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之内。
烛火幽然,张良入营帐,便看见项伯身死,沛公部下樊哙,周勃皆被捆绑。
便惶恐跪地。
“子房啊,为何要乱我宗室?”烛火映照,庄羽幽幽说道。
张良大惊,他没有任何辩解:
“臣死罪!”
张良伏诛。
“庄羽小儿,你敢杀我!?”
樊哙见此状,愤怒挣扎,在瞪着庄羽。
樊哙即诛。
一旁的周勃并不出声,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一般。
“周勃,刘季受罪死,你该如何?”
“臣不敢独活,愿随沛公死。”
“厚葬吧。”
庄羽整军三日,带领军队,进入咸阳城。
秦王子婴再次出降。
庄羽封子婴为安乐侯,保存秦王七庙。
他于关中称帝。
他下令在关中建都城,取长治久安之意,命名为长安。
他下令从太常寺调取人员,建立司天监,制定历法,从今年起,为申纪元年,自此以后,为申纪二年,三年……至万年。
申承秦制,设三公九卿,划分天下西十余郡,为十三州,设刺史监察。
“兵器之利,方可制敌。”庄羽专设兵器监,监一人,少监两人,负责改进兵器利刃,兵马之锋。
“行商交通,天下方富。”设行商监,监一人,少监二人,负责天下商业交通,盐铁之业。
“马杂交有良种,谷类杂交亦当有良种。”设司谷监,监一人,少监二人,负责杂交天下稻谷之种,以培养良种。
“当置太学,教化万民。”设太学,祭酒一人,丞二人,负责教化之事。
又设讲武堂,培育军官。
“勘探天下舆图,当知地形水势,开荒耕种,为民积粮。”设舆图寺,舆图校尉多人,长史多人,负责探查天下地形水利。
庄羽颁发了一系列诏令,帝国的机器便开始运转。
在风雪飘落中,己然至申纪三年。
天下安定,万民休养生息。
他封了庄襄为吴王,庄项为齐王,剩余之地,便要封给他的子孙了。
朝中,虞无期为丞相,他在庄羽起兵期间,负责粮草后勤,庄城为御史大夫,吴王庄襄为太尉。
庄襄虽然封王,但是并不就国。
其余六国诸侯王,虽然封王,但是被他留于长安,待他们身死,便要除王爵。
“陛下,岭南赵佗归降。”
未央宫中,侍从来报,庄羽便让赵佗入殿。
他开头第一句话便是:
“岭南雾瘴之地,赵爱卿还是居于长安为好。”
赵佗心中叹息,申军兵甲二十万,水陆并进,攻占了番禺城,他不得不来长安请求投降。
六国诸王都被囚禁长安,他又如何幸免于难呢。
他只能作揖谢恩。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庄羽便开始巡游天下。
他出函谷关,至陈留,又经定陶,东平,后至泰山,于泰山封禅,停留数日。
太常令跟随,制备礼仪。
庄羽焚文书于鼎中告天。
便看见天光如同金鳞铺设,遮天蔽日的凤凰翱翔于天,宛若旋涡般在飞悬。
众大臣皆悚然,跪拜于地。
庄羽镇定自若,对史官说:
“这不是祥瑞,不过是大一点的飞鸟罢了。”
跪拜的史官有些惊疑不定。
凤凰飞鸟,都不是祥瑞吗?
但是众大臣皆振奋,只是觉得兴勃的景象生于眼前。
祭祀完毕,众大臣便随皇帝下山。
至于山脚,附近村子,庄羽进入。
村民皆惶恐,出门相迎。
庄羽便看见村子有一棵参天大树,便问道:
“这棵大树,有多长的岁月了。”
里正便回答:
“相传黄帝时期所植,己有两千余年的岁月。”
树木茂盛,挂有红布,显然是受到香火的。
“若是有其余村民想要砍伐此树,你们该如何?”
里正便说:
“当以命相搏。”
庄羽便叹息,对左右说:
“当年手植,不过秧苗,风吹即死。现如今,却是茂盛如华盖,不可砍伐。”
左右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所言何意。
庄羽便说道:
“世间之大族便是如此了,于一地繁衍生息,若是过大,便如此树,不可砍伐,应该迁徙大族,不可使其不可砍伐。”
“这山东之地,可有这般的大族?”
一个经学博士便回答:
“鲁县孔家便是如此,有三百年的历史。”
“迁走吧。”庄羽随意一说,便开始前往胶东之地。
“什么?!我孔家何其无辜,为何要迁我孔家?!”孔家之人如丧批考,哭天喊地。
接到皇帝敕令,鲁县县令不敢迟疑,立马登门督办此事。
“若是不迁,那便等着破门灭族吧!”鲁县县令警告一番。
“迁往何地?”孔家之人无奈接受。
“岭南桂林,去教化蛮夷吧。”
“唯。”他们只能作揖谢恩。
至胶东之地。
庄羽便看见商业的繁华,他巡访各地,交谈于国民。
“感念皇帝陛下之恩业,家有积余之粮,庶民斗胆请皇帝陛下入席。”
太常令便劝谏庄羽:
“这和皇帝礼仪不符合。”
庄羽便说道:
“我当年不过一匹夫。”
太常令无奈,只能令人监视试毒,这是流程。
“一家之富余不足以作为功绩,我应该使得国民皆富,这便是我设行商监的原因了。”
庄羽在说着他的愿景:
“执政为民,当使其居有所屋,穿有所衣,食有所粮,不可使其毙冻于风雪中,饥死于道野之上。
“当设赈灾司,设使一人,副使二人,专救济天下受灾之人。”
庄羽至琅琊,下东海,到临港,沿淮河南下,至广陵。
路过当年起兵之时,暂停之地。
庄羽入院中,便看见一水池生腐,静水不流。
太常令便说道:
“这想必是因为静水不生,死腐而兴,陛下设置行商监的原因,使得天下流通,不至于生腐,便是此种了。”
“错了。”庄羽看了他一眼,便说道:
“我听闻塞外匈奴,逐水而居,这想必便是蛮夷可以骚扰边疆的原因了。”
“要限制塞外蛮夷,待大破蛮夷之后,当分化区域,使其不可以迁徙,这想必便是治理蛮夷的办法了。”
太常令便有些生气,但是他又不敢生气。
一旁的侍从便赞叹道:
“皇帝陛下果然是圣天子啊。”
……
申西年,太祖巡游关东。
封于泰山,焚文祭天,有凤凰遨游于天。
左右皆惊,曰:
“此乃祥瑞。”
唯太祖镇定自若,曰:
“非祥瑞,不过一大鸟尔。”
泰山山麓,有一大树,太祖问左右:
“何年手植,华盖如是,可伐之?”
左右对曰:
“上古黄帝时手植,今祭树也,不可伐之。”
太祖喟然叹曰:
“人当如是,大而不能伐,若有大族,当迁之。”
孔族遂徙岭南。
太祖入胶东,入庶民席,誓曰:
“当执政为民,使其衣食无忧,不受风寒”
遂设赈灾司,救济天下苦难子。
又至广陵,见腐水不生,环顾左右,曰:
“当使城北蛮夷不可逐居。”
——《太祖训政·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