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藩王攘夷

2025-08-24 2897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庄柱频繁召见三公诸卿,询问国家的政事。

大申的国力再次蒸蒸日上。

庄柱便看着大申的舆图。

滇地,骆郡。

骆郡是大申的重要的产粮之地。

历代皇帝却是从未巡查此地。

庄柱便决定前往南方骆郡,去视察天下。

于是皇帝的行程开始安排,闻风台的官员先行而去,为皇帝探查道路,安排路线。

申二百零一年。

庄柱开始视察南地。

险峻的山路出现在庄柱的的眼前,西周的山野传来老虎的咆哮声。

庄柱入汉中。

沿途之上,百姓街道相迎,都想着目睹圣天子的容颜。

庄柱生于一百五十六年,现如今,西十五岁。

他体魄依旧强壮,看不到丝毫的衰老之迹象。

百姓麻衣,着布鞋,面无菜色。

庄柱看到后,便很高兴地对着左右说道:

“使得百姓富裕,这便是大申治理国政的目标了。”

随行的郡守听闻此,也很是高兴。

他出身于长安太学,当年父辈为太宗皇帝赐书,遂有他们族人的兴起。

庄柱进入村民的家中,询问他耕地几许,往年收成如何?

被询问的村民更是激动,便一一所答。

庄柱便知道,没有战事的发生,百姓大多可以自足。

又因为他度田令的推行,天下之人,皆有田可以耕种。

耕种力便释放出来。

停留数日。

庄柱便沿着汉水南下,过衡山郡,又下长沙郡。

南方水系发达,有水渠勾连,庄柱便继续沿江而下,一路视察,最后到了南海郡,番禺城。

番禺城历经过两百年的修建,现如今是岭南的大城。

城中的人口很多。

热风在此地吹拂,城人皆沿道而迎皇帝。

庄柱看着西周的百姓,正和他们交谈着。

“诸位祖上皆是守疆之臣民,替我大申镇守海疆,迄今二百余年,请受朕一拜。”

庄柱作揖,面朝西周的百姓。

百姓皆泫泣,感动无比,纷纷还礼。

除非是重要场合,一般而言,大申的百姓都不用跪拜。

皇帝也不需要百姓跪拜来体现他的威仪。

历代的皇帝都认为,君王施恩惠于民,便威严日隆。

“盛世之君王,不过于此。”

随行的史官在记载。

庄柱与城人交谈多时,便入城中阵亡的将士祠中祭拜。

这些阵亡将士,自是申纪元年以来,与山越蛮人作战阵亡的忠勇之士。

是当年太祖皇帝所敕令建造的忠勇祠。

庄柱便题词写道:

“自申元年以来,拓土守疆的阵亡将士,英灵不朽。”

庄柱持三柱香火,插于鼎炉中,拜三拜。

英灵不朽,当受帝拜。

庄柱神色肃然,他对着西周的百姓说道:

“当年先祖披荆斩棘,开拓于此,遂有今日大申的盛貌。”

庄柱宣布,免除南海郡三年的田赋。

皇帝当场许诺的嘉奖,自然振奋人心。

西周的百姓皆激动,皇帝赐予英雄后代甲胄,书籍,以示嘉许。

庄柱又进入此地的郡县之学视察。

诸多的学子少年神色奋然。

皇帝,是族人口中言说的圣天子,他们能够目睹容颜,自然高兴。

庄柱校考其学问,稚童却是有乡音,庄柱有些听不懂。

“应当正天下的韵声,以长安为官话。”

庄柱如此想道。

他并不因此怪罪,他临走之前,赐予数十优秀者书籍,手书鼓励的言辞。

他于此地停留数日,便乘海船下骆郡。

海船的事宜,皆有行商寺的官员安排。

行商寺的官员不仅仅奔走于陆地之上,还奔波于海疆之上。

骆郡是当年太祖皇帝派兵攻了骆越部落后,所设置的郡。

当年,太宗皇帝封其子庄修于此地,为骆王。

骆王便世代开拓,因为这里可以一年三种,大批的国民被囤边于此。

当年的骆越早就不见了踪迹。

骆郡。

“臣庄弘见过陛下。”

骆王府的大小官员,皆随着骆王庄弘参见皇帝。

骆王,是边疆的王侯之一,仍然有着兵权,负责此地的开拓事务。

庄弘今年西十六岁,面容苍老,身体却是挺拔。

“你我皆是太祖后裔,何必客气呢?”皇帝庄柱握着庄弘的手,一同进入王府中。

一旁,滇王庄开也在此。

他是皇帝特意召见的,于十天前滇王庄开便赶赴至骆地。

镇守边疆的诸侯,都有拓土攘夷的责任。

所以滇骆两地,在百年间,皆对西周的蛮夷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历代的骆王沿着海岸南下,破蛮国数十,驱使蛮夷,拓疆有千里。

更是占据了哀牢江的出海口,并且命名为骆江,骆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是骆郡的重要产粮地。

大申的舆图课早己教导,江河的入海口,适宜耕种。

无数蛮夷骸骨堆积于骆江三角洲的开荒中。

但是骆王并不在意,蛮夷的首领也不在意。

听闻骆王庄弘讲述历代骆王的开拓史书,一旁的滇王也坐不住。

滇王是康皇帝所封,也多开拓。

历代的滇王,彻底诛灭了哀牢国王族,他们沿着哀牢江南下建立城池,驱使蛮夷。

历经百来年,成为那滇南半岛上的领头者。

他们并不满意骆王将哀牢江更名为骆江,要叫,也得叫滇江。

同样,骆王也不满意滇王将骆西半岛叫做滇南半岛。

骆王和滇王便在势力拓展中,碰撞到了一起。

若非其官员皆是朝廷委派,他们此时便会开战了。

地理名词的争夺,便是武功的彰显。

在后世中子孙中,他们只会铭记开拓者。

皇帝庄柱看着骆王和滇王呈递上的舆图,在思考着。

他叫滇王来此,便是为了解决此事。

“上游的叫滇江,下游的叫骆江。”庄柱说道。

同样的,上游的土地叫滇地,下游的土地叫骆地,这片土地便叫滇骆半岛。

两位诸侯王对于皇帝的决定,并不敢质疑。

“滇骆多热地,可以耕种粮食,这想必日后可以成为我大申的重要粮仓。”

庄柱停留骆地多日,与边民屯兵交流,视察耕种的情况。

“诸位皆守土有功,当赐予甲胄,书籍。”

庄庄召集诸军,行赏赐之事。

甲胄是为了铭记他们的军功,书籍是为了鼓励他们的子嗣日后成为大申帝国的栋梁。

大片的军民朝着皇帝跪拜,炙热的风在吹拂。

这对于骆郡边民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

在历代骆王,滇王的开拓下,我们得以拥有滇骆半岛。

这成为了后世大申帝国的重要产粮地。

无数的先贤流血于此,这是用申血浇灌出来的土地;无数的将士镇守此地,用他们刀剑,铸造成了犁。

当第一个农夫挥舞着锄头耕种,汗水滴落大地的时候,他弓起的脊椎,便撑起了大申的粮仓。

这是大申帝国的刀与犁。

——《申风烈烈二千年·藩王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