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教育启蒙 - 技工学院

2025-08-21 352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铁牛号”的钢轨一路延伸向铁矿脉,“青川号”的明轮也开始笨拙地探索青川河下游。钢铁的洪流与工业的翅膀初显峥嵘,领地仿佛一架被点燃引擎的机器,轰鸣着向前冲刺。但林拓站在动力工坊那台日夜咆哮的蒸汽机旁,听着轴承转动、齿轮咬合的规律声响,心头却萦绕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隐忧。

机器在转,铁水在流,船在跑……但人呢?

老张累得走路都在打晃,还要盯着铁矿运输和围墙重建;老铁匠王头,眼睛都快熬瞎了,还在带着几个半吊子徒弟敲打那些精密的轴承;负责组装“青川号”明轮的老船工,更是被当成了万能胶,哪里需要往哪里贴。技术骨干们个个都是一个人当三个人用,透支着体力和经验。而那些新招的学徒,大多只有一把子力气,对着复杂的图纸和精密的零件,眼神里全是茫然和敬畏,上手慢得让人心焦。

更让林拓警觉的是,领地核心升级带来的微弱“士气/专注”光环,在工坊这种需要高度集中和精细操作的环境里,效果似乎格外明显。但光环只是辅助,它无法凭空赋予人知识和技能。看着一个年轻学徒因为看不懂简单的尺寸标注,差点把一块贵重的齿轮毛坯车废,林拓的心猛地一沉。

“这样下去不行。”他对着蒸汽机轰鸣的车间,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这片蓬勃却根基不稳的工业幼苗宣告,“机器可以复制,铁轨可以铺设,船可以再造……但能让它们运转、改进、甚至创造新机器的人,才是真正的根基!人才,才是领地持续发展的命脉!”

他想起了血狼团据点里缴获的那几本脏兮兮、沾着不明污渍的书籍。当时只当是战利品的一部分,随手丢进了仓库。此刻,他心中豁然开朗。

林拓一头扎进堆满战利品的仓库,在一堆兽皮、矿石和武器残骸里翻找起来。终于,找到了!几本用粗糙兽皮或厚实麻纸装订的册子:《基础几何与测量(残本)》、《常见矿石图鉴》、《简易机械原理图解(严重破损)》,甚至还有一本字迹歪歪扭扭、夹杂着大量涂鸦的笔记,似乎是某个血狼工匠记录的锻造心得。

这些书,放在前世连小学生读物都算不上,但在这个知识匮乏、朝不保夕的残酷世界,却是无价之宝!它们代表了系统化的、可以传承的知识!

一个清晰的计划在林拓脑中成型。他叫来老张和王头等核心骨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办个学堂!不是教认字那么简单,是教真本事的地方!教怎么算尺寸、看图纸,教为什么蒸汽机能推着火车和船跑,教怎么把铁疙瘩敲成有用的零件!名字就叫——‘技工学院’!”

老张和王头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老张搓着手:“领主,这……教娃娃们识字是好事,可教这些手艺活?咱都是自己摸索,或者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这……能教吗?”

王头也摸着胡子:“是啊,领主。这机器、图纸,俺们自己有时候都整不明白呢,咋教别人?再说,大伙儿现在都忙着赶工……”

“正因为自己摸索太难,效率太低!才更要教!”林拓语气斩钉截铁,他拿起那本《简易机械原理图解》,指着上面模糊的杠杆图,“看这个!三个人用撬棍搬石头,为什么支点位置不同,用的力气差那么多?这就是道理!懂了道理,干活才更有章法,才不会蛮干!手把手教,一次能教几个人?有了书,有了课,一次能教几十个!现在耽误点时间教人,是为了以后省下十倍百倍的时间!”

他顿了顿,感受着胸口【小型领地核心】传来的温润脉动,补充道:“而且,我有感觉,在咱们领地里,学东西,会比别处快一点,想得更清楚一点。”

林拓的威望和核心带来的无形信心最终说服了大家。领地核心附近,一座相对完好的、原本用作工具仓库的石屋被清理出来。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粗糙的石墙、木制的长桌长凳、一块用木板拼接刷上黑漆充当的“黑板”,以及一个用缴获的油灯改造的、光线更亮的“讲台灯”。这就是【初级技工学院】的雏形。

第一批学员,不是懵懂的孩童,而是从各个工坊、护卫队甚至后勤组挑选出来的、脑子比较活络、有一定动手基础的年轻人,加上几个表现突出的学徒,一共三十人。他们坐在硬邦邦的长凳上,看着空荡荡的黑板和讲台上摆放的几本书籍、几件简单工具(首尺、角尺、简易齿轮模型),表情混杂着好奇、紧张和一丝……怀疑。真的能学会那些看着就头晕的东西?

林拓站在讲台前,深吸一口气。前世工程师的记忆碎片和这一年来在生死边缘积累的实践认知在脑海中碰撞融合。他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最朴素的、来自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第一课,没有讲蒸汽机,也没有讲复杂的蓝图。他拿起一根结实的木棍,一块沉重的石头,还有一块垫石。

“今天,咱们先学怎么省力气!”林拓的声音洪亮,穿透了简陋的石屋,“谁上来试试,不用工具,把这石头抱起来?”

一个壮实的年轻护卫队员立刻上前,憋红了脸,勉强把石头抱离地面一小会儿,就气喘吁吁地放下。

“好。现在,用这根棍子,和这块垫石。”林拓演示着,将木棍一端插入石头下,垫石作为支点。他轻轻一压木棍另一端。

沉重的石头,竟然被轻易地撬了起来!

“哇!”台下响起一片惊呼。

“为什么?”林拓目光扫过一张张惊讶的脸,“这就是‘杠杆’!支点在这里,我用的力气在这头,石头压着的那头……这里面有‘道理’!学会算这个距离,算这个力气,以后你们搬东西、修机器、甚至设计新工具,都能事半功倍!”他在黑板上用力画下杠杆的三要素,写下简单的距离和力量的比例算式。

枯燥的数字,第一次和“省力气”这个最实际的需求联系了起来。年轻工匠们的眼神,开始从茫然变得专注,甚至有人下意识地在桌面上比划着距离。

接下来的日子,技工学院的灯火,成了领地夜晚一道新的风景。

林拓亲自授课,内容极其务实:

基础数学: 从识数、加减乘除,到分数、简单几何(面积、体积计算),全部围绕材料估算、零件尺寸、工具使用展开。计算一块铁板能裁出几个齿轮胚,计算一车矿石的体积和重量。

基础物理: 杠杆、滑轮、斜面、齿轮传动、蒸汽压力……用最首观的模型和工坊里的实例讲解“为什么”。为什么蒸汽能推动活塞?为什么齿轮咬合能改变速度和力量?

机械原理入门: 结合《简易机械原理图解》的残页和“铁牛号”、“青川号”的实物拆解(部分),讲解动力传递、力的转换、结构的稳定性。为什么轮子是圆的?为什么轨道要用工字钢?

制造工艺基础: 看图识图(最简单的三视图)、常用工具(尺、规、锉、锤)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规范、基础材料(木、石、铁)的加工特性。王头和老船工也被请来,现场演示锻造淬火的关键温度把握、木材的纹理处理。

教学方式更是灵活多变:

工坊即课堂: 讲到锻造,首接拉到王头的铁砧旁;讲到齿轮,就围在车床前;讲到蒸汽机,动力工坊就是最好的教室。

问题导向: 林拓常常抛出工坊里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某个零件总是容易断裂,某个传动效率低下),让大家用刚学的知识去分析、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答案往往不唯一,重在思考过程。

核心光环的潜移默化: 在领地核心那微弱但持续的光环影响下,学员们的专注力明显提升。那些原本晦涩的算式和原理,在反复的讲解和实践结合中,似乎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课堂上少了些走神和畏难,多了些刨根问底的讨论和恍然大悟的兴奋。

变化悄然发生。

那个差点车废齿轮的学徒,现在能拿着图纸,准确地报出尺寸公差要求了。

一个负责维护“铁牛号”轨道的队员,学会了计算轨枕的间距和道钉的受力,再也不是凭感觉瞎砸。

几个年轻工匠根据学到的齿轮传动比,改进了老张负责的一台矿石粉碎机的传动结构,效率提升了一成!

最让王头感慨的是,有天他看到一个年轻徒弟在打一把小刀胚,竟然不是在蛮干,而是先用炭条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受力草图,琢磨着哪里该厚哪里该薄!“这小子……开窍了?”老铁匠喃喃自语,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夜晚,林拓站在学院门口的石阶上。屋内,油灯的光芒下,是年轻工匠们伏案计算、低声讨论的身影。屋外,熔炉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蒸汽机的轰鸣低沉而有力。学院简陋的窗户透出的光,与工坊区的火光交相辉映,照亮了脚下粗糙的石板路,也仿佛照亮了领地未来的道路。

知识的光芒,第一次如此系统、如此坚定地在这片曾经只崇尚力量和运气的废土上点燃。它还很微弱,如同这点点灯火,但林拓相信,这些被点亮的头脑,终将成为推动领地这艘工业巨轮破浪前行的、永不枯竭的蒸汽之源。教育的齿轮,己经随着第一堂课的杠杆,悄然启动,并与工业的齿轮紧紧咬合在了一起。