王

任命梁城为禹州都督府都督,同样都督禹州诸军事,皇帝也从宗室中,挑选一人,册封其为禹王。

任命邓法为两州粮草总管,负责农田耕种及其后勤。

两州的蛮夷皆被驱赶向南。

庄田开始完备越州的军事建设,在山脉的缺口处,先后从南边征发了几十万人次的蛮夷,修建军事防备。

两河流域,皆肥沃,可以作为大申位于西疆的粮仓,带动迪化三郡的发展。

为此,皇帝册封了两个王侯,驻扎此地,表示对其的看重。

……

二百三十二年春。

大月国无信而毁约,兴兵伐我。

帝怒,乃发兵六十万众。

令庄田,邓法,梁城将兵南征,令姜王庄拓将兵五万而西进。

即战,蛮国不能当,惶惶而逃。

遂一年而克敌国。

帝乃置州郡,封王裂土,行郡国之事,以为西疆之粮仓。

田修备军事,筑大月关以御外敌。

——《攘夷·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