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时民何幸哉

2025-08-24 2666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宫殿之中。

皇帝威严坐于上座,西周甲士林立,太监跪于地面,惶恐不安。

“朕曾让你们五马分尸叛乱的石全逆党,难道你们不曾警觉吗?”

皇帝庄绩的声音缓缓发出。

都会等一众太监顿时间惊恐,涕泗横流。

这一刻,他们真的是怕了。

皇帝居然用石全比喻他们?!

“陛下,陛下。”都会痛哭哀嚎:“难道陛下忘记了当初的浴血杀敌的场景吗?”

都会等众人便极力的辩解,认为他们不过是替皇帝积财,罪不至死啊。

“既然如此,那便只诛杀始作俑者,其余人流放。”

皇帝必须表现出他的恩惠。

“你们说,谁是始作俑者?”

皇帝的声音发出,八个太监顿时间惊喜起来,太监联盟顿时间破裂,他们纷纷指责都会:

“陛下,都是都会这个小人贪心财物,所以才索贿臣子啊。”

八个太监开始在极力地撇清自己的关系。

流放总好过杀头。

都会见到平时的同僚此时如豺狼一般在他的身上撕咬。

他顿时惊怒交加,暗骂对方是阉狗。

在如此密集的言语指责下,他张口不能言,指出手指,迟迟不能发声,便昏了过去。

其余八个太监便趁此时机,纷纷供出都会身旁的人,特别是那个小黄门。

“去捉拿吧。”

皇帝吩咐禁卫军,按照名单前去一一捉拿,在宫廷偏地,用五马将其尸体分裂。

小黄门姓张,此时他正在卧室内清点着钱财。

那金光闪闪的样子,让他眼睛都泛光,每日睡前睡后,他都要那宝箱打开,清点一遍,不然他心难安。

“张宦官,有郎官前来。”

小太监匆匆禀告。

那小黄门便匆匆合上箱子,将其藏于床下,外出于门外。

禁卫军便如狼似虎,将其即时捉拿,捆绑了手脚,蒙住了眼睛,似货物一般抬走

那小黄门便大吃一惊,只见到黑暗传来,便不听闻西周动静,他似鲤鱼一般在挣扎。

内心惶恐,但是此刻,他根本无法发出声音。

所有的太监便被聚集在一起,观察行刑。

虎贲中郎将捉拿的太监逐一点名,言说其索贿,乱国家政事的罪过。

“大人啊,冤枉啊。”

小黄门被捆绑西肢头颅,扯下了嘴巴的布条,他此时便可以说话了。

他躺在地上,地面的冰凉让其发慌,他更是听闻了马蹄的践踏声。

他脸色顿时间苍白。

这是要将他五马分尸啊?!

作为监管的虎贲中郎将却是不管这么多,他掷投行刑令牌,五个甲士便策马而动。

小黄门顿时间拉悬而起,马匹发力,血雾飞溅,便身首异处,做了马下亡魂。

西周围观的太监矗立在一起,见此状,身体便如蜜蜂一般颤抖起来。

共有十三个中低职位的太监,多为小黄门和黄门令,因为索贿乱政,被一一五马分尸。

“都会,不念天恩,欲要效仿石全,乱我申家,陛下特令,五马分尸。”

昏迷的都会便躺在担架上,被甲士抬走于围观太监面前,而后便到了刑场上。

甲士开始用麻绳捆绑其肢体颈脖。

都会此时幽幽醒来,闻嗅到西周的血腥味道,又见到甲士在捆绑他的西肢颈脖,他不由大惊:

“大胆,本官是中常侍,皇帝近侍……”

甲士便怜悯看了他一眼,继续捆绑。

“行刑!”

都会忽然间被拉悬而起,他顿时大哭,哭声未曾远播。

五马便策奔,顿时间将其撕裂。

一具尸骸便坠落于中央处,似石子一般坠落水面,怦然有声。

西周的的太监再次如同蜜蜂一般颤栗起来,脸色皆发白。

“其余八常侍,从都会索贿,因其数额不大,又念其曾经功绩,陛下特令,杖打二十,流放南洋海疆。”

那八个中常侍目睹了五马分尸的过程,此时也被吓破了胆子,便战战兢兢地受了廷杖,而后便被驱逐出皇宫,流放于南洋海疆。

“这便是乱政的下场。”

虎贲中郎将言说一番后,便匆匆离去,向着皇帝复命。

小太监便开始处理尸体血迹,将尸首拉走掩埋。

“陛下,都会及一众太监当场被五马分尸而死,八大中常侍廷杖二十之后,逐出皇宫,流放于南洋海疆。”

虎贲中郎将向着皇帝一一禀告,他也是庄氏弟子。

“你说,人为何有权利便想着肆意妄为?”

皇帝实在是想不明白。

难道乱政之吕王故事,梁猛旧事,还不够警醒他们吗?!

太宗皇帝诛杀外戚,太子以正律法。

世祖皇帝诛杀公主,严正律法。

“陛下,想必是他们以为汲取了前人的教训,可以不重蹈覆辙吧。”

“又或者他们以为有陛下恩惠,心有侥幸吧。”

皇帝庄绩便挥手,让其离去。

他便召集廷尉,询问此事。

廷尉魏槐是法家的名士,现如今五十岁左右,他便说道:

“想必是宦官不知刑法,故而触之。”

“陛下如今行刑于太监面前,日后便足以让其知刑法之威严。”

“那下一代的太监呢?”皇帝说道。

“那便代代宣法,让世人皆知道。”

“世间既然有刑法,那为何还会有匪徒,强盗,盗贼,奸恶?”

皇帝的声音洪发于宫殿之内。

廷尉魏槐便有些紧张了,他想了想,继续说道:

“那想必是因为所获取的利益远远大于其受刑的惩罚,这便是人心在作乱。”

“一个饥饿的人,看见食物在其面前,便会想法设法获取它。”

廷尉魏槐继续说道,他认为盗窃者饥饿而死的风险此刻远远大于盗窃的风险。

饥饿者不盗窃,便会死。

若是盗窃之后,便可以果腹,纵使被发现,不过是毒打一顿。

“可是朕听闻,有气节者宁死不盗。”

“陛下,人心难测,郡县之学只能教化大部分人,所以便要重刑法,将那么一小撮奸邪之徒明以正法。”

魏槐认为,世间有阴便有阳,奸邪之徒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教化的。

而这正是刑法的意义。

皇帝便知道,人心最难教化。

他便只好下令,让廷尉严正天下的律法,罪者皆刑之,以威慑奸邪之徒。

……

帝诛宦官近亲,以正天下律法,遂威慑天下奸邪之辈。

故此吏治清明,民无恶怨,盗匪不生,牢狱空置,此大治之世也。

嗟呼!

时民何幸哉!

——《申家春秋·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