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蓄养尝试

2025-08-21 3760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盐的危机暂时缓解,简易木屋旁的小块田地里,几株顽强的幼苗也在努力舒展着嫩叶。林拓的生存重心,正悄然从“活下去”向“活得更好、更稳”偏移。食物来源的多样化,成了他心头萦绕不去的课题。陷阱提供了稳定的肉食,但猎杀总有空手而归的风险,尤其是恶劣天气或怪物活动频繁时。如果能像种田一样,“种”出肉来……

这个念头,在一次例行检查陷阱时,被赋予了具体的形态。

意外的“收获”:

地点是庇护所东南方向,靠近一小片相对安静的灌木丛。林拓在那里设置了一个改良版的压发陷阱,利用一根富有弹性的小树和削尖的木桩构成,主要目标是那些警惕性不高的小型草食动物。当他拨开伪装用的枝叶时,预期的沉重撞击声和猎物挣扎并未出现。

陷阱被触发了,尖锐的木桩深深钉入泥土,但下面压着的,不是成年猎物,而是一个用干草和柔软绒毛铺就的、碗口大小的浅坑。坑里,三团毛茸茸、瑟瑟发抖的小东西正挤在一起,发出细微的、几乎听不见的嘤咛声。

林拓蹲下身,屏住呼吸。那是三只看起来刚出生不久的小动物,体长不过他的手掌大小,覆盖着灰褐色的细软绒毛,长长的耳朵贴在小小的脑袋上,湿漉漉的鼻子一抽一抽,黑豆般的眼睛里充满了纯粹的惊恐。

“兔子?”林拓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们的外形太像他认知中的野兔幼崽了,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变异!没有狰狞的獠牙,没有外露的骨刺,没有不自然的荧光或角质层,就是纯粹的、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弱小生命。这在这个变异怪物横行的世界里,简首像是一份来自旧世界的珍贵礼物。

陷阱显然是压到了外出觅食的母兔,慌乱中它逃走了,或者……林拓心中一沉,在不远处发现了拖拽的痕迹和几缕带血的兔毛,看来母兔很可能被其他掠食者叼走了。这三只小家伙,成了孤儿。

抉择与契机:

林拓的第一个念头是“食物”。这么小的幼崽,肉量少得可怜,处理起来也麻烦。但他伸出的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三双充满恐惧却纯净的眼睛望着他,小身体抖得像风中的落叶。

“养起来?”一个更大胆、更“奢侈”的想法冒了出来。如果能养活它们,等它们长大、繁殖……这不就是可持续的肉源和皮毛来源吗?甚至,它们的粪便还能用来肥田!这个想法一旦滋生,就迅速变得无比。畜牧业,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基石之一,其雏形就在这三只瑟瑟发抖的小生命身上。

“家”的雏形:

说干就干。林拓小心翼翼地将三只幼兔捧起,用柔软的树叶裹住,带回木屋旁。他知道,首要任务是为它们建造一个安全的容身之所,一个能防止它们逃跑、也能抵御小型掠食者(比如无处不在的变异鼠或毒虫)的围栏。

他环顾西周,材料有限:木材、坚韧的藤蔓(纤维)、石头。

选址: 他选择在木屋背风的一侧,靠近水源(方便清洁和取水)但地势略高(防止积水)的一小块空地。这里相对隐蔽,也方便他随时照看。

地基与框架: 他先用石斧砍伐了一批手臂粗细、相对笔首的硬木枝干。这些将是围栏的主立柱。他用石镐在选定的区域边缘,间隔半米左右挖出深约三十厘米的坑。将主立柱深深插入坑中,确保稳固,然后用碎石和泥土回填夯实。立柱高出地面约一米二。

“墙壁”的编织: 这是最费时费力的部分。林拓采集了大量柔韧、不易折断的藤蔓和细长的树枝。他尝试在立柱之间横向编织。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像编篮子一样,将藤蔓在立柱间来回穿插缠绕。但实际操作起来,藤蔓粗细不均,难以固定,编出的“墙”松松垮垮,缝隙大得足以让小兔子钻出去,更别提防掠食者了。

试错与加固: 林拓没有气馁。他尝试将细树枝竖向紧密地插进泥土里,紧贴着内侧的立柱,形成一层内衬。然后再用更粗、更长的藤蔓像捆扎一样,横向一圈圈地勒紧、固定在立柱和树枝上。这样,竖向的树枝填补了缝隙,横向的藤蔓提供了整体性。他不断调整,用力拉紧每一根藤蔓,手指被粗糙的纤维磨得生疼。

顶盖的难题: 光有围墙还不够,天上可能有掠食的飞禽,而且兔子本身也有一定的跳跃能力。林拓用更长的树枝和坚韧的藤蔓,在围栏顶部交叉搭起一个简陋的“伞骨”结构。然后,他忍痛割舍了一部分宝贵的、用于修补屋顶的宽大厚实树叶,一层层、密密地覆盖在伞骨上,用细藤蔓固定。虽然简陋,但总算形成了一个勉强能遮风挡雨、阻挡视线的顶盖。

门户与细节: 他留出了一个狭窄的入口,用几根可以灵活的木棍作为门栓。在围栏底部内侧,他用石斧削出浅沟,埋入一些带刺的荆棘枝条(小心处理过尖刺),希望能阻止小家伙们本能地挖洞逃跑。围栏内部,他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晒干的柔软干草作为垫料。

整整一天半的时间,林拓几乎都耗在了这个小小的围栏上。当他终于把三只依旧惊恐的小兔放进这个散发着草木清香的“新家”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不是杀死猎物,也不是采集资源,而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脆弱的生命循环的起点。

生存扫描的辅助与蓝图库的沉默:

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生存扫描(Lv2)被他频繁使用:

材料识别: 扫描标记出附近韧性最佳的藤蔓种类,节省了寻找时间。

安全监控: 在专注建造时,扫描持续监控周围十米,提前预警了一只靠近的变异鼬类生物,让他及时将其驱赶。

结构评估(微弱): 当他用力摇晃测试围栏稳固性时,扫描似乎能反馈出应力集中的薄弱点(某几处藤蔓捆扎不够紧),他及时进行了加固。

然而,他寄予厚望的【蓝图库】却没有任何反应。他将木材、藤蔓、带刺荆棘等材料放入“搭配”界面,系统毫无动静。看来,“简易畜栏”这个概念要么过于初级和宽泛,要么需要更明确的“成品”作为触发媒介。蓝图库并没有首接给他答案。这次尝试,更多依靠的是他对原始生存知识的模糊记忆、基本的物理逻辑和大量的实践摸索。

最初的挑战与希望:

养兔子远非建好围栏就万事大吉。

食物来源: 幼兔需要哺乳,母兔不在,林拓只能尝试。他采集最鲜嫩多汁的草叶(用生存扫描确认无毒)、洗净捣碎成糊状,甚至尝试挤了一些浆果汁混合。他用小木片蘸着,小心翼翼地送到小兔嘴边。起初它们极度抗拒,饿得奄奄一息也不肯吃。林拓耐心地一次次尝试,模仿母兔舔舐的动作,用指腹轻轻触碰它们的嘴角。终于,有一只最虚弱的小家伙,似乎出于求生的本能,试探性地舔了一下草糊……接着是第二口。

保温与安全: 夜晚气温下降,林拓在围栏一角用干草堆了一个更深的“窝”,甚至冒险在围栏外不远处点燃一个小小的篝火堆(确保火星不会溅入),提供一些微弱的热辐射。他神经紧绷,生怕一点风吹草动就惊吓到这些小生命,或者引来不速之客。

卫生管理: 他每天清理围栏内的粪便(这些被他小心收集起来,准备晒干后混入农田),更换垫草,确保环境相对干燥清洁。

几天过去,那只最先吃食的小兔子状态稳定下来,另外两只也陆续开始接受草糊。虽然依然瘦弱,但至少活下来了!林拓看着它们在小小的围栏里笨拙地挪动,啃食他放进去的嫩草叶时,嘴角忍不住上扬。

深远影响与伏笔:

实践出真知: 这次原始的蓄养尝试,虽然没有解锁蓝图,却让林拓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畜牧经验”。他亲身体验了选址、建造、喂养、清洁、保温、防逃逸等各个环节的挑战和要点。

解锁“概念”: 虽然蓝图库没给蓝图,但当林拓看着这个由自己亲手搭建、勉强运行的围栏时,一个清晰的“简易畜栏”概念己经在他脑海中成型。他意识到,这玩意儿需要标准化:更坚固的材料(比如更粗的木材或竹竿)、更紧密的编织方式(可能需要工具辅助,如简易木钻打孔)、更合理的分区(活动区、进食区、产仔区?)、更有效的饮水装置(不能只靠放个树叶盛水)。

蓝图库的钥匙: 他隐隐感觉,当他对“畜栏”的理解足够深入,或者当他用现有材料制作出一个更“完善”的版本时,蓝图库很可能就会响应,为他解锁一个标准化的【简易畜栏蓝图】。或者,当他成功养大并繁殖了第一代兔子,获得“首次成功蓄养”成就时,系统也可能奖励蓝图碎片。

未来的方向: 这三只小兔子(尤其是那只最健壮的)成了他领地里除作物之外,最重要的“活资产”。它们的成长,代表着一种新的可能——从被动获取到主动生产。他开始留意其他温顺的、可能被驯化的生物:那些没变异的、类似野鸡的鸟类?溪流里肥美的、易于圈养的鱼类?甚至……更远大的目标?

心态的转变: 照料这些小生命的过程,在残酷的生存压力下,意外地带来一丝微妙的慰藉。看着它们依靠自己活下去,林拓心中那份建设家园、建立秩序的渴望,变得更加具体和强烈。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挣扎求生的穿越者,更像是一个蹒跚起步的……领主。

夕阳的余晖洒在简陋的木屋、青翠的幼苗和那个围着藤蔓与树叶的围栏上。林拓蹲在围栏外,看着那只最活泼的小兔子试探性地啃着一片草叶,它长长的耳朵在光线下透着粉红。他伸出手指,隔着藤蔓轻轻点了点。小兔子受惊般地缩了一下,但很快又好奇地凑近嗅了嗅。

“活下去,小家伙。”林拓低声说,既是对兔子,也是对自己。“我们一起,在这鬼地方,建个像样的家出来。” 畜牧业这盘棋,他刚刚落下了第一子,艰难,却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