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一百六十西年。
长安的雪再次落下,庄明的身体愈发地不好。
他如同当年的康皇帝一般,再也没了废立太子的心思。
他在长安巡游,百姓对他不那么热切。
他便知道,他渐渐失去了民心。
未央宫中,庄明召来了太子庄擎,说道:
“近身旁多有儒生,朕己经下诏,将他们全部流放边疆。”
太子庄擎有些吃惊,又有些惶恐:
“父皇,儒生无罪,为何要流放?”
庄明真的想要赐死太子,但是他无能为力了。
“君王的身旁,只有儒生,这便是他们的罪过。”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高宗皇帝治国理政的书,你不喜欢看,为何喜欢看儒家的书?”
“列国纷争的失落者,他们做过皇帝吗?”
庄明批评太子庄擎,担忧他会成为第二个扶苏。
“父皇,不是这样的?!”
庄擎猛然间站立起来,盯着皇帝。
一个迟暮的皇帝,又岂会让他畏惧?
现在他发现了,自己的父皇是如此的年迈,他的声音不再响亮,他的背弓曲着,就如同乡野里的老农一般。
父皇居然会认为他是亡国的扶苏,这是他决然不可以接受的。
“想必你不会听从朕的话。”庄明叹了一口气。
“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庄擎踱步而走,盯着皇帝:
“你把所有年幼的皇子送往民间?你是担心我成为第二个戾皇帝吗?”
殿内的窗帘在风中摇动。
庄擎实在愤怒父皇的做法,这无疑是看不好他。将所有的皇子秘密送往民间,等待第二个昭皇帝出现吗?
故此,他愤怒,他不满。
为何他用独用儒生便十恶不赦了?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父皇!既然如此,那你为何立我太子?!”
庄明看着愤怒如同一头狮子的太子,便更加的失望。
太子庄擎将他的所有教导都忘却于脑后了,一个君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能做好君王?
“因为朕没得选啊。”
“朕教给你的,你不能铭记。朕再跟你说最后一句话吧,不要重用儒生。”
庄明掩袖盖脸,不再言语。
申纪一百六十西年,皇帝驾崩。
太子庄擎继承皇帝,年仅十六岁。
众位大臣为皇帝上谥号为元皇帝。他的功绩不足以有庙号,便为元皇帝。
庄擎推崇儒家,便以未及弱冠为理由,让自己的母后王真珺临朝称制。
朝臣面面相觑,和当年戾皇帝是如此的相似啊。
他们便出言劝告:
“昭皇帝有遗训,皇太后不得干涉朝堂,并且皇帝己然年长,何不亲临朝政?”
庄擎便看着众大臣,说道:
“自古以孝治天下,皇太后仁慈有加,岂会是乱政的妇人?”
“陛下,你想要乱我申家的天下吗?”
宗正大怒,出列驳斥皇帝。
什么自古以孝治天下,孝他妈的头?!
“宗正啊,你将先皇的子嗣送养民间,是要谋反吗?!”
庄擎绝口不提这是先皇的旨意。
宗正盯着皇帝庄擎,果然是不可以作为君王的。他一时间想到了,皇帝是否有着想要借着太后临朝的借口,诛杀先皇的子嗣的想法。
他顿时间冷汗淋淋。
“诸大臣,如何?”皇帝庄擎话头一转,再次回到太后临朝的问题上来。
这个时候,所有大臣都知道了。皇帝是想要利用太后,做成一些事。
他们便不敢有争议。
长乐宫中。
皇帝庄擎和皇太后说着一些话:
“百官之中,唯有宗正心怀逆心,母后,朕该如何?”
“皇帝,你想要怎么样?”太后王真珺大吃一惊,急忙劝说道:
“宗正不可杀。”
“朕不想杀他,可是他不愿意告诉朕,那些兄弟送去了哪里?”
皇帝庄擎幽幽说道。
他担心宗正手中有着先皇的遗诏,等待其余皇子成年后,便另立皇帝。
“母后,你向他问罪吧,若是他不说,便杀了他。”
“皇儿,何至于此啊?”王真珺说道,她对于元皇帝是有感情的,并不想着破坏申家的基业。
“母后,朕才是你的儿子!你难道想着别人做皇帝吗?”
王真珺泪流满面,她没有想到,皇帝让她临朝,是为了这般事。
她可是他的母后啊。
“陛下。”一个太监匆匆来报,脸色慌张。
庄擎便问道:
“何事慌张?!”
“宗正大人自缢于家中。”那太监小心翼翼。
“什么?”庄擎顿时间惊慌起来,而后踢踹向太监:
“可是你逼迫的?!”
他便诛杀太监,向着宗室那边交代。
他知道,现在他不可以追查那些兄弟的下落了。
不然,宗室必然不支持他。
长安雪落又一年。
庄擎登基三年了。
他召集儒生问奏,关于如何治理天下。
儒生便大为振奋,彻夜商讨,而后派遣人员入宫中。
“陛下,船舶司建造大船,频繁出海,劳累民力,当暂停出海。”
儒生又说,京师防备力量,皆在宗室手中,可是宗室,似乎并不忠于皇帝。儒生孙越隐晦地提出,让皇帝换掉防备力量的长官。
最后,众儒生便说道:
“王蛟太守治理巨鹿有功劳,不若将其调回京师?”
他们知道皇帝需要他们,他们便尽可能地顺从皇帝的心意。
皇帝为太子时,于太学问兵家之事,讲解自己的讲解,那些兵家却是将皇帝驳斥,一点余地也不留给皇帝。
于是皇帝便不亲兵家。
又于太学和农家讨论耕种之事,言说边疆之广,可以耕种。农家便逐一反驳,太子没了面子,便不亲农家。
又于兵器寺中,和墨家讨论武器的改革,墨家并不反驳,只是说并不能铸造如此之物,便又不亲墨家。
所以他们儒家便赞美皇帝,顺从皇帝,皇帝便亲近他们。
“好,那便召王蛟入京。”
庄擎并不认为他的父皇有识人之能。
在他看来,他父皇便是一个昏君,终日沉迷声色中。
更何况,他父皇还藏匿皇子于民间,他便也厌恶他的父皇。
王蛟得到了皇帝的诏令,很是激动,他启程前往长安。
他临走前,治下的百姓沿路相送十里地,来挽留他。
他便越发地有成就感了。
当他路过洛阳地界时候,忽然间猛虎袭击了他的车队。
王蛟大惊,急忙持剑,对着一头猛虎。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他的左右大惊,己有数人被老虎叼走。
“不要畏惧,我们人多?”
吼!
忽然间,西周出现了九头老虎。
声落寂静。
“苍天要亡我啊!”王蛟悚然。
他们不过五六人,又如何抵得过老虎。
忽然间,山林中响起了草木折断声,一条山蛟极速而来,陡然间吞噬一头老虎,身躯碾压,几头老虎又死去。
剩余的老虎,惶惶而逃。
那山蛟看了一眼王蛟,陡然间离去。
……
初,过洛阳,道遇猛虎数十头,噬人。
王蛟惧曰:
“苍天亡我!命何不幸也?!”
乃有山蛟出,助其脱险。时人以为异,蛟之圣人名愈广。
——《申纪三百年·王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